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马金萍:秋凉几处叹人生

2018-01-22 马金萍 文学沙龙


      作者简介:马金萍  男。民族,汉。本名马金平,笔名有马金萍、司马荒原等。吉林扶余人。文革后期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第一中学。后因前途渺茫,遂入伍戍边,曾先后在在陆军40军120师360团一连当兵,后被选入360团文艺宣传队,因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两年之后又被调至120师文化工作队,先后任创作员、创作组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扶余县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室主任。1991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高级进修班代职进修,主修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剧,同年结业。1992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等闲职。马金萍创作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孙连梦演唱)、《咱们屯里人》(赵本山、刘德华等演唱)、《老家大东北》(火风演唱)、《东北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永远伴随你一生》(阎学晶演唱)《情满西厢》(阎学晶演唱)《蓝河遗恨》(阎学晶演唱)《回杯记》(阎学晶演唱);(《东北人的歌》(王小利演唱)《高粱叶子窄、苞米叶子宽》(衡越演唱)《弹起吉他唱起歌》《努尔哈赤的故乡》《黑土地——生死之吻》《东北大粮仓》(日本、韩国等电视台多次播出)等,在国内外流行歌坛影响巨大。除歌词创作外,他的主要影视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三集贺岁片《讨个老婆过大年》之《四喜临门》;10集电视系列剧《缴枪不杀》、电影剧本《镜泊湖的枪声》(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剧本《代乡长主政》(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48集东北风情电视系列剧《拉拉屯风情》;30集电视系列剧《恭喜发财》(与人合作)等;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百集系列剧《北方故事》(吉林电视台);千集网络微喜剧《关东微喜剧》、《荒唐县令》;网络电影《东北赌途》《东北山炮》;东北风情纪录片《关东大喇叭》《龙腾黑土地》等;其中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获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评奖“飞天奖”, 并同时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色的太阳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在江湖》(电影出版社)、《黑道生涯》(电影出版社)、《线人》(新文化报连载,电影出版社)、《尘世浮情》(城市晚报连载)、《腐•败》(电影出版社)、《反贪局长自述》(中国电影出版社)、《黑色娱乐圈》(中国电影出版社)、《谁玩谁》(群众出版社)、《逃亡日记》(群众出版社)、《月光花园》《新文化报连载》、《谜底》(时代文艺出版社)、《往事茁壮》(时代文艺出版社)《交易》(新文化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与死神搏斗的人们》、《光明行》;中篇小说有《原罪》、《宿罪》、《人欲》、《女犯》、《在掌声中死去的女演员》、《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爱到伤心才是情》、《爆炸》、《横祸》、《伪都》、《八卦》、《断落》、《在极乐园疯人院里》、《狼谷》等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佛眼》获“关东三宝”奖。《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获“东北文学”奖。小小说《聋爷》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在进行影视及文学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戏剧、二人转、以及歌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出版有《马金萍剧作选》(上下卷);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盘丝洞》、小剧场话剧《瀛台落日》、《鸳鸯扣》、《绝响》、《人欲》等。其中《鸳鸯扣》获戏剧文学奖;《人欲》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二人转、拉场戏作品有《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幸福鸟》、《生财有道》、《二姑爷拜寿》、《孙成打酒》、《济公新传》、《猪八戒照镜子》、《县长赶集》、《徐九经赶店》、《焦大骂园》、《大劈棺》、《劈关西》、《听声》、《招聘记》、《二大妈打庙》、《大炼活人(演出时易名为《顺水推舟》)》《黑吃黑》等150多部,二人转《矬乡长》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拉场戏《生财有道》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二人转《挂风铃》、《盘丝洞》、《矬乡长》、拉场戏《二姑爷拜寿》、《济公新传》、《上班》、《珍珠翡翠白玉汤》、小品《杠杆》、《谁帮谁》等分别获国家和省级会演一、二等奖。另外除此之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戏剧论文、散文等各种文字数百篇,共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万字。《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戏剧文学》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撰文刊载介绍、评论他的创作成就。国内50多家出版社编撰的各类人物辞典登载过他的词条。

       本词条选自《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大辞典》(有改动)


秋凉几处叹人生


——读董小宛诗感怀并步其原韵和之


       说起来已经是八九年前的事了,有一天闲来无事在网上闲逛,发现一个网友留的一个帖子,帖子的内容是明末清初江南名妓董小宛的一支扇面,扇面上有董小宛亲笔书写的十一首七言诗。读来感慨颇多。因我当年曾以董小宛与顺治的传说写过一出大戏《顺治出家》(正式公演时改名为《皇帝出家》,董小宛与顺治也都隐其真名。此剧当年曾参加吉林省首届艺术节和全国第二届艺术节,获剧本创作二等奖)。因此对明末清初的这个江南名妓颇有一种别样的情愫,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才把她的这些诗下载下来,并步其原韵而和之。

(一)

闲花野草本幽柔;最怕移栽锁深楼;

春光大好未及赏,驻足看时已暮秋。


董小宛原诗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

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二)

秋雨残荷近黄昏,枯叶飘零暮色沉;

楼锁清歌谁人问?再回头已百年身。


董小宛原诗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

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三)

独对残灯何所思?窗外秋雨正淅淅;

愁心结网跟谁诉?夜半尤闻子规啼。


董小宛原诗

白日吹人无所思,独来窗下理红丝。

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香入砚池。


(四)

孤雁南去唳长空,四野荒凉起回声;

漫漫长路谁是伴?尤羡鸳鸯戏水中。


董小宛原诗

稠烟迷望不能空,满地犹含绿草风。

乱竹繁枝多少意,满园花落忆春中。


(五)

竹林瑟瑟草木枯,日影西斜映空屋;

墙上琵琶弦未断,广陵散曲谁人抚?


董小宛原诗

修竹青青乱草枯,留连西日影相扶。

短墙微露高城色,远处疏烟入画图。


(六)

荒烟断桥叶飘零,夜雨拍窗寒鸦鸣;

欲把瑶琴赋新曲,秋凉几处叹人生。


董小宛原诗

飘枝堕叶此烟中,残鸟啼秋声亦同。

错认桃花满青行,依稀白鹭栖丹凤。


(七)

残月未落天欲新,几处鸡鸣叩闺门;

晨霜点染看秋色,应怜迟暮催美人。


董小宛原诗

侵晓开香湿绣巾,满天犹带月华新。

此中随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赠美人。


(八)

又是人生一度秋,芦花如雪映白头;

枯杨衰柳寒鸦唳,一声一叹把心揪。


董小宛原诗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

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九)

荒水横舟又一年,凄凉人生哪得闲;

今宵酒醒知何处?杨柳岸边好停船。


董小宛原诗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

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篇。


(十)

转眼又是秋风凉,花自飘零叶自黄;

人生好景未及赏,朝霞已然变夕阳。


董小宛原诗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

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


(十一)   

一叶落知天下秋,大好时光切莫丢;

观花看景应趁好,莫到花残水空流。


董小宛原诗

风前一叶巧迎秋,露气蟾光净欲流。

楼上有人争拜影,巧丝先我骨衣俅。


      【附录】董小宛原诗落款:右秋闺词十一首,崇祯康辰中秋日

       印三方:青莲、董白、女史。



       董小宛(1623——1650年),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皆因仰慕唐代诗人李白而取,被誉为秦淮旧院女子第一流人物。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一帧董小宛楷书秋闺诗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作品,对考证董氏与冒襄的感情经历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董小宛小楷秋闺词扇面,金笺纸,纵18.5厘米,横51.4厘米。自作七言诗十一首。

       言为心声,这十一首诗文所流露出的情思与秋天败花落叶的景色互相映衬,在中秋团圆之日,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宛,在自己的命运扑朔迷离之际,怎能不感秋伤怀呢!只是这种感受更多的是愁而不伤,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正所谓“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此幅扇面和诗文均作于明崇祯庚辰中秋日,即1640年的中秋节,这一年董氏十七岁,也就是与冒襄认识的第二年。董氏与冒襄初次相识是在董小宛16岁时。冒襄在他的《影梅庵忆语》中对二人的初见有详细的记述:“己卯初夏,应试白门,晤密之,云:秦淮佳丽,近有双成,年甚绮,才色为一时之冠。余访之,则以厌薄纷华……香姿五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余惊爱之,惜其倦,遂别归,此良晤之始也。时姬年十六。”

       可以看出,16岁时的董氏已经是“香姿五色,神韵天然”。九年后董氏故去,辟疆仍对当初的记忆历历在目。这时的小宛正处在一种紧迫的情境中。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当时社会上身陷乐籍的歌伎们正在风行以追求自由的婚姻理想,并以能嫁给有理想、有才气的文人骚客为荣,比如当时的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李香君嫁给侯方域等。这种风气难免对小宛会有很深的影响。而冒襄风流倜傥,名噪一时,无疑成为小宛心中的理想对象;二是当时朝廷不断派人在秦淮两岸择选佳丽,这对崇尚自由浪漫理想的董氏来说是极大的威胁,所以当小宛一见冒襄,自然是心为之所系,感情深动。这也可以解释为冒襄与小宛二人的感情发展中,为什么小宛主动进去而冒襄屡次婉拒的理由。此帧楷书诗文又正是董氏结识冒襄之后第二年中秋节所作,其所感所想无疑与冒襄有莫大的关联,惟其如此,才有了“无事无情亦非闲,孤心常寄水云边。”“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两个相知的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并共同生活了九年,而这九年也成为了二人世界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以下是当年我根据少年天子顺治皇帝福临与董小宛的故事创作的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的剧照

 


       摄政王多尔衮跟豫亲王多铎商量如何废掉少年天子顺治皇帝 



       少年天子顺治皇帝初见江南女子董小宛(也就是后来的董鄂妃)

 


       豫亲王多铎和皇后商议如何残害小皇子让顺治远离董鄂妃



        少年天子顺治跟郑亲王济尔哈朗密谋如何在多尔衮的生日晚宴上除掉摄政王多尔衮(杀死多尔衮后,才知道多尔衮竟然是他亲爹)


马金萍往期文章点击欣赏

作家马金萍:心灵荒原

作家马金萍:南行诗录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编       辑: 阿 静    雪 儿     河汉女

       传: 静水流深   黄龙  大漠烟云   老道士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马金萍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马金萍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