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玛瑙石原创:合口名片

2017-12-05 玛瑙石 文学沙龙


       作者简介:杨昌海,笔名玛瑙石。常德市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诗歌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国有企业。其作品散见于中国能源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人民网、凤凰网、红网等平面和网络媒体。



文图 / 玛瑙石


       在贯穿黔湘两省的澧水之滨,有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名叫合口镇的袖珍小城,具有浓郁江湖文化特色的大码头的美食一条街,是小城的名片。


       古时候,木帆船是运载物资进出黔西南、湘西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水运业的繁荣兴起,位于澧水中游的合口,逐渐成为艄公和纤夫们上岸喝上二两小酒的一个驿站。



       荷叶滩是朔澧水而上到合口的最后一个险滩,这里水流湍急,“嗬叻哎哟嗬叻喔”船上的艄公撑着竹篙,喊着澧水号子,岸上十几个纤夫背着纤绳“嗨哟、嗨哟”地一步一步把一只满载6、7吨物资的木帆船拉上来。


       千百年来,艄公和纤夫们就是在极度苦力过后,到合口大码头找一家小酒馆释放压力,掌柜的也很给力,不断变换花样和口味来满足艄公和纤夫们的胃口。



       星移斗转,澧水河依然延绵不断地东流去,艄公的澧水号子声和纤夫的嗨哟、嗨哟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澧水河的木帆船也成了历史的记忆。


       没有艄公号子声的大码头,“来了,混沌一碗,小酒一壶。”小酒馆里跑堂小二的吆喝声,悠扬婉转。



       合口大码头的早酒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和渣肉末炖青菜是桌上的炉子大菜。做豆腐剩下呈微小颗粒状的渣叫和渣,古时候,有钱人吃豆腐,没钱人吃和渣。


       相传,有一天几个纤夫把船从荷叶滩拉上来后,便上岸到大码头小酒馆准备喝二两,几个人把口袋搜了个底朝天,都只凑到3文钱。“掌柜的,哥儿几个就3文钱了,今天吃啥,你看着办。”一个纤夫把钱往桌上一放,说。



       小酒馆里的掌柜也很会来事,赶忙端上茶水招呼客人坐,把客人安顿好后便走进厨房,搜肠刮肚地安排下酒菜,思来想去,突然眼睛一亮,看见角落里的一钵和渣,便有了主意。


掌柜的把白天剩下的残汤残汤剩羹往和渣钵里一倒,再加点青菜叶子。“来啦,和渣肉末青菜钵,”跑堂的小二吆喝着上菜。


       钵子端出去后,掌柜的闷在厨房里不敢出大气,生怕得罪了客人,哪知艄公和纤夫们连连称赞道:“这钵子里辣乎乎的肉汤加之爽口的青菜把和渣改造得圆润可口,是个上好的好下酒菜。”一个纤夫还即兴赋打油诗一首:“纤夫拉纤船上摊,和渣青菜下酒欢。酒过三巡大声喊,小二再来一大碗。”



       从此以后,大码头小酒馆就有了这么一道看家特色菜。


       一盘金黄色的卤猪蹄用大红袍辣椒稍作点缀,再撒上点青色的葱花,再木讷的胃口也会被调动起来。大码头小酒馆熬制的冻鱼,晶莹剔透,入口即化,鱼的鲜味久久的停留在口腔里,这时一口小酒入肚,飘飘欲仙。还有猪尾巴、羊肚、耳尖、舌子等多种食料组成的卤水拼盘……等等数不清的下酒菜和干挑面、混沌、水饺、肉汤园等主食。总之,走进大码头小酒馆你必定会胃口大开流连忘返。


       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合口大码头的美食虽然没能留住艄公的澧水号子声,却实实在在地以江湖饮食文化的特色名扬黔湘鄂三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 阿 静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玛瑙石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玛瑙石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