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俊杰 宋文秀:大师笔下的“千古智圣”——读延国老师的散文《三千里汉水过襄阳》

2017-11-16 唐俊杰 宋文秀 文学沙龙

(在中央广播台做节目后留影)


       作者唐俊杰 宋文秀简介


       唐俊杰,山东滨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网络作家。历任党委秘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校长等职。所教学科曾获山东省东营市高考第一名。

       宋文秀,山东滨州人,大专学历,中学教师,网络作家。

       唐俊杰、宋文秀老师是一对酷爱文学的伉俪。几十年来,他们笔耕不辍,创作了一百七十多万字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论文、杂文、小品、相声等。

       政治论文、教育论文、艺术论文、奥运征文均获全国一等奖。

      《尊严》等三十多篇中短篇小说获不同奖项。散文《一石激起千层浪》、《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直播间》,获全国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长篇文艺通讯《土气营长朝气旺》,《解放军报》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全国八家报纸转载。报告文学《雷锋的户口——共产党员黄茂才的初心》,在党建网发表。中国网、新华网、新闻环球网、凤凰资讯网、中国新知网等十多家网站转发。报告文学《心系家国天下 身传道德文章——记著名作家李延国老师》,《深圳商报》发表。党建网、新华网、作家网、北京文艺网、山东文艺网等十多家网站转发。报告文学《终生难忘的友情》、《无悔的选择》、《刘平平在马场》等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发表。《黄河口抒怀》等十八首诗歌在大型文献《中华颂》发表。《爱心》、《走进中央台》等文章在文学杂志《诗意人生》发表。话剧《我爱脚下这片热土》、相声《学骑马》,在济南军区文艺汇演中荣获演出和创作一等奖。

       在“中国新原创”发表散文《全国选四人 怎么会有我》、《我与体育广播的故事》。   《大鹏之志 赤子之心》——读延国老师的《大鹏歌》,在著名诗人木子为总编的“文学沙龙”中发表。十三场大型现代京剧文学剧本《马背青春》(6万字)、“俊杰 文秀伉俪文集(2)”《生命中的桥梁》(35万字)、5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军马情》(65万字)已经出版。“俊杰 文秀伉俪文集(3)”《仰望星空》(40万字)即将出版。长篇小说《马鸣黄河口》(50万字)正在创作中。


参加全国首届京剧票友艺术节 山东临清 留影 

大师笔下的“千古智圣”

读延国老师的散文《三千里汉水过襄阳》


唐俊杰   宋文秀


参加全国首届京剧票友艺术节 

山东临清 合影(获得银奖)


       我和延国老师从相识到相知、从相惜到相依,已经近半个世纪了,我对延国老师高尚的人格和他写的那些跳动着时代脉搏、有高度、有热度、接地气大量的优秀作品,有着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因为我和延国老师曾经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创作过一段时间,当然那时候和现在一样,我只是延国老师的一个学生罢了。

       那时,延国老师风华正茂,才华横溢,颜值出众。虽然刚刚三十而立,但已是享誉全国的著名作家和诗人了。

       当时我们单位正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海啸地袭击,“一片汪洋都不见”。延国老师作为济南军区创作室的专业作家,冒着生命危险,涉水乘船找到了我,并马上和广大官兵、职工家属,一起投入了与洪水争夺生命财产的殊死搏斗中……

       突然见到了延国老师这位早已仰慕的著名作家和诗人,我真是喜出望外,兴奋不已。当夜在日记中写了一首打油诗,至今还能倒背如流:“天上掉下个大作家,他的名字叫李延国,气度不凡令人敬,光头军官帅小伙。巧夺天工《特号鞋》,我在报上认识他……”  

       从此以后,白天,延国老师和大家一起抢险,晚上进行采访和创作,常常通宵达旦。连续几十天,我和延国老师配合默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凡是延国老师发表的文章,我都认真阅读,凡是延国老师出版的著作,我都全部收藏。我和延国老师的友情就像中国著名作家、现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许晨老师描写的那样:“李延国老师和唐俊杰老师从最早相逢、相识、相知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到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新世纪里,结下了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2017年2月26日,《深圳商报》发表了我们写的近万字的报告文学,《心系家国天下 身传道德文章》,副题——记著名作家李延国。2017年2月27日党建网、新华网、作家网、北京文艺网、山东文艺网等十多家网站转发,在全国引起了不小反响。

       全国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大型文学杂志,2017年4月号发表了我们写的报告文学《终生难忘的友情——我和著名作家李延国老师的故事》,这两篇文章都集中描写分析了延国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

       昨天,我们刚刚认真地读完了延国老师和许晨老师最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无衔将军》,感人至深,不愧为精品佳作。今天,又收到了延国老师发来的散文《三千里汉水过襄阳》,顾不得吃饭,我们马上认真拜读了几遍。第一感觉是,一篇优秀散文,便知“千古智圣”。好的文章能渗透到灵魂深处,使人久久难以忘怀。下面是读后的一点粗浅体会。

       开始看到《三千里汉水过襄阳》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感到特别醒目和大气,而且悬念颇深。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人文风景呢?还是写汉水和襄阳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延国老师在每篇文章题目的定夺和文眼的掌控上,都颇具匠心。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揭示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主题、点明文章线索等方面,起着贯穿全文的作用。作者以博大的胸襟和厚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力图透过事物的表面,去剖析事物的本质。在《三千里汉水过襄阳》这篇文章中,延国老师真挚感情的出发点是“千古智圣”诸葛亮。而文章题目中只见汉水和襄阳,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从而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给大家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

       经过反复地细细品读,这篇散文的主旨原来是颂赞“万世最仰廉”的政治家“千古智圣”诸葛亮的。

       汉水早于黄河,也早于长江。

       三千里汉水状如龙形,孕育了华夏文化,孕育了汉文化、荆楚文化,又孕育了广袤而富饶的汉江平原。同时,汉水也养育着襄阳,襄阳也以其神话般的历史丰富了汉水。襄阳与汉水也早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正在携手走向全中国、全世界,大步跨入新时代!

       1800多年以来,襄阳出现过许多的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当属“千古智圣”诸葛亮了。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是集忠、孝、义、谋于一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公认的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

       延国老师怀着作家火一样的激情,歌颂了“千古智圣”诸葛亮,而且突出了一个“廉”字,这在今天,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延国老师在这篇5000字的散文中,从头至尾有多处提到了诸葛亮的清政廉洁,因此一个“廉”字应当是此篇优秀散文的“文眼”。文章中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作品主题思想的窗口,也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

       诸葛亮功高盖世,权倾天下,然而毕生不贪不沾,不受不污,廉洁自律,高风亮节,感人至深。

       延国老师笔力雄健、挥洒自如、借古喻今,在《三干里汉水过襄阳》这篇优秀的散文中,字里行间,渗透着清政廉洁的伟大意义,反腐是一场输不起的生死战,这篇激动人心的散文,堪称是一篇杰出的有力的反腐檄文!

       开宗名义,延国老师题记:

       清流三千里,一路无贪泉,

       千年隆中对,万世最仰廉。

       文章中,延国老师写道:“武侯墓历经1700多年。期间汉中战乱无数,诸葛武侯墓却从未被盗,连盗墓者都知武侯一生清廉,下葬仅裹一身布衣,别无他物。”

       “诸葛亮平生为人清廉,最忌以重金诱人……皇叔感叹:智者卧龙也,廉者卧龙也,可与共图天下也!”

       刘备白帝城病危托孤:“如阿斗不才,汝可代之。”

       “吾平生不贪分文,岂能贪皇权乎?”

       与诸葛亮同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他足智多谋,有文采、善用人,能应变,有战略思维,但比起诸葛亮,他唯独缺少了一个“廉”字。”

       岂止一个曹操,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又有几个是清政廉洁的?诸葛亮可谓独树一帜,被人民万古传颂!

       “诸葛亮就曾在一份奏表中诚言:‘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终日沉迷于犬马声色,乐不思蜀,最终亡国。

       延国老师在文章结尾,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告诫世人,要记住这亘古不变的真理: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清政廉洁,心里永远装着人民!

       诸葛有灵将悲叹:“吏不廉则亡身,将不廉则败军,君不廉则亡国!”

       延国老师在文章中这些浓墨重彩、客观真实地描写,使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到,诸葛亮生也淡泊、死也清廉的高尚人格,堪称千古廉洁第一人!

       总结诸葛亮的一生,有人送给他四句话:“忠诚的楷模。勤政的榜样。廉洁的典范。智慧的化身。”

       国家领导人也再次提醒全党要牢记“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提醒全党同志:“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人民所谋,既是党的宗旨,也是为官者的责任所在。”

       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杀掉身居要职的刘青山、张子善,是新中国“反腐的第一刀”,彰显了国家领导人的胆识和智慧;把党、政、军内的五大老虎等人绳之以法,反腐力度空前,中国震惊,世界震惊!并给中国人民吃了定心丸:反腐永远在路上!

       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是亿万人民的渴望,清平世界,是亿万人民的向往。让“清”常驻人间,让“廉”常驻人间!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止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国家领导人《在河南省兰考县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段话。

       这段话是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清代官员张伯行说的。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正是广大人民的呼唤和期许。那些坑国害民贪赃枉法的“大老虎”、“小苍蝇”们,在广大人民和“千古智圣”面前,将无地自容!

       当然,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是多方面的。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世人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他54年的短暂生命中,集智慧、人格于一身,可谓旷世奇才。他所张扬和践行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至。

       一代诸葛武侯,其德,苍天可表,其义天地为之动容,其智慧,人间罕见,其忠诚,为后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清朝一代名君康熙皇帝更直接表示:“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称:“端推诸葛亮为完人!”

       毛泽东同志说:“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

       他在《讲堂录》里曾说诸葛亮是“办事之人”。并多次提倡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同志把两个《出师表》都读得烂熟,他曾经表示:“我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了延国老师的散文《三千里汉水过襄阳》,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虽然历经1800多年,诸葛亮仍为世人所千古颂扬的人物,伟人称颂、百姓爱戴,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千百年来,在大家的心目中,诸葛亮不仅仅是人才,还是天才和奇才。他的才能超越了那个时代,不仅是张良、萧何类的顶级智囊,也是孙膑一类的顶级军事家。

       纵然诸葛亮勤奋好学,纵然他天赋秉异,如果没有机缘和高人指点,他的智慧和才华、他的那些奇谋妙思,也不会无端产生。

       有几个人不得不提,在诸葛亮的人生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他的恩师庞德公先生、水镜先生,他的岳父黄承彦先生,他的妻子黄月英夫人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诸葛亮十七岁来到隆中算起,他在此隐居十年,正可谓闭门十年读经典,终成为饱学之士。

       十年磨一剑,剑出寒光闪!

       十年面一壁,何壁不能破!

       诸葛亮还著书立说,倡导青年人要“立大志”、“修人品”,强调“志当存高远”,“恢弘志士之气”。他还告诫后人切不要“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切不要玩物丧志、无所作为。他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兢兢业业、呕尽心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是一代贤臣名相、清政廉洁的政治家。

       有人评价诸葛亮在战略战术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是一个“千年故事”,诸葛亮是一部“绝世文章”。他自比管仲、乐毅,水镜先生更是把他比做:“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二十几岁,已经学富五车,贯穿古今。什么奇门遁甲、阴阳八卦,什么治国之策、用兵之道,无一不精,无一不晓。

       与诸葛亮旗鼓相当、伯仲之间的天才人物徐庶,对诸葛亮给予极高的评价,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庶之才,何能与卧龙相比,如萤火虫之光比皓月之明也”……

       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尽瘁国事,忠心辅政;任人唯贤,清政廉洁;才德为先,不以貌取人,老婆不漂亮,但才气过人,曾帮助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三顾茅庐传佳话,重金大将不接待,一人一骑座上客;一篇《隆中对》,分析大天下,一篇《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敢于担当,失街亭自贬三级;民族大义,七擒七纵;智圣智廉,才智无双;千古智圣,义胆忠肝;诸葛亮堪称走下神坛的千古一相!

       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之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陆逊的追兵。

       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六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

       一心只为酬三顾: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

       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椐地。

       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和东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云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水面偏能用火攻:指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遣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笔者曾经到过成都武侯祠,一副对联映入眼帘: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出处为唐代诗人杜甫。上联是指诸葛亮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诸葛亮竭智尽忠、光复汉室的愿望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套方针策略。

       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诸葛亮庙山门两侧有一副著名的楹联: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其意是想概括诸葛亮光辉的一生。这是孙墨佛先生于民国初年所题。

       一诗是指:“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诗。是诸葛亮午睡时故意吟颂给刘备听的。“两表”是指前后两个《出师表》,著名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出自后《出师表》。

       散文是一种充满了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

       延国老师在散文《三千里汉水过襄阳》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中,取材广泛,艺术地再现了“千古智圣”诸葛亮不同寻常的人生,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知识性、历史性、客观性厚重,文笔挥洒自如,风格清新刚健、凝重、沉雄、大气度、大手笔、大气概,整篇散文,气贯长虹,堪称是一篇气吞山河的美文,对读者散发出强烈的感染力!

       延国老师以生命中强烈的感受和感悟,写景抒情,咏物言志,热情歌颂了“千古智圣”诸葛亮。延国老师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交汇,特别追求意境,把三千里汉水和千年古城襄阳以及诸葛亮的音容笑貌、雄才大略、丰功伟绩融为一体,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令人叹服的“千古智圣”。

       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曾把好的抒情散文称作美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指其语言美。延国老师的《三千里汉水过襄阳》,语言优美、情文并茂,语言非常讲究韵律,让广大读者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延国老师的《三千里汉水过襄阳》,形神兼聚,托物抒情;意境深邃,情感真挚;寄情于事,托物言志;语言精准,清新明丽;有题记、有情景,行文如三千里汉水,叮咚有声;讲故事娓娓而谈,情真意切;使“千古智圣”诸葛亮的伟大形象跃然于纸上,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我们和广大热情的读者肯定能达成共识:延国老师的《三千里汉水过襄阳》,堪称为不朽的美文,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使人受益匪浅,使人回味无穷!


哈尔滨太阳岛留影

亚运会赛场留影

唐俊杰 宋文秀往期作品导读

大鹏之志   赤子之心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 阿 静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唐俊杰 宋文秀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唐俊杰 宋文秀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