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ve Shot丨潘兴祥:黄酒味道里的自然哲学

2015-09-06 食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64rsi1r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绍兴人,绍兴人讲起黄酒来是非常自豪的。以酒为友、以酒养生、祭祀祖宗,绍兴黄酒参与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出生于一个酿酒世家,我父亲是一位优秀的酿酒师,小时候我住在二楼,父亲在一楼酿酒,随着酵母的发酵,酒香会慢慢地从一楼传到二楼,那个香甜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同时让我忘不了的是,小时候我偷偷喝了父亲酿的酒,满脸通红地醉倒在酒缸边。后来我也成了酿酒师,到现在一干就是35年,现在对黄酒也有一点感想,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怎么样做酒及怎么样喝酒。

什么是黄酒呢?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其实世界上很简单的问题,可能背后有很复杂的内涵。黄酒,简单地说,大家家里都做,用糯米,先浸米,再蒸饭,加曲发酵,开耙,然后进行压榨、煎酒、装坛,酿成琥珀色的酒,酒就做成了。当然经过长时间的储存,酒会越来越香,所以“酒”的发音,与长久的“久”是一样的,所以这是有一个来历的,做酒就这么简单。

酒有很多品种、很多分类,按照糖分分,可以分为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半甜型黄酒、甜型黄酒,在这四种酒当中,以半干型黄酒产量是最多的,酒的品位、品质也是最高的,相信大家每一位都品尝过,或者饮用过。这四种酒分别有不同的名字,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和香雪酒。


什么叫元红酒?这种酒糖度比较低,颜色相对来讲比较浅,带有微微的红色,所以我们称它为元红酒。

加饭酒的酿造工艺与元红酒是一样的,只是为了让酿造的酒浓度更高,酒味更醇,所以在配方上增加了米饭的量,我们称它为加饭酒。

善酿酒的配方中,以陈年的元红酒代替水来进行酿造,酿出来的酒,酒味比较甜,据说是有一位叫善酿的师傅酿的酒,所以把它称为善酿酒。

香雪酒以糟烧来代替水进行配料,酿成的酒更甜,由于这个酒的颜色和酒糟比较白,所以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名字叫香雪酒。

这四种酒当中,还有一个花雕酒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花雕酒就是加饭酒,酿好的加饭酒装在一个有花纹的酒坛当中,储存三年以上,我们就把这个称为花雕酒。这种酒的酒质比较经典,也最负盛名,所以远销世界各地。

接下来我想讲酒是怎么做的,作为酿酒来讲主要是三个要素,一个是原料,一个是传统的手工技艺,一个是冬酿的环境。

首先是原料,酿酒的原料,一个是米,一个是小麦,一个就是水,作为绍兴酒来讲,酿酒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糯米比较黏,酿成的酒比较醇厚,比较香甜,所以我们称它为“酒中肉”。小麦主要做麦曲,麦曲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加酒的香气,二是让酒有刚劲,所以我们称它为“酒中骨”。还有一个就是鉴湖水。水不但参与发酵,没有水微生物不可能发酵,同时水也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我们称它为“酒中血”,这三者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制作工艺,首先我们要做酒曲,在酒曲当中,首先就是酒药,夏至刚过,我们就到溪滩边采摘一些野生辣蓼草,辣蓼草是做酒药的配方,在天气最热的时候,我们把它做成酒药。酒药里面有酵母菌、根霉菌,霉菌是一种菌种,主要是酿酒的引子,酒药的好与不好,对于整个酒的品质有极大关系,这块工作是要非常有经验的师傅去做的。




到了秋天我们就要做麦曲了,为什么秋天做麦曲呢?因为做酒的过程当中有三个词、六个字是非常重要的:缓升、中挺、缓落,这就是温度的控制,秋天时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好的,如果在夏天做曲的话,它的温度升得很快,那么曲就不好,如果在冬天做曲的话,温度升得很慢,或者升不上来,那么曲也做得不好,所以酿酒师傅对这些规律掌握得非常到位。



曲做好以后,到了初冬,就要开始酿酒了,在正式酿酒以前,我们先要做好酒母。酒母就是糯米通过浸泡,然后蒸饭,把米饭用水淋凉,淋凉以后拌上夏天做的酒药,然后让它进行发酵,发酵成熟以后,就是酒母了。这种做法实际上家里都在用,但是作为工厂来讲的话,这个是传统的酵母,我们要用这个酵母进行冬酿。立冬一到,冬酿就开始了,冬酿是酿酒师傅们最繁忙的一个季节。为什么要冬酿呢?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做酒,但是每一个季节酿出来的酒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

首先,自然界中有一些阴阳变化的规律,比方说夏天属阳,但是自然界在炎炎的夏天当中,给了我们很多凉爽的食物,比方说西瓜、丝瓜、葫芦、苦瓜、绿豆等等都是在夏天生长的。然而冬天属阴,非常寒冷,但是自然界当中同样给了我们很多热的东西,比方说长白山的人参,一支人参要生长几年或者十年;山东的阿胶也是冬天熬制的,阿胶的原料是乌驴皮,驴要过冬,但它没有衣服怎么办呢,它就把日常食物当中有效的物质储存在皮的表面,然后它就可以过冬了,它这个皮是最值钱的,把这个皮宰下来熬煮就是阿胶了;当然还有北方的羊肉、小麦等等都是热的,所以是非常鲜美的。

所以作为绍兴酒来讲,黄酒是温性的,它酿造的季节就是属阴的冬天,这也是绍兴酒为什么到现在还是非常有名的道理,所以我们俗话说“冬浆冬水冬冻九九、冬至前后做好酒”、“田要春耕,酒要冬酿”,这是我们的老话。

我把手工黄酒的操作技艺中几个主要环节,简单地跟大家分享一下,以及这些环节中有什么样的道理。



首先是浸米,浸米很简单,就是把糯米泡在酒缸当中,浸泡的时间必须是18天左右,为什么要泡这么长时间?浸米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充分吸水,便于蒸煮,另外还要进行乳酸发酵,浸米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让米当中有一定量乳酸,乳酸对于酒的品质有极大关系,如果没有这个环节,酒的风味会大大下降。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吃乳酸发酵的产品,比方说酱油、泡菜、酸奶、奶酪、金华火腿等等,哪怕是绍兴霉干菜,也要经过乳酸发酵,所以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工序是蒸饭,蒸饭就是把淀粉进行糊化,便于酵母、霉菌进行利用及发酵,蒸饭的要求是外面硬、内部软,熟而不烂,颗粒光洁,内无生心,这是技术方面的要求。



蒸饭结束以后,我们就把米饭依次投入到酒缸当中,加上鉴湖水、米饭、麦曲还有酒母,充分搅拌均匀,盖上缸盖,让它进行发酵。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后,酒醅里面的温度也慢慢上升,上升到一定量的时候,师傅就要进行开耙了,开耙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活,而且也很辛苦,这个时候师傅必须24小时待在酒缸旁边,择时开耙,师傅的技术、手法或经验不一样,酒的品质也就不一样,所以开耙是一门技术活,是一个心的操作。开耙看似很简单,其实它是通过调节微生物的温度,使微生物平稳地发酵,达到糖化与发酵的平衡酿成酒,所以开耙看上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其实是一个心的作业,每一缸酒,每一坛酒,每一滴酒,都有师傅的心血。


缸发酵结束以后,我们要把酒放到露天环境中,在酒坛里进行发酵,这酒是真正的冬酿,必须要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酵母是主角,酵母一方面进行酒精的发酵,一方面要产生少量但非常关键的呈味物质,有意思的是,酵母在低温情况下,这些物质的比例非常合理,对酒质非常好,但是如果是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酵母产生的呈味物质,会打乱这个比例,相当于人在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人会出汗一样,这个时候发酵出来的酒,酒质不好,所以夏天一般不酿酒,而在冬天酿酒,道理就在这里。

经过一个季度的发酵,到了立春,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压榨、煎酒、封坛,压榨就是把酿好的酒与酒糟进行分离,得到生的清酒,生清酒当中还有很多的微生物,必须要杀菌,所以就要进行煎酒,把这些微生物杀死,保证酒的质量,长期储存而不坏,同时酒当中的一些蛋白质、一些胶体物质通过高温杀菌以后,能够凝固沉淀下来,让酒清亮透明富有光泽。

封坛是黄酒酿酒的最后一道工序,煎酒后的酒灌到酒坛以后,依次盖上荷叶、方单、陶盖,还有一个毛竹做成的竹壳,我们把它扎起来,都是天然的味道,荷叶在里面与酒接触,一方面是天然的、健康的、绿色的,另一方面它的清香对酒也有帮助,所以塑料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所以我们不用塑料。包扎好以后,我们要用泥头把它封起来,泥头风干以后,便于堆藏,然后也便于运输。同时泥头干燥以后,会有一些毛细孔,对于酒的呼吸有帮助,促进酒的陈化,所以到这为止,酿酒的工序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让酒进入仓库储存,酒必须经过储存,因为刚酿出来的酒比较辛辣,必须要通过长期的储存以后,让酒柔和,那么这又需要时间,所以时间的味道就是这个意思。

酒在储存过程当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变化,通过储存酒越来越香,酒味越来越醇,越来越柔和,所以酒的口味更加完美,当然陈酒的价格也就更加贵。

整个酿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就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要巧,这四句话是2500多年前齐国的一篇手工艺的总结,字数虽然很少,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要记住它,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很多食物还是要遵循这四句话来制作,这样的食物是最健康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天有时”的“时”,这个“时”的繁体字,是由三个字组成的,一个是日,一个是土,一个是寸,“日”实际上是指天,从阴阳角度来说,就是阳,“土”表示地,阴阳角度来说,它是阴,因为天干地支、乾坤的道理,所以就是阴,所以万事万物是阴阳的变化,时间也随着阴阳变化,白天是阳,晚上就是阴;夏天是阳,冬天就是阴,就是这个规律。那么“寸”怎么理解呢?其实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我们要把握好季节的规律,第二个意思在具体的操作技艺方面,我们要掌握分寸,在开耙的时候,开耙师傅要待在酒缸边,因为酒温发酵的老嫩要控制好,所以它要把握好分寸,这就是技艺。所以如果我们对时间的“时”有充分的理解,并运用到平常工作当中去,那我们就会得到很大的收获,有很大的成就感。

刚才讲了酿酒,接下来我就要讲一下怎么样饮酒,饮酒还是要有一定的方法。古代有很多名人对于饮酒,都有不少的记载,而且讲了很多话,对我们现在也很有启发。他们能够写下这些话,意味着他们当时是非常用心地去品酒的,并把品酒过程当中的感想,用语言描述下来,所以他们是怎么样写的,我们在文字上面找得到。

其实酒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生活必需品主要是米饭、蔬菜等,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还不是在这里面。酒是第二个层次的,是一种享受型的产品,在享受的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去饮用,怎么样去饮酒, 我们要记住三个字,饮酒时叫“喝酒三字经”,一个是醇,一个是酗,一个是醉。

什么叫醇?“醇”就是纯正浓厚的美酒,我们应该喝这样的酒,享受型的酒,要有感受地、精致地、享受地饮用黄酒。

那么“酗”,实际上就是喝多了,喝多了以后对身体有伤害,所以它是“酉”字旁,后面一个“凶”;而“醇”,是“酉”字旁,后面一个“享”。

“醉”呢就是喝高了,醉倒在桌子下,所以它对身体更不好,有害,所以叫“醉”,“酉”字旁边一个“卒”。


所以我们在喝酒时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字。怎样喝酒,其实刚才讲了,我们要喝陈酒,要精致地去喝酒,我们就是要学会品酒。“品”,三个“口”,主要是品什么?观色、闻香、尝味。怎么样观色?凡是清澈透明的、亮丽的、有光泽的,酒色与姑娘的眼睛一样水灵灵的,这个酒就是健康的。说到闻香,那么我们怎么样去闻香呢?优雅的、丰满的、持久的香是最好的,如果这个酒是空杯留香,今天喝过以后,过一个晚上,第二天去闻香,酒杯还是很香,那么这个酒一定是好的。闻香的时候,酒香要像西湖早晨的轻漫的薄雾,这种香是好的;如果是冲的、暴香的、短的,这个香就不好。尝味,是最主要的,尝味要讲三个步骤:进口、中间品味、落口,这三者之间口味是一致的,这个酒一定是好的,比方说进口是甘甜的,中间品味是丰满的,入口是有回甘的,这个酒一定是好的;如果进口是甜的,后味是苦的,这个酒就是差,或者中间有水分的,那这个酒就差多了。

所以说作为品尝酒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时候要咪一口,然后闭上眼睛,在口腔当中停留几秒钟,你才会感觉到酒的美在哪里、酒味在哪里,不要喝了以后马上就下去了,真正的好酒能够像丝绸一样滑下去,喝完酒以后口干、头痛的都不是好酒。对于喝酒我们要求是喝得好一点、喝得少一点、每天喝一点,以这样的方法去喝酒是最重要的。

在尝味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一个甘与甜的关系。什么叫“甘”?微甜、有鲜味、有回味的甜,我们称它为“甘”,甘是由内而外的,甜是外面加进去的,所以一般来讲,我们不喜欢太甜的酒,我们喜欢品尝甘的酒。清朝的养生专家、诗人袁枚曾经讲过一句话“有甘之味乃至味”,就是这个意思,一定要去品尝,有甘甜的酒。

我是绍兴黄酒的酿制技艺传承人,绍兴的黄酒还在一代代地传下去,我作为传承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很充实,也很快乐。同时我也在想,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来讲,一定要关注我们的传统技艺,关注传统技艺里散发出来的每一个信息,去感悟它、欣赏它、享用它,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品质。同时作为酿酒人,我们必须要认认真真地酿酒,希望消费者也认认真真去品酒,传统的技艺需要酿酒人,也需要消费者共同去担当,共同去努力,这样传统技艺才能够传承好。通过这样的形式,大家共同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技艺,这是我的想法,谢谢各位!


图/食话君的照相机、潘兴祥

责任编辑/Nico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58r2r0yn&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慢时光里的慢滋味

滕军康,手工酱油传承人

一个地道的绍兴人

用40年坚守老绍兴的那口风味

进入公众号回复“滕军康”查看更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58sh9dn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刘”传下来的千年金衣

刘益平,豆腐皮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苗根之子

一张薄如蝉翼的豆腐皮里

藏着富阳东坞山好山好水好故事

进入公众号回复“刘益平”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