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嗙雕原创:回乡漫记
作者简介:王国雄,笔名大嗙雕,男,广东五华县人。现居深圳,爱好文学,喜欢阅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心路历程。
回 乡 漫 记
作者:大嗙雕
〈一〉
早在二个月前,家乡的阿叔就计划安排国庆节回乡扫墓了。他说,去年叫你们外出的后一辈人安排时间扫墓,但是不见有人落实,都没有去扫墓了。今年国庆节大家都回来,别把老祖宗丢了。
阿叔早几年就一再告诫我这一辈的后生,要像他那辈人一样,和睦相处,团结奋进,要求我这辈的人要承担起责任,经常联络,有商有量,相扶相依,不要辜负祖上的期望。其实,阿叔虽然辈份比我高一辈,但年纪跟我是同龄人,都是六十年代的人,家乡的事情无论大小,特别是公益方面的事,都离不开他来主持完成。这些年,老家连续修辑多起祖坟,都是在阿叔的倡议发起和组织实施的。有时候想想,我这辈人实在太幸福了,家乡事务有阿叔撑着,出门在外的人安心工作。回到家乡,基本上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我年过半百,还没有倡议或者做过一次有意义的事情,自认为是"宠坏的一代"。今年阿叔又亲自倡议大家扫墓,实在没有理由不去重视。一早就先和单位的领导打好招呼,安排好回乡的假期。
离国庆假期越来越近,心情也越来越迫切。当然,心情最迫切的还是快要九十岁的父亲和差不多八十岁的母亲,俩老先提前了半个月的时间回去——一直以来,两位老人都是全家人回老家时的“先遣队”、“尖刀班”。每每有举家回乡的活动,父母都自行坐长途大巴先行回去,打扫卫生,拾掇庭院,布置事务,让外出回家的子女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加,越发觉得要珍惜这种局面的来之不易,间或会想到他们百年之后,这幢房子该如何维修保养。这实在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应该不算是个大问题。
离国庆假期的到来,只剩下一周的时间。身在异乡而同处一城的众多堂兄亲弟,却似乎对这次的回乡祭祖显得格外冷淡——眼看祭祖扫墓时间就要到了,却没有一个人为这事提出来商量一下接下来怎么搞,又怎么回去,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究竟是大家都有默契还是工作太忙,亦或是情商不高导致了“做人大条”“做事低调”?不得而知,或者都有一些。在我看来,情商存在缺陷占的成份较大,因为回到家会发现,除了极个别刚刚出去打工不久的小年轻没有回来外,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扫墓的前一天先后携家带眷的回来了,包括有部分嫁出去了的姊妹们,热闹非凡。
直到离国庆假期只有三四天的时候,微信显示一个离我家有五十多公里远的堂弟问我有没有上班。那时我正在外面办事,直到晚上回到家安顿好后,才回复微信。可能因为太晚的原因,堂弟也没有回音。又到了第二天,才互相联系上。他说他那边有三个人,想要坐我的顺风车回老家,言语中还要求要去他那里接他,问我能行不行。我开玩笑说,在小时候你教我打功夫,看在你是我武术“特长”的师傅份上,这个没问题。但时间和位子问题现在确定不下来,要出发前才能确定,叫他耐心等待。
我本人是有假期提前多几天回去的。迟迟没有确定回乡日程,主要是由于小孩的放假时间安排与大陆不一致所导致。到了小孩从澳门回到深圳,已是9月30日的上午,才知悉她3号要返校,4号中秋节要上课。那么,与老家定于3号扫墓的时间是相冲突的。从蛇口码头回来的路上,一直纠结着小孩要不要一起回老家的问题。如果回去,吃完午饭就要开拔——自以为这样做可以避开路途的高峰期。经过理性分析,反复取舍,最终决定小孩放弃参加这次扫墓活动。二天后回到老家,从大妹口里了解到,她是国庆前一天出发的,路上塞车十多个小时,途中实在没办法,下了高速,到在当地做工的一个亲戚家里休息,直到第二天的晚上,又再起程回家。新闻也有说,9月30日、10月1日虎门震撼全国的堵车:有人凌晨3点从深圳出发直到晚上20点回到五华,有人在虎门大桥堵上10小时依然“无脾气”,有人出广州就用去了15个小时......庆幸那天没有启程回家,否则结果可想而知。
10月1日是国庆假期的运输高峰期,离3号扫墓还有二天,因此不急于回去。本来小孩不回老家,只有两口子回去,各做各的,是十分方便安排的。但好事多磨,孩子她妈认为留下孩子在家,还要收拾东西回学校,觉得不放心,临时起意说她也不回了,叫我一个人回去。对她这种临阵倒戈的行为,我觉得难以接受——没有必要再围着成年的小孩而转了!两口子怒而吵了起来。最后虽然统一了认识,定于2号一起回去,但后来又因为是在2号那天的哪个时间出发的问题,两口子又打起了嘴仗。她认为早点吃了午饭走。我觉得中午开车会乏困,小孩也安排妥当了,家里也没啥事了,上午早走最好。实在不行,午休之后再走,也比中午走强。晚就晚了,也不在乎了。我嘟噜了几句,她说我做事沉不住气,总是“上山赶气急”。出发前夕收拾行李时,准备把放在桌子上很长时间没有吃的饼干捎上路上备用,被她发现,说我那么做家。原本想把一个已经劏开的柚子也捎上的,也不敢吭声了。结果,从老家回来,己经发毛发臭了。几经斗气,连回乡下的手信也没有准备,即使已经走在回家的路上了,两口子仍然为此还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指责着。
既然2号上午不能早走,那就既来之则安之,晚点就晚点,也计较不了那么多了,最终选择了最后方䅁——午休之后启程的方案。中午1时开拔,去五十公里开外的地方接上堂弟一家,沿着梅观高速(G94.珠三角环线高速)——机荷高速(G15.沈海高速)——博深高速(G4E.武深高速.仁深高速)——广汕公路(G35.济广高速;S21.广惠高速;国道324)——省道(S120.五华-广州线)——汕湛高速(S14)——兴华高速(G35.济广高速)——县道(034.水潭线)一路走。路上虽然没有遇到大面积的塞车,但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全程还是走了七、八个小时,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
由于绕道行驶,没有遇到严重的车辆堵塞,七、八个小时的路途,仿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熬。在博深高速,路好车少,与一辆"五华班车"试比快,很快就走到小金口。在小金口车辆堵塞严重,不得不与"五华班车"分道扬镳。根据导航系统红色警示标志判断,塞车车龙已经塞到石坝镇了,决定绕道行驶。第一次绕道行驶,心里没有把握,仔细观察地图确认后,惶恐前往——五华-广州的S120省道。走进"老路",思绪万千,想起三十年前第一次走出家门时的情景……
三十年前六月份的一天,骄阳似火。我趿着一双塑料拖鞋,坐在大客车上,经安流,穿华阳,过五华;经敬梓,穿蓝塘,过紫金;经惠州,穿镇隆,过惠阳;经坪地,过沙湾,去特区。坐在疾驶中的车厢里,就像小时候坐在摇摆着的摇篮中,舒服又惬意。汽车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我望着窗外延绵的群山,浮想联翩。自小就在山里长大的人,也没有见过这么高,这么多,这么大的山峰,崇山峻岭,叠嶂连绵,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山外有山!山的那边是什么?又在哪里?我在拼命地用在书本上所学过的有限的地理知识在推理分析着种种可能——唯独没有想过山的那边是大海,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海。所以,我想不到山的那边还有海。不知什么时候起,汽车就不知不觉地走出了群山,穿行在平原地带,看到了成片的稻田,成片的甘蔗,成片的柑橘树,成片的茶树,我第一次体验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想着想着,忽然孩子她妈提出说要去服务区休息一下,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来到一个简易休息区,把车停好,上去服务区的厕所尿尿回来,准备启动汽车上路,发现孩子她妈没在车上,再往周边瞧瞧,人影也不见,再往厕所找还是没有。不用说,十有八九是走到那边的商店中购买东西去了——每次出去旅游,每到一地,要不是在厕所就是在商店。过去一看,好家伙,她正在独自一个人美滋滋的在选购当地特产紫金椒酱。在这个节骨眼上,往往“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只有耐心等待了,还不能够表现出不悦之情——出门在外,还得由着她性子来,否则往往会弄巧成拙。
车到紫金蓝塘镇,还没上汕湛高速,天就黑下来了。一行人在路上谈天说地,又说起童年住在岭下尾时遇到“狂嫲”时的惊悚——屋门前的马路上,经常有精神失常的流浪汉、流浪女经过(客家话称“狂嫲”、“狂鬼”),走三步退二步,半走半停,半说半唱,手足舞蹈,经常被这种人吓得匍伏在庄稼地里不敢回家。有一次,有一个晚上倦缩在屋角落“鲁堆”(烧灶的禾草)里过夜的“狂嫲”,早上起床,去“鲁堆”拿柴草煮饭,看见“狂嫲”在睡觉,拨腿就跑,吓得半死。吃完早饭去上学的路上,偏偏又再碰到那个“狂嫲”。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还是遇上那个“狂嫲”。“狂嫲”就像魔术贴一样,跟得紧紧的,甩也甩不掉,至今回想起来都还会打冷颤。
车沿着汕湛高速走了不知多久,进入了五华地界,马上就要驶入刚开通的兴华高速,心里很是期待。好在之前微信上看到有个温馨提示——新开通的兴华高速在路牌上写的不是兴华高速而是济广高速往瑞金、梅州方向。在华阳出口的下一个出口才能转入兴华高速。归家的心情都是迫切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提示,很有可能在华阳出口就下高速。国庆前夕刚开通的往瑞金、梅州方向的兴华高速,车流量比想象中的要多许多。到了横陂服务区,离家虽然还有五、六十公里,但很快就要下高速了,也意味着到家了。这时车的燃油也消耗得差不多,便进去服务区补充了足够的燃油。服务区过去的第二个路口下了高速后,车已经到了水潭线的转水地界,心情也轻松起来。虽然在减速行驶,但车速其实仍然很快,只不过是由于刚从高速公路上下来,车速的体感不准,感觉不到车速仍然很快,在一个转弯处,差点与迎面而来的一辆车相撞。谢天谢地谢祖宗,虽然只差一点点,还是避开了!记住,以后从高速公路下来,一定要慢、再慢,把速度降下来适应新的路况。这次的危险,使我想起了以前有一次回老家的时候,在一个高速公路的出口处,前面的一辆车快要通过出口处的叉路口时,临时起意,突然急刹,减速右转,被他吓得不轻,好在车距间隔足够,才避免了这次危险。自打这次受惊之后,每次开车到高速公路看到出口,都会假设前面的车会突然急刹减速右转。
同行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堂弟的女儿,几年前高中毕业后不久就嫁到同一个行政村,育有一子,由家公家婆照顾,她们小两口就到城市打拼。在我的印象中,她还是一个小孩子。从她的外貌看,满脸的娃娃气,连讲话到现在也还带着十足的童音,看不出是个高中毕业生,更无法想象已为人母了。回家要途经她的村口,我们九点钟到村口时,她的家公已经出来马路边来接车了。堂弟坐在车里,听到他亲家公用“阿姨”和堂弟媳打招呼,心里有点介意,也就没有下车和他亲家打招呼了。
车到村里,还没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按了两声喇叭,提前告诉家人,意思是说我回来啦!到家后,才知道我是最晚到家的。我到家时,弟妹各人有的在客厅看电视——父母今年上半年花了重金新买的大尺寸曲屏电视机,仅靠天线能收到七、八个高清的电视节目。有的在院子话家常。见到父亲,他的脸色似乎告诉我不应该没有什么事情也不早点回来。其实我也是有苦难言——说没有事吧,好像确实是走不开。说有事吧,又说不出具体什么事。总之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支支吾吾,反正不好说,也说不上来。我落好座,一边从包里拎出糖给大家吃,一边说买了好长时间的了,应该还没有“转润”。不知谁马上接过我的话,说,不会的,你买的东西肯定好吃。我听到似乎在笑话我,脸上热辣辣的。稍作休息,吃上了家里早就准备好了的饭菜,特别是猪杂汤,一连喝了两大碗。在客厅喝茶聊天吃月饼时,我说,有一次我把一整个月饼吃完,别人感到很惊讶,被人笑话说是个土包子。我父亲听到后,不置可否,只是一边一脸认真的地反问我,你说的月饼有多大?有没有这么大?一边用手势比画着。过了许久,我才听明白这是讽刺的话——意思是说,吃个月饼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夜愈深,父亲先去三楼睡觉了——父亲一般都是九点多就抗不住睡意的,早睡早起的规律他从不改变。很少像今晚那么晚睡觉,今天是特例,况且明天还要早起出门去山上扫墓。父母原本是住在二楼的大房,不知是出于方便生活考虑,还是有“退居二线”的想法,自个搬到一楼的房间去住,把二楼的大房腾出给我用,而且把我的生活用品也搬进去了。今天父母在三楼睡是临时应急让出房间给回家的女儿住。父母对儿女的关怀,如村里的河水,静静流淌着,从不枯竭。儿女对父母的关爱,就像在大海捞针——难上加难。正如老古言语所讲,切菜的刀口——朝下“切”!客家话“切”,是怜爱、爱惜的意思。意思是没有人在切菜时会将刀口往上“切”的。
我故作客气地跟母亲过问了一些关于明天扫墓准备的情况。她说,她今天上午去了住在另一个自然村的大姨老家,参加大姨的婆婆的百岁生日宴席,回来后就把明天的工作准备妥当了。母亲又说,今晚月光很亮,带你上去顶楼看看加建的顶棚。为了便于日后打理,加建顶棚是父母这次提前半个月回来最主要的原因,现在还在施工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做好,节后还要接着继续做。背地里,孩子她妈曾经问过我,说我姊妹都认为加建顶棚不是十分必要,为什么不见你们姊妹提出反对意见?我说,房子一直是老人家在打理,该不该加建顶棚她们心里最清楚。老人家有老人家的心愿,老人想做的事情后辈凭什么要反对?她听了有所感悟,似乎知道了有些家庭家吵屋啽的原因。
在上顶楼天台的路上,母亲一边介绍路灯开关的位置,一边介绍家居用品调整的情况。母亲说,为了方便起见,把原本三楼的洗衣机放在了一楼。走到厨房的时候,看到木质材料的碗柜出现了大窟窿,忙问怎么回事,母亲说前些年家里可能有只不明大动物入了屋子,应该是从天窗上掉下来的,进来后出不去,把大门也抓坏了。有一次从深圳回来,曾发现了动物的残骸,但不当一回事,现在看来跟那只动物有关系。来到天台发现,月光并不是很亮,其实很难看清楚东西。看东西还得靠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在天台上,母亲望着黑幕下的村庄,说,年初向外出人员慕捐钱款筑的村路虽然已经完工了,但是由于有的村民故意留难不肯接受赔偿让出一点地方,搁置了本来可以把路铺得更远更长的规划。我想,造成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发生,究其原因,可能与春节期间那次重修老屋失和有关。我若有所思——是人性的弱点与贫困落后相互因果,相互作用,导致了目前状态的发生。接着,母亲又说了一件事,说有外面自然村的村民,企图通过拉拢村内个别干部的同意,偷偷通渠偷用村里山塘的水,后被村民发现并制止。此事件在本行政村内影响很大。自小到大,这种事还是第一次听说,没想到我村里还占有水资源的优势。
国庆期间的天气有点反常,很是闷热。整栋屋子就像住满客人的客栈,充满着小孩子的哭声、赶路累趴后的打酣声、客厅里的走动声、半夜鼻炎发作的喷嚏哈哧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第一天晚上,大家都没有适应下来,很多人都没怎么睡好。
〈二〉
第二天一大早,洗漱完毕,我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提着单反相机,来到天台上,眺望远处,看看久别的村庄,顺便按下快门,照几张照片。这次感觉跟往常有些不一样,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不一样。观察了好久,发现眼前的村庄看上去比以前更加清楚了,也能看到更远的地方了。噢,原来是阿叔家种的堵在门口的那棵浓密的龙眼树被砍斫了!视野立马开阔起来——我又一次被父辈们和睦共处的团结友爱精神所感动!
除此之外,村庄看上去比以前更加清楚,是因为以前村里沿河两岸被村民祖祖辈辈种上了的大量竹子,被前几年开始的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这一政策的实施而砍掉了。据了解,自2015年起,广东投入159亿元,对山区五市(清远、韶关、河源、梅州、云浮)的中小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治理以清淤、清障、清违(“三清”)为基础,堤防护岸加固(“一护”)为主要措施,整合水利、交通以及新农村建设各项资金,将河流治理与当地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绿道、精准扶贫的美丽生态示范河流。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村民们不留名不为利,无偿献出自已祖上遗留下来的一点点生活资源,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财产。土地虽然是集体的,但竹子是私人的,也是付出劳动长成材的,从法律上说,政府是要主动从经济上进行合理补偿的,但是没有人提出补偿、赔款、做“钉子户”。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对于老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关部门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着想,不单不大力表彰,竟然还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沿河的竹子被砍掉了,河流的治理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阶段目前来说,似乎河道是变宽了,防洪标准也提高了,村庄的视野也变得宽阔了,但是谁敢肯定没有破坏固有的生态系统。对此我是持不同意见的。我认为河流的治理要因地制宜,对有利于河流保护的竹子留下来,不能“一砍了之”,只砍阻塞河道的竹子。据村民反映,现在村里的河水,看上去也非常清澈透明,但是河里是完全没有鱼虾螃蟹的。在我看来,这并不奇怪,自古就有说,水至清则无鱼。河流两岸的竹子根系发达,窟窿罅隙密布河岸两旁,环境十分有利于鱼类的繁殖生长。我认为,没有受到过污染的河流里没有鱼类资源,与近几年砍掉河道的竹子脱不了关系。远的就不展开来说了,就说政府的上层部门的初衷,是“将河流治理与当地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绿道、精准扶贫的美丽生态示范河流”。看看现状,竹子被砍掉好几年了,其它事情就没下文了——老百姓盼望的“乡村旅游绿道”应该也烂尾了。现在,祖祖辈辈一直都在河道两旁行走的河堤小道也因为没有竹子而溃崩得无法行走了!
早上七点,各家各户的人都到齐了。今天的任务就是用一个上午的时间,走几个山头,到十几个祖先的墓地进行扫墓祭祖。由于近二年政府出台了扫墓新规定,扫墓时不得燃放鞭炮,加上前期工作已经把道路割开,坟墓四周的杂草割也除干净了。因此,今天的任务不会太艰辛。
走在路上,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别具风姿。不远处的稻田成片成片的翠绿着,禾苗正在拙壮成长。环村流过的河流灵动而清丽,两岸芳草茵茵。绵延峻俏的群山,满山翠绿,鸟语花香…...家乡像一幅美丽的人间仙境,令人陶醉。正如同事在微信上给我的留言:“您老家真带劲!”
来到一片有“果汁之王”美称的百香果(又名鸡蛋果)园,只见果棚内结了许多百香果。果园虽然无人看管,但大家都很自觉而没有去摘果子来吃。爬到山上,只见昔日的黄土山坡,近几年也植上了许多的树,造出了许多的林,看不到一点黄土。昔日的沙岗山顶,草木不长,现在茅草茂密,草木长得比人还高。在沙岗山顶,又见到了成片的山稔子树,思绪又沉醉在童年的点点滴滴之中——童年最有趣的就是摘稔子,经常会结伴去山上摘稔子。稔子是越黑越肥就越甜美。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稔子为贫穷的农村小孩增添美好生活的色彩。稔子树生长迅速,耐贫瘠,抗逆性强,整个山岭都长满了。稔子又名桃金娘,关于桃金娘名字的由来,有个传说:战乱年代,百姓为躲避战火逃到山林里去,饥饿难熬时发现一种甜美的果子,用它来果腹,才得以保住性命。为纪念这段经历,人们便称这种果子为“逃军粮”,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桃金娘”。金秋十月,又到了稔子成熟时节,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对着小朋友们叫唤:“好多稔子啊,去摘稔子啦!” 到了中午,扫墓完毕。在回程的路上,碰到了一个许多年没见过面的大娘,叫“箩笃阿娘”——我堂弟的姑婆的媳妇。解放前,我堂弟的姑婆嫁出去外村,不知什么原因,又带着她亲生的一个儿子倒流回村里居住了下来。她的儿子(我堂弟叫大伯)成家后,从别处领养了一个小孩。于是,便进去她的家里喝茶,聊了很多家常事。她说,她家以前太苦了,当时以为熬不过来,现在回过头想想,就像是一场恶梦,向我讲述了“养子变长工”的历史——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期间,村里有个富农的指标,村里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村干部便通过做她领养的孩子的思想工作,承诺给予政治待遇,不要承认是领养的孩子,而是以领养孩子的名义行长工之实。领养的孩子不知就里,向组织“主动揭发”了我堂弟的大伯的“剥削”行为。因此我堂弟的大伯被画分成富农分子,在土改中一直遭受批斗,连后代子孙都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一直被人歧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回正常的生活。现在,我堂弟的大伯的五个儿子,生活虽有参差,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即使那个领养的孩子的一家人,也重新加入了大家庭之中。自上一代二个人倒流回村里居住,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年,但枝繁叶茂不输于其他的一、二百年的村民,一直传为佳话。
家里等着我回去开席,匆忙收住话匣,赶紧回家。回到家,大家已经依次按座次入座,并开始上菜,正准备开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年我的座次安排越来越往主桌上靠扰。主桌最主要的事是喝酒。酒过三巡,酒意正酣。再过三巡,醉到“转酒”。直到白天晚上不分,己成一体。
〈三〉
今年国庆逢中秋,双节同喜共欢庆。第三天是中秋节,值此团圆佳节,一大早便安排了家庭大合照。
昨天办完了“正事” ,今天自由安排。自由安排的时间,就像上班时间的休假,会更加充实更加忙碌。今天亦不例外。走亲探戚是今天的主题。利用走亲访友的间隙,从120省道公路出来,进入人民公园路,经过古大存纪念大桥,顺道去了一趟县城。来到有赵州桥风范的水寨大桥,远观了由昔日的河滩地如今变成县城一张靓丽名片的长乐公园。在桥头,吃了个颜色金黄,面香扑鼻的午餐——传统客家小吃梅州腌面,搭配了一碗猪杂汤一起食用。用餐完毕,绕过华兴大桥,通过水潭路,走出了县城,急匆匆地往家赶。据了解,近两年来,五华县启动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工作,全县上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把河堤打通,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使县城的交通更加顺畅。琴江河畔梦幻般美的夜景如诗如画。城市功能更完善,环境更加宜居。简短的一次接触,就能感受到近年来县城完成的蝶变,相信美丽且充满希望的新县城从此崛起。
从县城回来,先去看望住在隔壁的堂弟的快九十岁的婆婆。堂弟的婆婆,我叫叔婆,我堂叔并不是她亲生,生我堂叔的那个叔婆很早就被我叔公卖了抽鸦片烟。这个叔婆本身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虽然我堂叔负责照顾,一日三餐,有暖有热,但叔婆一个人独自住在偏房,眼睛盲,耳朵聋,卫生状况堪忧,离幸福晚年的标准相差较远。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与城市的相比,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我总是想,叔婆的身体是健康的,如果她有小孩在城里,她也生活在城里,耳朵也会医好的,眼睛也会医好的,又那么高寿,多么幸福啊!我拉着叔婆的手,她也拉着我的手,一刻不肯放松。她看不见别人,也听不到声音,无法与别人正常沟通,她一直在自言自语自顾自地说话,她的表情好像告诉我在说着她的经历。我很想静下心来好好听她唠叨,很想知道泪眼婆娑的她在说些什么。经过她家里人的沟通,叔婆知道是我来看望她,看得出来她很高兴,因为她不停地说没想到我从外面回来还会过来牵牵她的手!
午后,我和孩子她妈、侄子,坐着弟弟新置换的“霸道”,一行四人,去“拉姐婆”。落座不久,有点自闭倾向的侄子开始烦躁不安,嚷着要“七彩葫芦”——自从那天和他叔叔一起赴圩回来后,这两天侄子一直在不停的嚷嚷要“七彩葫芦”。侄子虽然可以认出许多的字,但不会把事情的过程和来龙去脉表达清楚,以致于造成与人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全家上下的人都不知他说的“七彩葫芦”是怎么回事,都以为是他在电视上或者书本上看到的子虚乌有的东西,都不往心里去。那天和他一起赴圩逛商场的叔叔也不知道他说的“七彩葫芦”是怎么回事,就买了一个他平时最喜欢的雪糕安慰他。他奶奶急得没招,就拿钱给他,叫他自己去买。他拿着钱,当时就能安静下来,过后又时不时地嚷着他的“七彩葫芦”。他爸还打趣他说,“金箍棒”就有,“七彩葫芦”就没有。为此,大人们想了许多办法转移侄子的注意力,有人甚至叫他去把停在门口的汽车擦干净,他真的有板有眼、有模有样的用毛巾把我的汽车擦拭得很干净。他爸看到他把我的车擦得那么干净,开玩笑的对他说,去叫大伯给洗车费。现在作客刚落座不久,侄子又闹起来了。我就打趣他说,你的“七彩时光”(楼盘名称)早就给你爸卖了,哪里有“七彩葫芦”呢。这次,他爸没空理他,他就缠着他大娘,不停地叫唤“阿娘,我要‘七彩葫芦’”。他大娘无计可施,又转身一味的催他爸爸,说,灯笼串在一起也很像葫芦,趁着圩上店铺还没关门,我们早点走吧,今天是中秋节,你儿子要的“七彩葫芦”,有可能是灯笼,去买一个吧。大家觉得这个提议有道理,就告辞赶去圩上。电话联系了那天和他一起逛了商场的叔叔,来到那间商场。从车上下来,侄子就很开心,看到商场,就带着一行人径直走到位置很偏的“七彩葫芦”柜台。买到礼物,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侄子也过了一个开心的中秋节。
回到村口,又进去村里的一个土豪家里喝茶。土豪的小洋楼,带有明显的客家特色,占地面积不小,家居布置了许多红木家具,装修豪华气派,装上了中央空调,甚至门口的晒谷禾坪也用大理石材质的地板铺成,十分高档。土豪的邻居是他的哥哥,他新建的洋楼则是欧洲风格,矗立的罗马柱十分抢眼——这次回乡,看到村里不时的出现有新的漂亮楼房。十五年前,村民的生活水平处在“有钱做屋无钱装修”的阶段。那时,满村都是裸墙露壁的又黄又灰的楼房。按照“道听途说”的讲法,沿路十几公里能够吸人眼球的莫过于我家的那座。十五年过去了,新款的楼房依次崛起,村民的生活水平正处在“有钱做屋有钱装修”的阶段,我家的楼房也开始慢慢地退到幕后。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论断,似乎是给我量身定做的,说出了我想要说的心里话。
去土豪家里喝茶,还没落座,他们就先猜六合彩号码,把话匣子打开。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六合彩彩票,说什么“特码要买兔”——今天是中秋佳节,过中秋大家都要吃月饼,赏月亮,看见月亮就会想到那些久远而神奇的嫦娥与玉兔的故事和传说。这几天只要谈到六合彩,都一边倒地说这期要买兔。我说投资要远离人多的地方,但他们都说我外行。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期出了什么号,我的提示有没有用。说完六合彩,闲聊了一些家乡的长短。我说山塘边上有一段路已经无法通行也不修修,土豪说修路不是有钱就可以修,要有该地方的所有人同意才行。他不说,我还以为该段道路都是公共地方,想修就修呢。我问土豪中秋节加什么菜,他说现在农村的人爱吃牛肉,吃牛肉风气盛行,买牛肉要先预定,还经常是“订十斤给五斤”,宰杀的牛肉基本上不用去市场摆摊再卖。聊着聊着,土豪说,现在村里办红白喜事设宴席,都普遍采用“承包制”,要么“包工包料”,价钱不等,要么“包工不包料”,每桌一百五十元加工费,桌椅板凳全包,上门服务。他又说,跟以前相比,宴席风俗也有所改变。以往农村设宴款待客人,没有吃完的菜,女性那桌菜可以打包带走,除了做白事的“八仙”外,男人那桌的菜是不能打包带走的,有句俗语“请客莫请女客,请五十来一百”,恰当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现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男人那桌菜也可以打包带走了。主人如果要第二天用菜,只能另外多花钱买好预留出来。
土豪问我什么时候退休,又问我的工作情况。我觉得工作上没有什么好聊的,就随便聊聊我单位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设立自助通道的情况。由于采取了“大数据”条件下的电脑智能识别,我单位在旅客通道不再全凭人工经验挑查,今年在旅检口岸现场设立了自助通道,3秒内就能识别各种证件、6秒之内即可验证做出通道开启或报警决定。自助通道除了操作便捷外,还可以自动识别不同类型旅客并实行分类管理,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水客”等高风险旅客,对高风险旅客适用较高的查验率,对大部分的守法通关旅客适用较低查验率,能方便我单位对守法旅客和“水客”进行分类处置。闲谈之中,土豪又十分自豪地表扬了我的妹夫在十多年前提出村里要赶快把公共池塘扩大修理的建议的行为。他说,自从池塘修好后,村里添了不少的丁。我还想说但又没有说出口的话:“听说你借出了一笔钱给别人,那个人投资的公司破产了,其他人的都没有拿回来,你的却收回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话题想问,又担心不礼貌,就吞回肚子里了。
回到家里,父母已经做好饭等我们回来开饭了。父亲说,上午去买豆腐,全部卖光了,这个中秋节就不吃酿豆腐了——要知道,酿豆腐这道菜是我家最有爱的一道菜,因为它我父亲最拿手的一道菜,是逢年过节一家人聚会最主要的菜色之一。这个中秋节没吃酿豆腐,感觉有点不适应。
〈四〉
第四天,是返深的日子。为了避开行车高峰,在昨天的中秋节晚上,纠结了不一会儿,很快就和堂弟决定了今天要早走的安排——早上四点钟起床,五点钟出发。由于出发够早,没有遇到严重的塞车,一路顺利。当然,为了更好地打发无聊的路途时光,两口子照例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拌嘴,甚至争凶斗狠。九点钟左右就安全到达深圳。
回到深圳,兴之所至,写了一首顺口溜发到朋友圈,对这个假期划了一个句号:
《双节回乡有感》
国庆秋高“转屋咔”,兴华高速人人夸。
中秋气爽去登山,捎个话儿给祖先。
我辈迎来shi九大,子孙相聚乐开花。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 阿 静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作家名录:文学沙龙作家诗人名录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字为大嗙雕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大嗙雕所有;插图来自网络,文字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