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权:相约甘塘村
作者简介:曾权,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理事。退休后以自娱自乐的方式,适度玩玩文字,写写雷歌或诗歌,与文友调侃调侃,乐此不疲。不图什么精品力作,只求身心健康,幸福过好每一天。
相 约 甘 塘 村
文图 / 曾 权
甘塘,从徐闻县城往东走约50公里,是一条500多人、较为偏僻的自然村落。
甘塘村纯为蔡姓人家。建村近300年以来,随着一代又一代生育繁衍,敷延不息,蔡姓子孙一直努力为续延先祖崇文尚礼的耕读优良传统,勤奋耕作,披荊斩棘,毕路蓝缕,把小小的村庄开辟成一方人间厚土。
今年春节前夕,我与几位朋友相约,同坐在一辆小车上,从县城出发,沿着“徐和”(徐城至锦和)线公路,直往心仪已久的甘塘村驶去。一路上我的心情就像一位痴情的男子要到陌生的地方,会见梦中恋人一样激动不已。
大约40分钟后,车子拐入蜿蜒的乡间小道,附近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种下不久的菠萝如绿毡般铺在两旁,含青泛绿的瓜菜地如图似织……
不一会儿,甘塘村到了。我特意站在入村口的高处,贪婪地顾眼环赏,轻轻地撩开它的神秘面纱。“藏在深闺”的甘塘,它那淡素清纯、不加修饰的貌容便裸露在我眼前。
甘塘村地势居高临下,举目一览,放眼环巡,众多参天古树拥抱着错落有致的农舍楼房,庭前院后的花木在春风拂吹下,不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村前是一片广阔的盆地,少说也有30亩。踏入这块盆地上,一股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文化花絮坊、灯光蓝球场、健身廊……过去只有城镇才有的文体设施在甘塘村几乎遇上了。尤其引我注目的是,新建落成的文化楼,有如鹤立鸡群之势屹立在这块盆地的上方。文化楼建筑面积不大,但整体造型结构不俗,具有小而精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楼层内功能齐全,有办公室、会议室、藏书阅览室、卡拉OK厅等文娱活动设施。文化楼建成可谓“振兴乡村,文化先行”的重要场所之一,成为精神家园的依托。
文化楼东侧,还在兴建中的生态园,已抖落了一身厚厚的浮尘,地面上的坑坑洼洼已被填平洗刷一新。园内枝繁叶茂的树木有农村常见的细叶榕、菠萝蜜、荔枝、龙眼、沉水香……棵棵葱茏,株株如盖,款款揺曳一地浓荫。村荫下石桌石凳座落在幽道曲径旁边,露出古朴雅韵的野趣,这是专供村民休闲饮茶、聊天拉家常、下棋打牌的一方天地。
早就有人说过,甘塘是泉水浸润的村庄,这话我相信。因为村前有一口见方5亩宽的古塘,经过村民常年清淤整治,塘深水秀,浅湍清流,波光潋滟,洌甘凉爽。村庄均源于人类与大自然组合的产物,也许“甘塘”因为这口甘泉潜涌的塘而故名吧!
信步行走塘的周围,倘佯其间,一种厚重沧桑的感觉徐徐而来。塘边保护封存的百年古井焕发了青春,古老的石磨、木舂、牛车板轮等有序地陈列在那里,仿如一座露天的博物馆。还有些古朴无华的农具,虽然已被时代所淘汰,但仍然保留着它的古风原韵,默默地见证村庄的兴衰与沧桑……
形状各异的大石,刻写着漆红漆红的村训、名人励志名句、孝悌仁爱的格言比比皆是,用不同方式向人们展示甘塘村走过几百年文明识礼的历史进程。立在塘边的大石伴着古树倒影,与碧盈盈的塘水融为一体,构成一片黛色,仿佛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让我领略到那里如歌似梦、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已是下午时分了,我转回到文化楼前,一阵阵悠扬的歌声飘逸而来。我情不自禁地登上二楼,进入卡拉OK厅,村里的青年男女操着麦克风,扬眉吐气地舒展歌喉。他们的歌唱虽然还不是字正腔圆,但从他们粗犷的嗓门里喷出的是“潇洒走一回”的自豪,“走进新时代”的惬意和愉悦。
即将离开时,随行的一位朋友拉了我一下,我驻足回眸,他已打开手机“咔嚓”一声,为我与“藏在深闺”的甘塘村一起拍了一个合照。相约甘塘村的我,就定格在这幅美丽乡村的画图中,留下了永恒的一瞬间。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曾权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曾权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