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军原创:花桥村古韵
【作者简介】张会军,彝族、云南永平县人,教师、特约编辑、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新浪“微博名人汇”成员。责编过括国外中文杂志在内的付酬杂志、公开出版发行书籍,参演过云南卫视大型纪录片《飞虎传奇》。1994年开始业余写作,刊发文图散见于《半月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电视报》、《欧洲时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入选《小故事大道理全集》、“心灵物语”丛书《越努力越幸运》、《2016中美旅游年人文交流故事汇》等书籍;获“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全国征文二等奖等奖励。
花 桥 村 古 韵
作者 张会军
现在的花桥村是云南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的一个行政村,历史上的西南丝路“博南道”穿村而过。花桥村青山环绕,有山水画般的地貌、富于色彩的山峦、茂林茵茵的幽谷、细流涓涓的清溪,小桥人家,鸡鸣犬吠,一派田园风光。典籍里,这个风光旖旎的小山村,曾是“汉德广,开不宾” 时的博南县县治所在地。
博南是永平的古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立博南县,直到元朝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才改称为永平。“花桥”原本是一块花纹石板铺成的桥,后成为花桥村的地名。博南古县衙遗址,位于花桥村“普照寺”旁。走近遗址,“八字”开的大门,居高俯视着花桥街道的过往人群;大门前有十多台“云梯”状的石阶,与街道路面相接;面对大门,博南古道从大门左下方经过。
不过,院内的一株梅花却是生机勃发,格外显眼。这株古梅已抵御了800年岁月的风霜,是迄今为止我国罕见的古梅树之一。诗人窦居炎曾经专门为“元梅明茶”撰写过一副对联:“阅历风霜,问尔几生修到此;传来锦绣,有谁千载艳如斯。”
这株元梅树干粗壮,虬枝盘旋,一把巨伞似的向四面八方铺展。铁骨铮铮的树干,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着装。春天伊始,爆吐出鲜活的新芽;仲夏季节,巨大的树冠生机勃勃、绿影婆娑,树上硕梅满枝,梅香四溢;寒冬腊月,满树繁花似雪,暗香浮动。
古县衙遗址前下方的花桥街道,虽然繁华不再,但昔日辉煌依然有迹可循。石板居中、粗石镶嵌铺成的古街两旁,还有经历数百年沧桑的古老建筑。这些十分陈旧的土木建筑,有的相对完好,房顶荒草萋萋;有的瓦砾灰黑,摇摇欲坠;有的严重倾斜,庭院青苔弥眼;有的破烂不堪,房内抬头见天;有的无片瓦遮盖,仅剩下残墙破壁。偶有年过八旬的老人从古建筑旁经过,他们拄着扶手处磨得光滑的拐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与那些摇摇欲坠的古建筑相互映衬。不过,从建筑结构和地理位置的特征上看,还能分辨出,哪些是老马店,哪些是老铺面,哪些是店铺合一,哪些是居家院落。路道上,或深或浅的马蹄印依稀可见。有些古屋的主人家,现在还能很骄傲地搬出珍存的“传家宝”,即明清以来朝廷和地方官府颁赠旌表的“苦节坚贞”、“见义勇为”等一类的牌匾、楹联。
最能见证花桥村辉煌历史的,是街道东边方向“街尾”处的明代“三堆坟”。199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清理“三堆坟”中的第三座古墓,揭开了“三堆坟”的秘密。墓碑上面的记载表明了三座暗坟的主人分别是明代早期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平守御指挥佥事、吴理将军及其亲属。吴理将军一家三代世袭将军,他在52岁率军沿博南古道外出征战,战死沙场。“三堆坟”中的一座就是将军的衣冠和其夫人的合葬坟。四品将军吴理的官职,权限可以统兵万人;作战期间,四品将军若被委任为军队统帅,有权指挥浩浩荡荡的数十万大军。明代皇帝派遣四品将军吴理这么一位高级别官员,率领大军常年驻守花桥,足以说明,当时的花桥属于军事要塞,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国家安危,关系民族存亡。
博南古县衙花桥,虽然有的东西已坠入历史的烟尘,但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古朴的遗风,至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 阿 静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字为张会军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张会军所有;插图来自网络,文字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