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宋芳华:老家的年味

2018-02-09 宋芳华 文学沙龙


       作者简介:宋芳华:网名一滴...雨,作家、编剧。2016年编入《中国新时期文艺人才库》、中国旅游电视协会山东分会秘书长、青岛市海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滕州微山湖湿地景区文化宣传顾问、陕西咸阳丝绸文化艺术交流研究中心名誉副会长、CCTV梦想中国.全国青少年电视精英盛典山东赛区总决赛评委。纸媒《新世界诗刊》、《世华文学家》、《柳泉》、《开元作家》副主编。

       代表作:畅销长篇小说《美人有约》。已发行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及各大电商网站,同时被同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馆藏。

       个人作品刊于近百家报纸刊物,并多次获得奖项。主编中国首部接龙诗集《留住春天》,获南京“中山文学院图书奖”二等奖。主编出版《留住春天》、《金秋十月》、《秋实集》、《网与人生—中国新散文精选》。以上图书收藏于浙金华档案馆、同时被浙师大图书馆馆藏。著有: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经管类、社科类等十几部电子书及出版品。迄今发表作品已有300多万字。

       编剧大型少儿旅行电视系列剧《神奇之旅》,已开机拍摄。编剧爱情故事片《寻找丹诺》、《阳光洒在你的城》及多部宣传片。总策划过数次大型网络文学活动,并成功举办。



老 家 的 年 味

文/宋芳华


       进入腊月,年味浓了。

       “腊八”是春节的序幕,过了腊八,年味儿一天比一天的浓,家家户户忙着做一件事,那就是——准备过年。先是市场上多了年货,什么福字、年糕、中国结等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再是大街小巷的多了提着箱盒礼品互相走动串门的人们。    单纯这些不足以证明年的到来,但回家,对于出门在外的漂族以及已定居在他乡的非“土著人”来说,每年要回一趟老家是必不可少的!老家有年迈的父母,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有时常联系的亲朋好友……故土难离,是种情结哦!

       我先生老家在湖北长阳土家族,离青岛却也一千多公里,路程远,也便阻碍了我们想多回去探望老人的愿望。年迈的公婆还没进入腊月便不断打来电话询问:过年那阵忙不忙呀,过年能回来吗?听到老人话语里的殷殷期盼,我们便把“回老家过年”提上日程加紧准备,如是,临近过年的前两三天,我们一家三口便装备齐全,路上吃的用的全都带上,一路狂奔直奔老家。应该说,每年过年回先生老家是必须的。

       路过的江南小镇,那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偶尔响起的鞭炮声、以及高挂起的彩灯,让我们感受到了洋溢的年的喜庆气氛。



       进入清江后,目所及处的烟波浩渺、山清水秀、峰峦起伏……都不足以形容那种豁达的壮丽和巍峨浩瀚,这优美的风景自不必细说。因为要两日的路程方可到达目的地,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也有些疲乏,顾不上看风景,只不时摇下车窗嘟囔几句、恨不能再加快车速,在不耐和期待中,直到车安全停在了先生的老家。

       公婆笑着相迎,大家互相寒暄问候,一家人以“年的仪式”团圆。进屋后,婆婆先端过来几碗米酒,要我们先暖暖身,驱驱寒气。婆婆心灵手巧,会做米酒、汤圆、腊肉、腊肠……数都数不过来,非常的好吃!我最喜欢吃婆婆做的米酒,米酒带有甘甜、微酸,是糯米发酵后做成的,并不是酒精类勾对的那种酒,可驱寒、充饥。

       公公唢呐吹的极其好,他喜欢摆弄那把跟了他几十年的漆的黝黑釉亮的唢呐,闲暇时,搬个凳子坐在院子里,“喂喂哇哇”地吹他的唢呐,曲儿仿似长了翅膀,满山遍野都能听到,他吹唢呐曲好听的很,在当地十里八乡也是有名。公公见到我们只咧着嘴笑,却眼睛不眨地去找我女儿,恨不能去抱抱他的大孙女才好。倒是孩子见了爷爷奶奶竟有些腼腆起来,问一句答一句,但不消一会小孩子的天性便暴露无疑,跟随她的表哥表姐跑到院子里玩耍去了。

       土家族过年非常热闹,一过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开始杀猪宰羊、张贴对联、买好烟花爆竹,做好蒸肉豆腐……那浓浓的年味穿行在山林川原间,从每一幢带有江南风格的木板楼里飘出;从每一扇打开的门里飘出;从大人小孩的欢声笑语里飘出;从所有团圆的家中飘出……

       每到过年,土家族人几乎每家都要杀猪宰羊。一般是等在外地的亲人们都返回时,便请来杀猪的师傅,磨快大刀杀猪庆祝,那场面不可描述,我是绝对不敢看,便躲在房内,听窗外那猪的嚎叫声,心有不忍却也无可奈何。想必他们是用杀猪宰羊来庆祝过年,祈祷来年健康平安,作为土家族儿媳的我又能反对些什么呢?根本无用吧。

       当然,杀猪不仅是为了做好一整年的腊肉、腊肠,主要目的还有一个:是为了让住在外地的孩子们吃那口蒸肉。这新鲜的猪肉再加上特殊的材料调制,大锅蒸熟后,才是上等的佳肴。一家人围着这大锅的蒸肉,开怀畅饮,大口吃肉,实在是畅快淋漓。那蒸肉的味道,你只要吃过它就能记住一辈子。



       说罢湖北的老家是如何庆祝新年,我有些开始怀旧了,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便不自觉的喜欢怀旧了吧?比方说,我会跟女儿絮絮叨叨地讲我小时候过年是如何如何的好,那时候对于过年的憧憬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期盼劲,无法形容的好,总之就是,很美好。

       我跟女儿聊起她姥姥来,讲我母亲活着的时候是怎样的勤劳,小时候,过年是极其隆重极其热闹的!母亲会亲自动手和面做大馒头、蒸年糕、做豆腐、炸刀鱼……做好一大堆好吃的东西,逐一摆放在厨房内的柜子里,再把零碎散落的小渣块分给我们姊妹几个,一解我们的馋虫之瘾。然后再叮嘱我们:这是年货,你们几个乖乖的哦不能偷吃,咱过年再吃!

       等到年三十那天更是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张贴福字、对联,那对联上往往写着: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再来个横批:家庭幸福。或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还有个横批:四季长安。那时候是用面粉煮成的面糊作为浆糊,把福字、对联在桌子上铺平,再用纸壳或刷子刷上浆糊,小孩子们便抢着去贴在家中的各个房间门上,那喜庆气儿瞬间便在大人孩子间头顶闪耀。天空中,那带着哨音的“窜天猴”打个转、转个圈,再“啪”地一声炸响,烟花也不甘落后、纷纷亮相,害的我们不时从窗口往外探出脑袋来,惊呼着、嚷嚷着,望向那美丽的烟花晴空,享受一种喧嚣的快乐。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忙乎着开始包饺子,姐姐勤快,会帮母亲和面,母亲调馅,不一会,饺子面和好馅也调好,姐姐就拿起擀面杖“咕噜咕噜”地擀面皮,那薄薄的面皮像一只只蝴蝶,不停地旋转着、飞舞着,不一会那面板上便摞起厚厚的一叠。小时候的我不算勤快,但也能学,也便学大人用筷子挑一筷子饺子馅放进面皮中慢慢捏弄起来。好不好看都无所谓,反正自家人吃都不嫌弃。

       这年三十的饺子,饺子中是要有“喜头”的,这“喜头”便是在饺子中藏一枚硬币,往往是一块钱硬币。谁要是吃到有硬币的饺子,那便极大的欢喜,高兴地大喊“我吃到硬币了!耶!”也就说这个“喜头”被他讨到了,一年之中都会顺顺利利!虽说现在想来那时的“饺子硬币”是极其不卫生的行为,哪怕洗上多少遍,硬币都不会有卫生可言。但那时的我们或是周围的邻居,都使用此“喜头”来作为一种乐趣和对未来生活的想往吧。

       ……过了小年,年味愈发的浓了,而越是临近年关,我越是思念起我的母亲,跟女儿讲起她姥姥的时候,每每已是泪水止涟涟止不住的流,就在这个冬天,我的母亲不幸去世,令我十分悲痛!我们姊妹几个再也不能围坐在母亲的身边,吃她做的可口的饭菜,故意向她讨要压岁钱,讲笑话逗她开心……这些,统统没有了……

       在温暖的人世间行走,无论身在何方,只有家,才是安放心灵的地方。每到春节,人们便如同大雁归巢般的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自己的“老窝”。对于“老窝”的牵念,是故土难离的情怀,这种情怀深入血液,温暖于心间。

       年味,是与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编       辑: 阿 静    雪 儿     河汉女

       传: 黄龙  大漠烟云   老道士  静水流深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字宋芳华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宋芳华所有;插图来自网络,文字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