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藏族羌族的人文世界‖廖玉娥四川之旅(十)
【作者简介】廖玉娥,广东省五华县作家协会会员、五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首届秘书长、梅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退休后居住深圳。梅州文学网(嘉应文学网)特约编辑。
感受藏族羌族的人文世界
文图 / 廖玉娥
来到汶川,我们就有兴趣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了解藏族和羌族的历史和两个民族的现实生活。八月十一日上午,我们爷孙三代,参观了汶川博物馆。
根据介绍,汶川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3月20日,它拥有羌红色彩、羌碉形态,六千年的羌族文化将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和传承。博物馆功能齐全,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购书中心功能为一体。一楼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图片展。二楼是羌族的历史和文化,姜维城遗址出土的彩陶残件,在石棺葬中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双耳罐等珍贵文物,都足以说明这个不屈的民族与中国历史的共振与碰撞。三楼展出的则是广东援建汶川的成果。
走进搏物馆,第一层是汶川大地震的画面,看了让我思绪万千,一场震惊的场面马上呈现在眼前。那是2008年5.12的大地震,瞬间把汶川摧废得面目全非,万物破损,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几多生命埋葬在里面……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看了让人心醉,心情好难受!我深深地为死去的人们默默地祈祷!
接着我们上了二层,感受了六千年的羌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古羌族画面,看了会让人神往。!我边参观边拍照,把美好的画面留给我四川之旅的印记。参观完羌族的文明历史,接着上三楼参观了中央政府指挥抗震救灾的画面,还有广东援建新汶川的伟大成果,看了振奋人心,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
参观完博物馆,我儿子开车直奔龙溪羌人谷寨。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正好不用买门票,车子停放在路边上。
我们一下 车,感觉如走入神圣的世界。一座座最古老的羌族民居、碉楼,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羌族的传统文化展现在眼前,由其印入眼球的高耸碉楼,如把我们拉入久远的历史年代,此情此景,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兴奋。
据介绍,古时的羌人谷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西北线,唐宋时曾有著名的八大景致。羌人谷内的阿尔羌寨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民风民俗的古老羌寨。我们顺着村巷边参观边拍照,有5.12地震的遗址,看了让人心伤。这些灾后重建的漂亮民居显得古香古色,看到羌族的民俗风格,真让人称赞。
通过参观,也让我们知道,这里释比人数众多,居所有羌族聚居之首,是我国唯一的羌族释比文化发祥地。由于长期交通闭塞,羌人谷平时几乎没有外人进入,因此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羌族习俗和自然风景。在这里,我们能欣赏到羌族传统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生活生产情况。还能体味到原始自然风光的乐趣。
走进羌人谷寨,还能听到羌笛悠悠,清脆明亮的声音,我们感觉来到这里很奇妙。通过参观,也使我们懂得:回荡于山寨间,嘹亮的山歌对唱,则是能歌善舞的羌族人,劳作之余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甘堡藏塞。据介绍,甘堡藏寨是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的一个藏族村寨。 甘堡藏寨位于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甘堡藏寨位于国道317路旁,距成都市192公里,距理县县城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它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语意为“坡上的村落”。在整个藏区自古就将甘堡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
我们走进甘堡藏寨,如同感受不同的世界,那里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还有琳琅满目的古饰和古物销售。我的心情格外兴奋,买了许多仿古的首饰,小孙子也买了仿古小木车,让我非常开心,这次来到藏寨带给我们无限的喜悦。边参观边拍照,还感受了藏寨的民情风俗,在那里有一个转鼓亭,听说来过这里的游客,都要去这里洗礼,表示吉祥和长寿的意思。我们爷孙绕着转动的鼓,边数边用手掌击鼓,奏响了动听的鸣鼓声,我们的笑声与鼓声汇成一首动听的乐曲,回荡在甘堡藏寨,此刻的心情感到无比的惬意!接着我们沿着藏寨的小巷参观民房,还看到了5.12地震灾害留下的遗址。有很多房子是政府出钱重建的,现在看上去整个藏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天我们还在这里的庄园吃了一顿饭,老板是本地村民,他们一家人很热情招待我们,他们的回锅肉很有特色,香滑爽口,吃了还想吃。他们的藏茶也有特点,吃了让人提神醒脑,清甘润喉,让我回味无穷。这次来参观甘堡藏寨让我们爷子三代增长了一些藏族的知识,藏族的美景让我终生难忘。
写于2017年12月6日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 阿 静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廖玉娥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廖玉娥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