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诗歌与音乐项目在柏林门德尔松协会举行
2019年5月7日晚,在柏林举行了一场极具创意的诗歌—音乐会,由以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命名的门德尔松协会举办(书法作品:陈社旻)。
此次活动的独特之处,在中德、古今之间的重重跨界:诗歌部分,基于中德诗人互译项目的成果,由德国著名诗人Joachim Sartorius和Jan Wagner与中文诗人杨炼出场,除朗诵他们之间的诗歌和译作外,还朗诵了柏林门德尔松家族的奠基者摩西•门德尔松被首次译成中文的诗作;音乐部分,除门德尔松的音乐外,还演奏了当代世界著名作曲家Liza Lim用中国古琴和欧洲女高音组合创作的作品《加速》。
本次活动的宗旨,在凸显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深度交流,以超越古今的创造性能量为汇合点。“诗意的”一词,在此的含义就是“自觉的”和“主动的”。诗歌交流的难度,恰恰印证着其深度。
门德尔松后裔、门德尔松协会理事Cornelie von Bismarck致开幕词。
三位组织者。
杨炼做项目开场介绍、项目策划观念,及具体形式构思。
整晚活动由门德尔松协会的Thomas Luckmann、 Felix Parry朗诵摩西•门德尔松诗作二首开始,由杨炼朗诵他翻译的中文译文。
门德尔松青年音乐家比赛优胜者、日本青年钢琴家演奏门德尔松钢琴曲。
中德诗人互译朗诵第一部分:Jan Wagner朗诵音乐性极强的诗作《蒺藜》、蚊子章》与杨炼译文;Joachim Sartorius朗诵冷峻且不乏幽默的《诗学》、《扬州盛宴》与杨炼译文。
Jan和杨炼在朗诵。
杨炼和摩西·门德尔松雕像合影,他的诗第一次被翻译成了中文。
杨炼介绍作曲家Liza Lim及她摘选杨炼诗作《鬼魂的形式》创作的当代作品《The Quickening》(加速)。
中国音乐家林鹤和葡萄牙歌唱家Camila演绎Liza Lim实验性极强的作品,既新异,又优雅。
中德诗人互译朗诵第二部分:杨炼朗诵基于其漂泊经验的《蝴蝶——柏林》和《散步者》,Joachim Sartorius和Jan Wagner分别朗诵他们的译文。
两位德国诗人朗诵自己翻译的杨炼的诗
整场活动结束于观众的踊跃提问。
杨炼简历:1955年生于瑞士,文革中开始写作,朦胧诗最早作者之一,1988年后环球漂泊,追求建立“诗意的他者”之自觉,其诗作十三部,散文集二部,文论集一部,自传体长篇散文一部,被翻译成三十余种外语。他的作品被评论为“像麦克迪尔米德遇见了里尔克,还有一把出鞘的武士刀!”也被誉为世界上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杨炼2012年获诺尼诺国际文学奖(Nonin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Prize,2013年其《同心圆三部曲》获中国首届“天铎”长诗奖,2014年获卡普里国际诗歌奖(The International Capri Prize 2014)2015年获李白诗歌奖提名奖等多项奖项,2016年,杨炼获得台湾2016 首届太平洋国际诗歌奖(累积成就奖) 。2013年应邀成为挪威文学暨自由表达学院院士。2008年和2011年两次被选为国际笔会理事。自2014年起,杨炼任汕头大学驻校作家暨讲座教授。现主要居住地为柏林与伦敦。
作者往期文章导读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编 辑: 阿 静 雪 儿 河汉女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典藏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投稿信箱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视频为杨炼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版权问题请咨询张立山律师,微信1535240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