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晓松原创诗歌、诗评选

2018-03-05 晓松 文学沙龙

       作者简介:晓松,曾用笔名,梓木、守望黎明(原名:陈晓松),男,汉族,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人,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曾任东方文坛的主持、《荒原文学》诗歌主编,现任先锋诗歌顾问、左岸风文学社秘书长兼《左岸风》总编助理、《大江诗坛》副主编。曾获《大别山诗刊》桃花诗会三等奖、《诗选刊》杂志端午诗会优秀奖、第一届《我是诗人》大赛总决赛冠军、紫江诗刊(2015)年度诗人。《诗黎明》公众号创办者、主编。2016年策划并承办首届“全民健身,诗意生活”全国诗歌大赛,2017年第二届“顾村杯•全民健身,诗意生活”全国诗歌大赛已圆满落幕。

晓松原创诗选十首

时光书


小时候。母亲总喊我扔废弃之物

我乐意这样干,是不愿

辜负那片大好时光,借机出去

和阳光、花儿一起

闹春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

母亲开始不喊我了,大小的垃圾

她都慢慢裹好

自己扔


每次,在丢掉之前

她总要打开袋子,左瞧瞧

右瞧瞧。生怕

一失手,就扔掉了

她的春天


渺 小


太阳一出来,影子

也跟着跑出来了。我走到哪

它跟到哪


它在证明,太阳不是万能的

也有,她照耀不到的

地方


我在想,有些事

太阳都做不到。我在人世

行走江湖

显得,多么渺小


时光的秘密


寺内。木鱼声冗长地响起

一只报晓的公鸡,在清晨

若无其事地,啄食一粒粒的时光

除了佛,只有我

能看见它内心的波澜


柴扉开处。岁月像一个不断旋转的磨盘

而我,正是那个使劲推磨的人

且日夜不停,不至于

荒废了时光里,冗长的空白


佛不开口

命运,帮我守住了

某个秘密


提灯的人


半壶酒,煮暖月色

刀刃上舞蹈的人,低下头颅

正面壁思过


锋芒,惊醒祭坛上的假寐

或酣睡。这些次第闪烁的光亮

只是时间的暗号

被夜色囚禁,星光散发最后的温暖

无法预知的行程,一寸一寸

缩短光阴的步履


小草,从静夜的阴影中

伸出头,和空旷、独孤对峙着

它渺小得,失去了重量

无力抵抗风的挤压,深陷黑色泥潭

卑微而坚韧,最终

摇摆不定


而提灯的人,在黑暗中

提着灯笼寻找自己

照亮了别人


晃 动


阳光。舒缓地浮动

每一次飞翔,都牵动我的行程

所以,我的一生

在你周围,沉浮不定


面对你的煽情 请允许

我的脚,走得更庄重些

我使劲地呼吸着 在不确定的

世界中 确定地

感知自己


现在。请别动

你一晃,我就成了

春天的风


阳光,退回一株草的内心


初冬的天空。阳光慵懒

一个人,渺小得没有重量

一种辽阔 吞噬了近端和远方

天与地慢慢合拢

我走出一种空旷,又进入另一种空茫

最终,被一点点遗忘


我这样。若无其事地活着

感觉不到生活的磨砺和沧桑

起伏的气息 把大把的阳光挤到墙角

和季节一起

退回,一株衰草的内心


剩余的时光 终于被冬天劫持了

顽强的生命 拽紧透明的阳光

寂寞深处 爱在靠近

一朵雪花悄然盛开


世界低下去 你

赢得了整个世界,而我

正背对着前世,与你的今生

一起,坐禅


磨 刀


从一种坚硬,抵达

另一种坚硬。一块侧立的石头

泪流满面,浑浊的泪水

清洗江湖的锈迹,却玷污了

刀口的清白


那个磨刀的人,握住

内心的平衡,粗重呼吸

挤窄,刀口上的岁月

犹存生命的颜色,有彻骨之痛

惊醒,石头上的春天


日复一日,相同的动作

把青葱的黑发,磨成花白的日子,

磨薄自己的躯体

彼此的江山,各自靠近

尘泥的卑微,以及

刀刃的荒凉


最后的呼吸


慢慢接近,窒息

最后的时光,一把陈年的锁

在锈迹中脱落

墨写的忧伤,无法承受

一个虚拟的命题


这个棋局。还有致命的一击

一粒棋子,从指间走出困境

又陷入预设的阴谋

我的位置,靠近宿命

谁的江山,一朵桃花

正在盛开


这又怎样啊。没有过多的时间

奢侈。终结的

不只是对弈,也是一个人的呼吸

穿过,另一个人的

身体


木 匠


其实,木匠

就是把自己的思想

拆散了

用钉子重新组装一下,做成

生活的必需品。然后

跟它们一起

过日子


或者,是把人们

需要的东西,做成身体的一部分

最后,跟着自己一起

慢慢陈旧


秋风把梦吹向远方(诗组)


蚂蚁在路上


天凉,好个秋

在路上。一群蚂蚁登上残秋的舞台

细小、卑微的生命,遗失了爱情

水天一色的背后,大地的内心

捂着温暖。月台之上

人比黄花瘦。千里之外

我像蚂蚁一样,在微寒中

四海为家


水岸蓝桥


落霞齐飞。水岸向前延伸

河水清瘦,浪花缀着季节的羞怯

暮秋。黄昏的岸,炊烟袅袅升起

蓝桥上,一个女子的浅笑

划痛了谁眼里的秋水

孤帆影远。思念像一枚秋天的银针

刺伤了鸟儿的翅膀

夕阳跌落下来,暗语

染红了河山


夜阑的梦痕


推开夜色。月光泊在树梢

旷野的风,从天边

抵达我的眼眸

一丝微凉,惊醒夜阑的梦痕

葱茏的灯光下,江水平静

隐秘的故事,裹紧

夜的衣裳


岁月如梭

秋色劫持了我的梦想

一些隐痛和惆怅

像静物,被巨大空间遗忘

月色妩媚。夜的深处

某种缄默的语言

心照不宣


这样就够了。秋天

将和我一起抵达

最终,被远方遗忘



附诗评一篇:


用生命意识和悲悯情怀

体现人性的高度

浅析秋灯草吟诗歌《与秋,思语》


文 / 晓 松


       我一直倔强地认为,诗人之所以写诗,一定是现实与内心产生了某种距离,而诗歌正好为这种心理裂变,找到一个愤懑的理由,或者精神逃亡的出口。我想秋灯兄写《与秋,思语》,也一定不会出乎这个理由的。


       哲学家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感性世界和理念世界,而海德格尔则认为,现实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因此,我们对于存在的理解是以现实生活世界中的人为基础来理解的(《华兹华斯化身诗学研究》)。但我主观地认为,诗歌应该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诗人通过情感升华,及其艺术加工,建造一个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而作者正是联系或沟通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媒介或者桥梁,从而让诗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念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然与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写诗,就是用自己的灵魂验证自然灵魂的过程。读秋灯兄的《与秋,私语》,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他自己与灵魂的对话,更是诗人的灵魂与自然灵魂的倾诉与相互统一。


      《与秋,私语》之下的几个主题,看似是单独、孤立的,其实是在一个大框架下,相互关联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里,我看到了诗性,即是人性的具体表现。你看:“秋,应该走向成熟

       天空供出澄明、碧蓝

       我该——

       交出沉重心事,呼应

       日渐消退的发迹”


       从诗中不难看出,“我”与命运相触之后,内心的抵制、倾斜,到想躲避、逃亡,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沉重,所以倾斜,需要交出内心的沉重,呼应日渐消瘦的发迹。这正好写出了 “我”在现实面前主动退却,从曾经的光环里退出来,与心里巨大落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让人性短暂迷失,或者伪颠覆,恰恰呼应了诗歌的主题。然而,作者从短暂迷失,到想要逃亡,以及最后的释怀,经过了相当痛苦的淬炼过程。


       从《逃亡》中

     “……

       依然是我孤影,以及

       月光的碎裂


       蝉是修行者

       聒臊的时间,从口中排挤

       逃离人世的水份,无法

       赊回,西窗下

       一帘静默”


       到《释怀、或者醉》里

      “整个凋零,只够写首诗

       蚊子,忙于毁掉所有罪证

       玻璃用透明的现实

       诱捕蝴蝶,却止步了他梦的

       抵达


       南归的燕翎

       剪出轮廓,秋天,开始骨感

       许多伤怀,慢慢分行

       杯子斟满月亮

       微醺了——

       蚂蚁的卑微”


       作者从宏观世界的演变,到微观事物本质的反思与内省,从逃离人世的水分,到回归西窗的静默;从毁灭罪证,到玻璃反衬出梦的破灭;从月光的碎裂,到蚂蚁的卑微,一点一滴,不仅以隐喻或者借喻的手法,写出了人在自然界和客观命运面前的卑微与渺小,而且以朴质、隐忍的情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意识和悲悯情怀。

       读秋灯的诗歌,总能看出他拥有想当的敏感度和细腻的情感,并且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宽润、深刻的内心感悟。纪伯伦曾经说过:“你和你的世界,只不过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边上无尽沙滩上的一粒沙子。”、“我就是无垠的海,大千世界只不过是我岸边的几粒沙子。”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在诗人的心中,必须有一个哲理性的小空间,这里包涵着作者的敏感性和对事物不同的看法。诗人秋灯就是通过客观世界中即将消亡的事物,承载他的主观意识和心灵感受。

例如:


      “收割疼痛,这个季节

       加快了追赶。如果某些念想

       在一条河流上搁浅

       我们千万不可说出

       ——枯萎”


       诗人通过诗中对一条河流搁浅这个细节的诗意呈现,用高度敏感的思维视角和想象,把空间和时间无限放大,让我想到了从春的繁荣,到秋的落寞,想到万物最终的枯荣。但真正枯萎的不是世间万物,而是诗人以及诗人所要展现某个人内心欲罢不能的某些念想,或者是对诗中“我”坎坷命运走向的发展趋势的自我弱化和低估。

       行文至此,我看到一个失魂的痛者,在内外因素的夹击下,内心矛盾的呈现和反思。而《咖啡》这个主题或者意象的出现,让我稍有突兀之感。我在想,咖啡本身既醇香又苦涩,这不正是人生起伏的真实写照吗?作者在行文中,把《咖啡》放在这里,一定有他的用意或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这么安排,正好体现了他内心争斗的矛盾状态,以对从过去生活状态中站起来,对未来美好生活渴望的真实反应,验证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存在,改变了诗人或者“我”的主观感受,从而迫使自己做出了最后的改变。这样,就有顺其自然地有了下面的《清空》这个主题,也体现出了诗人的自我价值。而诗人的价值所在,就在于他用独特、珍珠般的语言建立了某种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是作为文学价值的一部分,更是作者自我的价值,以及作者本人的思考映射到空间、时间和人类情感上的价值。

       我这样理解,《清空》是作者的最终改变的前提。要想改变,必须与过去彻底告别,清空自己。这是铭记,更是遗忘。然而,无论改变或者告别,最后的呈现都要回归到人性上,回归客观世界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层面上来。他用生命意识刻画悲悯情怀,用悲悯情怀反衬生命意识,从广义上说,这就是普世之爱,既有小爱,也有大爱;既要爱别人,更要爱自己。我想,这也许诗人秋灯写这个诗组的终极目的。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编       辑: 阿 静    雪 儿     河汉女

       传: 黄龙  大漠烟云   老道士   静水流深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字晓松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晓松所有;插图来自网络,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版权问题请咨询张立山律师,微信:153524006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