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徐少林:牧琳爱
今天,文学沙龙特别推荐徐少林“通讯体小说”。这是一种新颖的文体,在全国尚属独创,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徐少林首开创新先河,美术领域他创造了扎染写意画,在全国一炮打响,《中国作家》曾予以发表肯定,并获2017年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今天又创新刊出通讯体小说并配其画作,可喜可贺。请大家欣赏点评。
文图 / 徐少林
2013年4月28日凌晨,我接到王玉青发来的短信:牧琳爱因病去世。王玉青是牧琳爱的翻译,牧琳爱是定居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乐安镇刘庙村的一位美国老太太。我得到消息,立即驱车赶去,只见前来吊唁的人成群结队,为牧琳爱的去世流下眼泪。
一
我算是国内最早期报道牧琳爱一事的记者。那是2001年,起因还有一段小插曲:由于同事在报道一则新闻监督稿件时某些细节不够准确,阳谷县派人前来报社要求予以更正,报社指定我进行对接。在交流中,我得知有一位叫牧琳爱的美国老太太不仅在那里定居了,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我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新闻线索,因为读者肯定会与我一样感到困惑:一个美国老太太为什么会到中国定居,而且为什么要选择农村?这其中肯定有特殊的原因!
在报社认可这一选题后,我便驱车赶往阳谷县。
也许很多读者会对“阳谷县”比较陌生,不过,只要提到“武松打虎”肯定就百分之百知道了。是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描述武松打虎的地方在景阳冈,而景阳冈就在阳谷县境内,隶属张秋镇,我要去的乐安镇距离那里仅有20公里。这片曾经发生传奇的土地,又有什么传奇在等待着我?
刚进刘庙村就看到一片郁金香花,有两位老汉正在为花浇水,有人告诉我他们是受雇于那位美国老太太的园丁。外围采访是最好的佐证,我上前跟他们攀谈起来,他们说:“老太太为村里修了水泥路,还为村里种树养花美化环境。”还说,每年九九重阳节,她会给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买衣服,一下子要买83套呢,我们穿的工作服和鞋也是老太太给买的。
我请他们引路去牧琳爱的家,很快就来到村西,走进一座镶着龙凤呈祥瓷砖的门楼,迎面是3间报厦平房,东跨1间厨房,不大的小院里种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当时的牧琳爱已有84岁,虽然有些驼背,但依然显得很高,足有1米8,一双蓝色的眼睛,脸上布满了皱纹,浓密的头发已经花白,但仍能看出金黄色。她用带有外国腔的汉语回答问题,声音略带嘶哑,非常健谈。
“我是美国人,为什么来到中国定居?因为我爱中国,我要用我的行动告诉美国人‘中国好’,同时也告诉中国人‘美国好’。”她指着八仙桌上摆放着的一张母子合影说,“也是为了给他们守灵,落实我对他的承诺。他叫周仁杰,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第一个闯进我心里的男人。”然后,她就诉说起来。
牧琳爱的父母是传教士,1902年来到中国聊城,修建了双街教堂并主持教会工作,后来又到其他地区传教。他们在中国共生育了5个孩子,牧琳爱排行第四,于1917年8月11日出生在北戴河,又随父母来到聊城。
牧琳爱记得那时候的中国非常贫穷落后,从北戴河到聊城有600多公里的路程,没有火车,没有汽车,也没有像样的马路,一家人乘坐一辆马车在坎坷的土路上颠簸了十多天。在路途中,曾夜宿一个马车店,她的父亲为了阻止盗贼还曾进行了搏斗。由于路程的颠簸和受到惊吓,牧琳爱发起高烧,来到聊城当晚就接受了邻居的救治,不仅给她喂了姜糖水,还熬了中药,很快就从病痛中解脱出来。这家邻居姓周,家中有个孩子叫周仁杰,比牧琳爱大3岁。
两家相邻,两个孩子就成了玩伴。
周仁杰经常带着牧琳爱到古运河边钓鱼,虽然钓上来的鱼不是很大,但做出来吃着很香,牧琳爱的父亲非常喜欢吃。有一次,贪玩的牧琳爱独自去钓鱼,不小心滑入水中,不会游泳的她越挣扎越是滑向深水,眼看着死神就要降临。外出归来的周仁杰发现鱼竿不见了,便寻找到河边,正看到这一幕,连忙跳入水中将她救起。这就是牧琳爱念念不忘地称周仁杰是救命恩人的原因。
从此,周仁杰几乎成为牧琳爱家的一员,牧琳爱的父亲甚至按照自家孩子的年龄排行,将周仁杰排在第三位,并让牧琳爱称他为“三哥”。周仁杰家比较穷,牧琳爱家时常给予接济,牧琳爱哥哥穿过的衣服多数给了周仁杰,牧琳爱有好吃的也会分给他。
牧琳爱的父亲希望她接受中式教育,便安排她到周仁杰所在的私塾去上学,两人从此成为了同学,一同去上学,一同放学回家。周仁杰还成为牧琳爱的课外辅导老师,教她背诵《三字经》、《百家姓》。
周仁杰非常聪明,牧琳爱家中的一台机械座钟坏了,周仁杰竟然把它修好了,这让牧琳爱更加佩服这个三哥了。给她留下最深印象且影响至今的是郁金香花。有一次,周仁杰不知从哪里弄来两盆郁金香,一盆开黄花,一盆开红花,牧琳爱的父亲看到后非常喜欢,就鼓励周仁杰进行繁殖。周仁杰竟然相继繁植了20多盆,摆满了屋里屋外,也香满了院子。
“从此,我就非常喜欢郁金香,一直到现在。”牧琳爱说。
然而,离别的时刻终于来临。1930年,13岁的牧琳爱不得不随父母返回美国。临行的前一天,她和周仁杰相约到经常一起去钓鱼的古运河畔,相拥洒泪话别,并交换了“信物”,她给他一把铜钥匙,他给她一包郁金香种子。
“真是没有想到,一别就是70多年。”牧琳爱说着,伸手拿起八仙桌上摆放的那张母子合影,缓缓地说道,“在离开中国前,我特意带三哥和他妈妈到照相馆照了这张合影,70多年来,我一直带在身边。”然后久久地凝视着照片,似乎思绪又回到了当年。
牧琳爱一家归国后,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路易斯城,牧琳爱在这里读完大学,又到田纳西州攻读护理硕士学位。在此期间,一个名叫埃德温的小伙子向牧琳爱展开强烈的求爱攻势,但她选择了躲避和拒绝,因为她的心还在中国。可是,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初期,也是最艰难、最动荡的时期,牧琳爱与周仁杰完全失去了联系。1941年,牧琳爱毕业了,面对埃德温坚持不懈的求爱,她接纳了。
“我和埃德温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教堂举行了婚礼。按照我的提议,婚礼使用的鲜花是郁金香。”牧琳爱说。婚后,牧琳爱和埃德温选择在美国北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镇定居,因为他们认为那里的人需要帮助。在她的家中,随处可见的是郁金香。
牧琳爱虽然在一家儿童医院任职,但非常执著于公益事业以及宣传中国文化,不仅协助当地政府建起一所学校和图书室,而且在图书室专门摆上《三字经》等中国书籍,乃至提出世界人民是一家、人与人要仁爱、美国中国要团结等主张,一时震动了整个小镇,加之她一直扎着中国式长辫子,所以,人们将她亲切地称为“中国美利坚人”。
牧琳爱与埃德温恩爱相伴,两人生育了两男两女,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教育,他们把家搬到了科罗拉多州,在那里一住就是38年。虽然时过境迁,但牧琳爱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关注,可是,由于当时世界政治形势造成中美之间的长期隔阂,她能得到的大洋彼岸的消息可以说微乎其微,更不要说与周仁杰取得联系。1972年,世界媒体聚焦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牧琳爱重新燃起一线希望,甚至向埃德温提出要去中国的想法,埃德温不仅答应了,而且坚持要陪她一同前往。然而,当时中国正处在“文革”时期,中美关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直到1979年两国才正式建交。
1982年,牧琳爱与丈夫同时退休,将家迁到大儿子定居的俄勒冈州。在这里,她加入了当地的中美友谊协会,不遗余力地做着中美友好工作。1992年,牧琳爱尝试着给聊城市人民政府发去求助信,她要寻找60多年前的三哥周仁杰。聊城市方面十分重视,从公安户籍查到数十名“周仁杰”,又按照牧琳爱来信中的线索进行筛选,最后确定阳谷县乐安镇刘庙村的周仁杰就是她要寻找的人。
然而,周仁杰在“文革”期间已经去世,是因为在批斗会上突发脑溢血,当时造反派认定他是里通外国的美国特务,再深究的话,是因为他与牧琳爱一家曾经的友情。
据周仁杰的儿子周保罗回忆,父亲曾经给他讲过牧琳爱的事情,还说如果牧琳爱不回美国应该会嫁进周家。按照周仁杰的生前遗嘱,他的骨灰一直没有安葬,似乎冥冥之中已经感知那一天终会到来。
这一天就是1992年6月2日,牧琳爱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聊城,当见到周保罗时,一下把他拥在怀里,似乎又见到了当年的周仁杰,口中呼唤着“三哥”,泪洒衣襟。
随后,牧琳爱主持了周仁杰的安葬仪式,并在坟墓周围种上美丽的郁金香,才依依不舍地返回美国。
二
牧琳爱和丈夫埃德温曾有一个协议:二人去世后要将遗体捐献给国家,埃德温捐献给美国,牧琳爱捐献给中国。1998年8月,埃德温不幸去世了,牧琳爱将丈夫的遗体捐献给了美国,然后与4个孩子商量一个她的决定:我要回到中国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反对,他们怎么能够同意81岁的母亲去那么远的地方?牧琳爱坚持自己的决定,动情地说:“夫妻不代表全部的爱,我还有我的心灵之爱,有我的精神之爱,请理解妈妈的选择。”在取得孩子们的理解后,牧琳爱将40英亩的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全部变卖,于1999年11月15日来到中国。
来到中国的第一时间,牧琳爱去了周仁杰的坟前,还说:“我回来了,以后会经常来看你。”
在周仁杰的儿子周保罗的同意下,牧琳爱选择在周家老宅居住,并且购置了全套生活用具,还请了一名翻译,她对周保罗说:“我是来落户的,不是来做客的。”
时光荏苒的五年后,一次工作任务让我和牧琳爱再次相见。那是2006年3月,为了配合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社主办的“感动山东人物”评选活动,我被报社指派前去采访牧琳爱。
一路上,我一直压抑不住自己的迫切心情和好奇:已经89岁的牧琳爱身体可好?在中国的生活怎样?村民们是否已经接纳了她?
远远地就看到盛开的郁金香花,村庄的街道旁、学校的花坛、农家的小院里……刘庙村的党支部书记刘庆安说,牧琳爱在刘庙村定居后,很快就和村民们熟悉起来,村民们没有把她当外人,她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积极参与村里的事务,特别热衷慈善事业,捐款5万元为村里修了水泥路,还积极协助村里的绿化和卫生工作。她发现村民仍使用原始的粪便存储方式,便出资修建了一个大型化粪池;她发现村里的妇女洗衣服很累,又出资买来大型洗衣机;每年圣诞节,牧琳爱会走遍刘庙村,为村民们送上圣诞礼物。
牧琳爱的善良给刘庆安留下深刻影响,村民若有事情,不论是否找她,只要她知道了,都会尽其所能给予帮助,而且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注重从根源上予以帮助。村里有一名女性聋哑人,生活比较困难,唯一能做的就是织毛衣。牧琳爱没有选择直接资助她,因为怕伤了对方的自尊心,而是购买她织的毛衣,每件会多给几十块钱。
村里有个小伙子,整天无所事事。牧琳爱发现他喜欢音乐,就把自己的电子琴送给他,并鼓励他学点技能,找一份工作,好好地生活。
花农杨本贵的妻子患了重病,牧琳爱帮助联系医院,并给予经济资助。杨本贵的妻子去世后,他的情绪很低落,不想养花了。牧琳爱鼓励他走出低谷,并送去养花书籍和美国花种。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牧琳爱请亲戚朋友从美国寄来各种农业杂志,并且在专程赴山东省农学院请教有关专家后,从美国引进优质果树赠送给广大农户;为支援中国西部大开发,她引进了一种产量高、对水土条件要求较低的谷类植物,委托科技园向西部推广。
牧琳爱特别喜欢孩子,她的家里常常聚满了少年儿童,为了让他们玩得开心,又能寓教于乐,她买了很多儿童玩具和图书,还准备了各种零食。当她得知村里的小学尚未开设计算机课,当即捐出26万元建起微机室,之后又相继捐款近2万元人民币,资助刘庙村幼儿园和安乐镇一些学校购置玩具和教学器材。只要有节日,不论大节日、小节日,她都会购买几百斤糖果送到学校分给学生们。不仅如此,她经常到学校义务给学生们上英语课,还免费培训镇里的英语教师。
牧琳爱是一位医学博士,有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她不仅出资为刘庙村5名患有白内障的老人做了手术,为100多名患有近视的村民配了眼镜,还利用自己的医学专长服务更多的人,并且被聊城国际和平医院聘为名誉院长。在这里,她定期给年轻医生讲解医护知识,还会亲自到病房查房,甚至坐门诊接诊。患者得知她在接诊,便会早早赶来排起长队。不仅如此,她还担当起国际医学交流的使者,经常邀请美国、英国的医学专家来医院讲学。
聊城国际和平医院为牧琳爱安排了宿舍。在这里,与在刘庙村一样,牧琳爱受到邻居们的欢迎。邻居刘芝桂老人说,牧琳爱很善良,也很和蔼,有时还会与邻居一起打牌。刘芝桂知道牧琳爱喜欢吃水饺后,每次包水饺都会给她送去一些。“我们一直没有把她当外人。”刘芝桂老人说。
再次见到牧琳爱时,我把特意带来的郁金香花篮献给她,她像孩子似的非常高兴,而且精神状态很好,依然很健谈,很和善。我们聊了很多,最后按照惯例问她:“你为什么要做这些善事?”她说:“我爱中国,爱中国人。当年,周仁杰和很多中国人给予我友情和帮助,现在我要回报他们的后人和家乡。”
我所供职的《大众日报》刊登了我采写的通讯《有一颗中国心的美国老太牧琳爱》。随后,牧琳爱被评选为“2006年山东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并入选“感动山东真情故事”十大人物,还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同年,牧琳爱先后被聘为“山东慈善大使”和“中华慈善大使”。
2009年7月24日,牧琳爱顺利拿到中国绿卡,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已经是一个中国人。
三
2013年4月28日凌晨,我得知牧琳爱因病去世的消息,立马驱车赶到聊城,我一定要与她见最后一面,我没有资格代表所有中国人,谨代表我所供职的报社和我个人送她最后一程,感谢她通过刘庙村,通过乐安镇,通过聊城,通过山东向世界传递出的那份善良和友谊。
牧琳爱老人安祥地躺在郁金香花丛中,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有人甚至失声痛哭起来。牧琳爱的小女儿Sylvia久久地凝视着母亲,说:“5月2日追悼会结束后,我们会按照妈妈的遗嘱,将她的遗体会捐献给中国的医学机构。”
笔者曾经问过牧琳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遗体捐赠出去?她说:“我去世后,遗体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了。当我丈夫还在的时候,我们就协商好了,去世之后要把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做研究。或许我的身体太老了,不过,他们可以用我的眼角膜帮助其他人恢复视力,我的身体也可以做成标本。他们可以把它运输到需要的地方,运输费用由我来支付,都已经写在我的遗嘱上了。”
Sylvia于4月22日从美国来到中国看望妈妈,那几天,妈妈总是给她讲述自己儿时的往事,还多次讲起周仁杰。4月24日夜里,妈妈将她呼醒,告诉她“我梦见周仁杰了,他在天堂怀抱着郁金香欢迎我”,还说“妈妈很快就要去天堂了,妈妈在那里等你们”。听了这些话,Sylvia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推迟了返回美国的计划,一直陪着妈妈。
王玉青也说,这一段时间牧琳爱总是给她讲起往事,还说如果不离开中国的话,百分之百要嫁给周仁杰了。今年清明节,牧琳爱安排她买了烧纸和郁金香花一起去给周仁杰上坟,牧琳爱在坟前反复说:“我很快就要到天堂和你见面了。”王玉清哽咽着说:“这些年,她从事慈善事业捐钱捐物温暖了许多人,努力让美国人了解中国,让中国人了解美国。多希望一睁眼,看到她还在沙发那里看书。”
2013年5月2日,在牧琳爱捐献遗体的仪式上,我恭献上牧琳爱一生喜爱的郁金香,并怀着深深的敬意三鞠躬,她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
我很爱中国,很喜欢抓土的感觉,很喜欢小动物,希望来世做个中国的农夫,把地种得好好的,养一群狗和羊,在中国好好生活。
作者简介:徐少林,原名徐绍林,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大众日报社记者,山东临清人,1954年1月生。80年代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妗妗》《钥匙》《办法》《酸枣》《秫桔哨》《秋风秋雨》等中、短篇小说和《城市的呼唤》、《临清有个张荣楷》等大量报告文学,成为山东省作协会员。1988年破格调入临清市委宣传部任新闻科长,后任副部长。此后连续5年获得大众日报十佳余业记者,1995年破格调入大众日报任农村版记者,《我无罪凭啥关我518天》获时任政治常委尉建行批示,《假种子案追踪》《农民有牛难卖,企业没钱卖牛》获时任政治局委员吴官正批示,先后有近20件国家、省市领导批示稿件,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级新闻奖。2011年9月退休后,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村调查》(《时代文学》发表)、长篇小说《灵爱》(《时代文学》发表)《古渡明月》(《西藏文学》发表)。中篇小说《纯真年代》《野营拉练》《蝌蚪湾》(《时代文学》发表)《少年梦》(获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梦征文奖)《秃子和月亮》(《前卫文学》发表)《城乡快速发展带来的烦心事》(《天涯文学》发表)。纪实文学《向亲情皈依》《第二种忠诚》(《知音》发表)《父女拔河引渡彼此人生》(《家庭》发表)。网络文学长篇《第三重人生》《人间如戏》(起点中文网,获两岸文学PK大赛前10强)《新闻科长的桃色新闻》(搜狐网原创,改编成有声小说)《男人不坏女人爱》(榕树下)《特工女记者》(看书网)。《月亮》(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灵爱》上(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灵爱》下(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中国农村调查》(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
徐少林往期作品点击欣赏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作家名录:文学沙龙作家诗人名录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徐少林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徐少林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