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宝玲:今非昔比话年味

2018-02-12 张宝玲 文学沙龙


       作者简介:张宝玲,女,1963年4月生,1981年在密云区 公安分局参加公安工作至今。自幼酷爱文学,系密云区作协会员、也丹文学沙龙学员、密云区果园文学社学员。文章散见市局警察艺苑《幸福家庭征文》专辑、《渔阳文艺》、《大国文学》、《环球文苑》、海航出版社等刊物和微平台。



今非昔比话年味

张宝玲


       一场雪都没下的冬天,早晨依旧出奇的冷,还有几天就过大年了,想想该置办点年货了。今天周末,扒拉口早饭,我和老公直奔家门口的超市.......

       “冰糖......葫芦儿!冰糖......葫芦儿!”那“专业”的吆喝声,我和老公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围着一群人,一个身穿旧棉大衣、带棕色耳套、脚蹬大头鞋的中年庄户男人,推着旧二八自行车,正大声吆喝着......

       他的车后座上,绑着一个用木头和干草扎成的田间稻草人似的木架子,上面扎了密密麻麻的冰糖葫芦,有山里红夹豆馅的,有黑枣的,木棒子上的糖葫芦扎的满满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红的像红宝石,黑的像黑珍珠,一串串很诱人……

       一个穿黑色羽绒服,脚上穿着黑单皮鞋,脚脖子露肉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和一个头戴粉色毛线帽子,穿白羽绒服,戴金丝眼镜的姑娘相拥着,站在糖葫芦扎的架子旁边挑着、看着。小伙子左手摘一串一边吃着,一边往旁边的女朋友嘴里塞着:“快尝尝,又脆又甜,比超市里做的好吃多了。”女朋友张开小嘴“撸”下一个夹着豆馅的山里红,嘴里嚼着脸上笑着点着头:“嗯!嗯!”。旁边的一个五六十岁的矮个子男人,举着好几串糖葫芦儿,大声对买糖葫芦的人说:“兄弟你那吆喝声,像我小时候过年听到那吆喝,倍儿地道!”我不由自主地凑过去来两串,听着他那粗犷洪亮的吆喝声,嘴里嚼着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芦儿,儿时过年的情景不时地浮现在眼前.......

       当时家乡的县城只有一条很窄的柏油路,连接东西大街,柏油路两侧多数是长得不太高、饭碗粗的槐树,枝枝杈扠就像一把把大伞,夏天走在路上根本晒不着,夜晚县城东西大街二

       三十米才有一盏五十瓦灯泡大小亮度的路灯,在槐树尖旁疲惫地眨着眼睛……

       每逢正月大街上,各乡镇政府组织秧歌队、小车会、高跷会,队员们浓妆艳抹、穿的花枝招展,一个比一个扭的起劲,马路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学校操场上搭起戏台,京剧、河北梆子唱个几天。为了过年热闹,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在大街上举办灯展,各单位有任务,必须做灯笼出彩。大街两侧的百货商店、粮店、杂货铺、单位门前张灯结彩。



       夜晚马路两侧的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纸糊的灯笼。县城大街瓦亮,猜灯谜、看灯展与卖糖葫芦等做小买卖的吆喝声、大人孩子的说笑声、远处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我的家在县城东老城墙脚下,父亲是山村小学教师,母亲是家庭妇女,兄弟姐妹五个,大哥在地质局工作,大姐在京城作售货员,他们过年单位加班,很少回来。家里只有父母、二哥、老弟和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进了腊月门,家家户户开始忙呵,拆洗被褥,糊顶棚,打扫院子。过了小年就开始扫房子,糊窗户,购置年货。我和小弟的任务是:买副食本上的花生瓜子。那时居民户国家年底

       供给每人半斤花生和三两瓜子,农户不给。我们家户口本上就四个人,共计二斤花生,一斤二两瓜子。我俩从早上八点出门,到东门老城墙南边马路边供销社排大队,我踮起脚跳着看着售货员阿姨,给我称好装进袋子,我和弟弟冻得面红耳赤等小半天才买上。回家的路上,弟弟冻得红红的两只小手,使劲地抠着花生豆,出溜儿红色的花生豆掉在了地上,我赶忙捡起来,放在嘴边吹了吹,“抹擦”两下捻掉红皮送到小弟嘴里,小弟边吃边咧着剔了门牙的小嘴甜甜的笑了......

       每逢过年妈妈忙前忙后,虽然很累,平日里为吃穿发愁紧锁的眉头却舒展了许多,中午收拾好碗筷,妈妈在屋里大声叫着我:“玲呀!一会和妈去鼓楼新华书店买年画啊!”我“哦!”了声。

       那时没有交通工具,我家离县城中心有三里地,我连跑带颠随着妈妈,一会就到了新华书店。走进门槛,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挂在墙上和房顶铁丝架上的各种画报,还有满屋子的人。一年贴一次年画,不管是县城的、村里的都跑县城来买年画,货多齐全。为了卖着方便,书店售货员把画报都编上号,买时直接说号付钱。有山水的、有红鲤鱼的、明星照的,还有整版的一张上八个小画面的样板戏的海了去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琳琅满目,让人看着眼花缭乱。

       我和妈妈按着编号挑了几张,“婶子您也买年画啊!”妈妈眉飞眼笑的对着正仰着头,看画的邻居李奶奶大声打着招呼。“是啊!大妹子,可不是嘛!我看那个都好啊!李奶奶仰着满脸褶皱的脸,带着顶指粗糙的手指着墙上的年画乐呵呵地笑着说。

       买了年画回到家,妈妈开始糊窗户,她熟练地按照大小把乳白色带有横纹的高粱纸裁好(很结实的纸),抹上用面粉打的浆糊,往田格式木窗户棱上一粘,墙上贴上年画,齐活。太阳一照,屋里立马清晰透亮,大门口、影碑及各屋门口再贴上爸爸写的大红对联和“福”字,年味十足......

       爸爸和二哥起大早拿着过年发的肉票,去副食店买了一个猪头和一副猪肠子回来,弟弟望着那瞪着两只大眼睛,退了毛的猪头和那立着的两个大耳朵不敢看!妈妈麻利地洗烫,我负责用镊子夹猪头上残留的毛毛。洗干净后,只见妈妈把洗好的猪头放在案板上,爸爸一手摁着猪头,一手举着雪亮的菜刀,“咔”一劈两半,然后放在节煤炉大锅里,搁上调料开炖,一个小时后猪头肉的香味,随着咕嘟咕嘟的热泡弥漫了整个院子.......

       接连几天,炖猪头、灌香肠、蒸年糕,妈妈又开始炸咯吱盒,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妈妈把早买好的红的绿的青丝玫瑰、咸菜丝、肉馅等作料,均匀地放在事先摊好的面皮上,卷起切成小长方块,往油锅里一炸,外焦里嫩,咬一口想吃第二口,炸好当作凉菜存起来过年时吃。

       大年三十早上,妈妈给我和弟弟,穿上了哥哥姐姐攒钱给我们买的新褂子,还有事先洗干净的旧裤子,我和弟弟美的在屋里直跳……



       供祖宗是家里每年三十必不可少的,糊好口袋,爸爸在口袋上写好爷爷奶奶的名字,放上剪好得纸钱儿,搁在堂屋条案上。摆上肉和点心,再倒上两盅酒,放两双筷子,点上香,我们轮流对着上供桌给爷爷奶奶磕头。然后每人要吃一口,说是吃了胆子变大,保平安。 等到老爷儿(太阳)下山前,才能送走烧了......

       一切准备妥当,二哥手指捏着小鞭先来一挂,“霹雳吧啦”迸着火星子,燃起一缕呛人的青烟……

       一家人盘腿围坐在炕上方桌前,我和弟弟跪在炕上,雪白的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猪肉炖粉条、猪头肉、灌得香肠、咯吱盒、炒菜,荤的素的一桌子,那个香呀真是无法形容,满嘴流油......

       饭后,我和弟弟来到当街(胡同口),和小伙伴儿显摆。“铁柱,你家炖肉了吗?我刚吃了好多,我爸和二哥买了一个好大的猪头还有肠子,我妈灌得的香肠可好吃了......”“我爸宰了一只鸡和一头猪,我家炖的老母鸡,我家还有好多肉那,我爸说等我大姐二姐她们,从山里回娘家给他们带走。我今天吃了一个鸡翅膀和一个鸡大腿还有还多菜那!”铁柱晃悠着脑袋美滋滋地比划说。

       最热闹的还属三十晚上,那时没电视,爸妈都要守岁攉馅、和面包饺子,二哥在院里放一挂鞭炮,等零点敲钟前后,远处鞭炮声可大了,二踢脚、钻天猴和五颜六色的花,在天空炸响,撒这漫天火花,外边太冷,我和弟弟总是趴在炕上望着窗外,直到困得睁不开眼……



       一阵密集的鞭炮声惊醒了我,天早亮了,初一起来先给爸妈拜年问好!从初一饺子初二面条,直到初五,天天有好吃的,我知道这些大米白面都是爸爸在学校舍不得吃,自己总吃熬萝卜、白菜为我们过年攒下的。白菜入冬前家里必备冬储,油渣白菜馅吃的最多,油渣是妈妈把肥肉煸了,大油存起来炒菜,油渣做馅香极了……

       因为这,儿时总盼着过年,穿新衣,吃大肉,那时觉得这就是人生里最美的事。

       弹指一挥间,父母早逝,我也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孩子们也大了。我有稳定的工作,不薄的工资,住的高楼大厦,有自己的汽车,想穿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去超市、饭店。每年过年,孩子们回来接上奶奶直奔饭店,和哥哥姐姐几家子一聚,饭桌上龙虾、鲍鱼、海参、螃蟹都吃过,披萨、牛排洋玩意,想吃也随便买,说生活不好纯属瞎说。

       您在看县城大街上,宽敞笔直的大马路两侧,商场、住宅、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夜幕下火树银花不夜天;人来人往车流不断,手机、电视、互联网高科技,歌厅、电影院业余生活丰富,人们吃的好,穿的暖,幸福生活比密甜。

       儿时吃不饱,穿不暖,冬天棉袄,春秋改夹袄,过年才能穿新衣,才能吃上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有父母呵护,过年时一家人相亲相爱温馨、纯真质朴的画面,成了我脑海里永久的回忆.....


       2018年2月10日腊月二十五


张宝玲往期文章导读

张宝玲:与骗子过招

张宝玲:我的片警生活

张宝玲:大墙深处的雷雨夜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编       辑: 阿 静    雪 儿     河汉女

       传: 黄龙  大漠烟云   老道士  静水流深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字张宝玲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张宝玲所有;插图来自网络,文字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