实力作家李成猛原创:香肠情结
作者:李成猛
每年冬至过后,家家户户就逐渐忙碌起来,陆陆续续地置办年货,从而拉开了迎接新年的序幕。
序曲往往是从灌香肠开始的。
香肠又叫灌肠或腊肠,是我们当地的特色风味。经过上百年的延续流传,它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再加上年三十晚上的渲染,所以香肠是任何一家都缺少不了的。因为它的吉祥寓意是“常吃常有”,谁不想讨个好彩头呢?
灌香肠之前要先准备好猪肉和小肠,猪肉要上好的猪肉,最理想的是豫南黑猪肉,还是猪后座板肉。五花肉不行,末末叽叽、丝丝连连的;猪腰上的镰刀肉也不行,肥肉膘子太多,将来吃起来腻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座板肉结实,精肉多,肉质好,灌成香肠之后,肉香,口感好。
选好了猪肉,还要向屠户要来小肠,大肠子太粗,不行。浪费材料不说,灌出来粗的像人的胳膊,像牛腿,有点难看,不雅观。讨来一副或两副小肠子就够了,能不能直接拿来用?还不行!小肠子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必须先里外清洗干净。说是清洗,其实是将小肠子放在麦面和碱里使劲反复地揉搓,搦过、洗净之后,小肠子白亮亮的,也没有什么气味了,这样就可以使用了。
灌香肠之前,猪肉要切碎,里面再放些盐、白糖、黄酒、姜片、葱末、味精等作料,搅拌均匀,接着就可以灌了。
香肠要搁在以前,全是人手工灌的,现在为了省事,不少人选择了用机器灌,据说手工灌的香肠格外有味,也许是吧。
香肠灌好之后,太长了,即使是一庹长也不好拿啊,更何况嘟嘟噜噜丈把长呢。所以聪明的主妇们隔一尺远就用线系住,这样一尺长一尺长的香肠手拿、晾晒、收束、放置就容易多了。不仅如此,她们还用套被大针在每节香肠上扎许多针眼,可能是便于透气风干的缘故吧。
灌好的香肠整齐地码好,放在缸盆里,在屋里放置几天,不出风,几天之后拿出来,只见一根根灌肠上红白相间、葱绿姜黄点缀,节节饱满,挂在屋檐下,天井里,墙头外的木橛子上,随风摆动,离远看红通通的,可爱极了,心里顿生一阵暖暖的节日情愫。
如果阳光帮忙,风儿凑巧,香肠十来天就完成了缩水、提香的过程。然后收起来,阴放,回潮,再拿出来晾晒,这样就能保存长远了。
妻子每年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来灌香肠的,并且多灌,年里总是送几节给八十高龄的岳母,过罢年再蒸熟几节让儿子带到外地。除去家人、客人享用,香肠也就所剩无几了。
由于香肠好吃,除夕下午,在高压锅里刚一烀好,女儿就嚷嚷着要吃,还要一整节,拿起来当饭吃。通红的香肠油汪汪的,冒着热气,散发着香气,馋人。
家里大人吃和客人来吃,一般是把香肠切成薄片,几乎透亮,蘸着作料吃,作料里由辣椒油打底,辅以陈醋、生抽、蒜泥,再滴上几滴香油,把一片片的香肠饱蘸浓郁的作料,就彻底实现了品质和味蕾的完美结合。
由于害怕粘塞牙缝,每次灌香肠的时候,我都不会忘记告诉妻子适当增加一些肥肉的比例,由以前的精肥十比一改为十比二,甚至十比三,虽然油渍过多,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鲜香可口,回味悠长,还不塞牙。
不管今后节庆如何淡化,怎样简化、简办,但浓缩着风俗和情感的香肠,还是不会被省略掉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李成猛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作者简介】李成猛,男,河南省固始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先后在《信阳日报》《信阳周刊》《校园文化》《史河风》《齐鲁文学》《文学沙龙》上发表散文、散文诗数十篇。已出版散文集《浮生》。
责任编辑:河汉女 雪儿
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原创授权文学沙龙”,否则不予受理,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微信、QQ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本期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