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荣慧:那片绿绿的银杏林

黄荣慧 文学沙龙 2023-09-03


       作者简介:黄荣慧,女,29岁,山东省临沂人。我是一名教师,教学之余喜欢写作与摄影,是临沂市青年摄影协会会员。同时,我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大众日报》、《临沂日报》、《沂蒙晚报》、中国文明网、琅琊新闻网、光明网等发表文章百余篇。



那片绿绿的银杏林

黄荣慧


       我的家乡位于远近闻名的“中国银杏之乡”—郯城,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惊蛰过后,天气渐渐变暖。大地开始解冻,黄土地变得松松软软,荠荠菜、面条菜、曲曲菜给早春的大地绣上一簇簇绿色的小花。发出嫩芽的柳条在风中摇曳,北返的燕子在忙着筑巢,春暖花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父亲精心挑选出银杏种,准备“习苗子”,等待它们一个个发芽,变成小蝌蚪形状的银杏苗。一场春雨过后,大地咕咚咕咚地喝了个饱。田地湿漉漉的,小蚯蚓探着脑袋往外瞧,正是下田栽苗的好时节。

       父亲满怀着播种的喜悦,载着发好芽的银杏苗朝田地里走去。我家有五亩地,这次要种三亩,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带领全家一起上阵。我们来到田地时,父亲早已做好了整地、施肥、打埂子的准备工作,偌大的田地,一畦畦、一垄垄被梳理得井井有条。紧接着,父亲就按垄给我们每个人划好了自己的栽苗范围。

       父亲是个干活能手,不一会就把我们落在后面。他对土地有一种很深厚的感情,自从初中毕业后,除了经营自家商店,就是跟土地打交道了。家里不忙时,他常常戴着那顶草编帽,挂着那件灰毛巾,拿着锄具到地里,锄锄草、松松土、上上粪,颇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架势。他不善言辞,却常常教育我们要勤勤恳恳、堂堂正正做人,正如家里商店门上他写的那副对联:一生处事做真人,四海经商信为本。记得有一年,“非典”蔓延,很多人争着抢着买盐,全县几乎所有商店都在抬高盐价。我放学回家,惊讶地发现父亲依然按照老价钱“一元一包”卖着。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不是不会“赚钱”,他只想把那颗清白的良心当做“温柔的枕头”。他种的树,一点一点吸收养分,一节一节向上生长,好像“遗传”了父亲默默无闻却顶天立地的品格。

       母亲栽苗很慢,就像她淘米时挑拣沙子、择菜时找寻菜心里的虫子一样,每一个步骤都做得很仔细。她干活虽慢,却是一个细心又乐观的人。总喜欢一边干活、一边跟我们聊天,时不时地又提醒我们:“活不是一下子就能干完的,别光蹲着干活,要多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说完,她又走到地头给我们倒好一壶水。



       太阳暖洋洋地挂在天空,阳光穿过草帽照在脸上,汗珠在我脸上冒出来又滑下去,眼睛在汗水的浸润下都快睁不开了,真热啊!“干活果然比写作业还累呢!”我听见弟弟在旁边嘀咕。祖母看我们干活累得打蔫了,就给我们讲一些乡野故事:“咱村那个李大爷,路过村里那个大汪的时候,发现汪里面有一个很漂亮的花手绢,他就想用手捞过来。他用手一捞,那个手绢就自己往里面漂,再伸手捞,手绢又往里面漂……”祖母说的有声有色,我们也听得入了迷。“有一年,咱村那个三大娘在河边洗衣服,结果沂河发大水,三大娘腿脚不好跑得慢,只见河水跟猛兽似得往岸两边冲,眼看着三大娘就要被河水冲跑了,这时候正巧遇见一个好心的小伙子,他背着三大娘拔腿就往河堰上跑。说时迟,那时快,刚跑到河堰顶上,回头一看,水都涨了十米高了……”小学文化的祖母讲起故事来毫不亚于“说书的”。说完,她撩起衣服襟子揩一揩额头上的汗,继续栽苗。我们几个听完故事,好像体内有了“洪荒之力”,重新抖起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

       太阳从正南向西南偏了又偏,栽了苗的一垄垄地像是一条条镶了珍珠的项链。母亲怕我们饿坏身子就催促着大伙回家吃午饭了。

       从初中到大学这几年,我们总会在学业空闲时随着父母亲一起到银杏地里“体验生活”。刚栽种的银杏苗很嫩,用锄头锄草怕伤根,我们一般都是蹲下身子用手薅草。地里的草种类有很多,夏天的草最旺,一场雨过后,只见树根两旁全是深深浅浅的草丛。播娘蒿、灯笼草、驴耳朵草等比较容易薅,有时候它们会连成片,越薅越有成就感。牛筋草是最难薅的,它的根系很发达,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很强,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们连根拔起。半天下来,杂草离开了大地的怀抱,我们的耐心和毅力也在与这些杂草的斗争过程中日益增长。

       年复一年,银杏树长大了。远看,成排成行的银杏树像是撑起了一顶顶绿色的擎伞。近看,青翠可人的银杏叶像在挥舞着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此时,正是摘银杏叶的好时机。银杏叶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的叶经过加工可以泡茶、做枕头芯,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管硬化的功效。我们一人拿着一个麻袋,一枝一枝地摘。树不太高的时候,一个人就能应付一棵树;树很高不便摘的时候,就两个人一起合作:一人负责把树枝压低,另一人摘叶子。一天下来, 全家六口人能摘五百斤左右,父亲把它们卖给银杏叶加工厂。劳动中,我们一边遭受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一边感受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恬静,渐渐懂得了生活的苦与乐。

       转眼,那年我们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兄弟姐妹四个陆续完成了上大学、读研究生、参加工作的一系列蜕变。全家搬进城里很久了,父母依然会在农忙时节回老家的田地,打理他们心爱的银杏树。偶尔遇见村里人,听见他们说:“你们家的树长得真好,你们家的娃也都成了‘材’……”父母亲会笑呵呵地回答道:“你们家的树也很好,娃也很有出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不知道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有过多少辛酸与苦楚,但我知道他们一直坚定地把心血倾注在我们身上。

       夏天又到了,每每在街头巷尾看见那一棵棵枝繁叶茂、迎风舒展、绿扇轻摇的银杏树,我不由得想起二十年前我们全家一起栽银杏苗的情景来。


黄荣慧往期文章导读

黄荣慧现代诗6首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编       辑: 阿 静    雪 儿     河汉女

       传: 黄龙  大漠烟云   老道士  静水流深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字黄荣慧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黄荣慧所有;插图来自网络,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版权问题请咨询张立山律师,微信:153524006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