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ve Shot丨管家:食物给予我们的生活之味

2015-10-08 食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68kwuic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大家好,我叫管家。很多人都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现在好像也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无业游民,但每天又很忙碌地在做一些事情。后来我自己定义,我说哪一份职业可以养活你的,那才是你的身份。好吧,我是设计师,因为那份职业可以养活我,可以让我去旅行、去看世界。


我喜欢旅行,因为我觉得旅行可以扩大生命的半径,可以遇见很多有趣的、有意思的人,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未必会去到很深的地方去了解,但是作为一个行者,你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点去了解、去平衡、去学习就够了。我确实是蛮喜欢吃东西的,今天我来的时候,早上五点起来,差一点没赶上火车,已经过了最后三分钟我跟检票员说,我要赶飞机,撒了一个谎,他让我进去了。一下火车,我就直接打车去了一家面馆,司机说你是穆斯林?我问为什么?他指了指我帽子,我说我不是。后来才了解到,这几天是开斋节。好了,言归正传。


我喜欢吃,也喜欢做,也喜欢分享,因为我觉得分享这件事情是非常愉悦的,它可以给你很多很多的享受,因为你只有打开你自己的话,你才可以得到更多。我有一家店,我也经常不定期地做一些吃的东西,聚餐也好,我从来不会去召集谁来,谁走进店里遇见了、碰上了,添一双筷子就吃了,吃完以后要把我的厨房打理干净,否则不许走,因为我不想做一个任劳任怨的洗碗工。


说到吃,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四月份,我们有做一个《奇遇纪》,在网上可以搜到,它主要是分享旅行过程中遇到的非常有意思的人和事。




第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叫大谷家的厨房,大谷是一个设计师,做陶艺的,大谷夫妇分别叫大谷哲也和大谷桃子。我们四月份去的,樱花刚刚落,他们有三个女儿。我在他们家住过两次,每天早上是他们家最温暖的时刻,其实早餐是很有意思的,对他们家来说,厨房是他们家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每天早上和晚上是他们家五口人在一起唯有的两个时间段。每天早上是这样的,大女儿最先上学,桃子每天早上起来先给她做早餐,在吃早餐的时候他们会沟通、会交流,然后桃子把大女儿送走,接下来两个小女儿再一起吃饭,吃完后到家门口坐校车。每次他们都会一起做饭,其实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我问大谷,我说你们早餐谁做?他说早餐都是我做,因为我早上要起得早。他每天早上大概4点多钟就起来了,然后就开始做早餐,一家五口人的早餐他都做完,他们的早餐相对西式一些,面包是自己做的、咖啡豆也是自己炒的。当小孩去上学的时候,他们才有时间各自去做自己的陶。他们都是非常有名的陶艺师,而且他们的陶都是他们亲手做的,没有请别人,或者请学生去做。




每到晚上,家里最重头的一幕出现了,三个小孩回来以后,厨房是大家共用的,每个人都会参与到厨房里去做晚餐。桃子说,我从来不会让哪个女儿今天做什么,或者以后要做什么,她说我只顾做我自己的,小孩子想要的话她会跟你说,我来做什么。其实有时候父母的一些言行,要远远胜过语言去传达。他们每天的晚餐大概吃到9点钟左右,吃完以后,他们家有一个作息表,每天几点到几点,小孩子都自己去完成的。其实我觉得厨房对他们家来说是个非常温暖的地方,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只在厨房里去沟通、去交流。




大谷哲也原来是日本的建筑设计师,他的夫人桃子嫁给他以后改为大谷桃子,是他的学生,他们在一起以后才决定做陶的。其实桃子的父母本来就是在日本非常有威望的陶艺师,所以大谷是跟着桃子去做陶艺的,而且因为在日本做陶的人可能像在中国景德镇,或者中国国内做陶的人一样多,甚至更多,要做出一点成绩,就真的是必须自己坚持。其实他们最初并不是做白陶的,一开始也不知道做什么,直到后来他觉得我要做餐具。厨房里每一件器物都是他自己用的,怎么收纳?怎么去运用?怎么去洗涤?哪一些东西可以直接上火直烧的?他都有想法,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然后我问他,你是什么时候才开始确定要走这条路?他说有了孩子。因为成人的世界有成人的器具,小孩有小孩的,所以从这一点开始他慢慢就研透,从小幼儿开始到成人,所用的器物的变化,所以说他们夫妻所做的东西,在他们家里的厨房、柜子里都会出现。我在分享大谷哲也家的厨房的时候,我比较强调一点:温暖。因为我们大家可能都会忙于工作,如果你早上早一点起床,和家里人在一起做一些事情,其实这一段时间里一起做、一起分享的,要远远胜过于你发一条微信。




第二个故事是讲我在静冈遇见的一个做荞麦面的师傅。我在跟他学做荞麦面,其实做荞麦面非常累。我这是苦笑,其实我已经累死了,两只手都已经没办法用力了,我大概已经揉了二十分钟,他看了以后说不行,然后他大概又揉了十分钟,平时按照他的手法,他一口气揉二十分钟就可以压面了,还要把一张圆的面皮擀成方的。大家回去可以试一下,其实做面本身不难,难的就是你要花时间。而这个时间是自己给自己的,你时间花得多,那做出来的东西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位做荞麦面的大叔今年67岁,他以前是在公司上班的,60岁退休以后他说他要去做荞麦面,家里人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要去做,他退休以后有退休金啊。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吃荞麦面,他说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荞麦面师傅。因为资金有限,要去开一家工厂或者自己去开个店是非常困难的,他就去静冈的一家荞麦面店去打工,去学做荞麦面。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做荞麦面,就用水、荞麦粉或者是面粉按一定比例揉合就可以了,但他没有用水,他用了静冈富产的山药,把山药打成泥来替代水,所以这样做的话就会特别累,我觉得我在做这个的时候真的想剁手,不想做。他今年已经67岁了,按照日本的法律,他68岁以后就没有企业可以再聘用他了,他说:明年我要退休了,我问他:那退休以后你怎么办?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没有企业可以再聘用他了,我听他的口气真的蛮伤感的。他说,我用了这八年的时间完成了我年轻时候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我要成为一位荞麦面师傅。他的荞麦面在静冈地区每天都被人订走,有时候他一个礼拜休息一天,其余的时间他都在做面。




他做得很累,他给我看了他的双手,他的手已经变形了,他有很严重的腱鞘炎,因为他年纪大的时候再去学做荞麦面,很多手势未必能在年轻时候形成好的保护作用。所以说他的手已经完全变形了,那么好在,我觉得他还有一年就可以放下了,但对他来说又觉得伤感,他不做的话,他也想教给别人,但家里的小孩子也不愿意去学,因为太苦,也没什么钱可挣,他们每天好像只做二十公斤还是二十斤,我忘记了。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的话,你可以积累,你觉得现在没有时间,也可以把它放着。因为很多东西一旦你有了时间,你就可以自己支配了,你也就可以去做了,什么时间都不晚,只要你有这颗心。




大家关注我微博的话,就知道这张照片在我微博上出现得非常多,筑地鸟藤鸡汤面。鸡汤,是清鸡汤,很多人去筑地大概都会选择吃寿司,我是选择去喝这碗清鸡汤的,我吃了大概不少于20份吧。因为我每次去日本,我都会住在筑地附近,早上就去吃那边。我们这次去拍摄的时候,鸟藤不在我们的采访范围里面,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企业而不是一个个人,对我来说我可能更喜欢去接触一些比较有趣的个人。导演和我说,如果你想去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前前后后的邮件来往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直到最后他答应拍了,他说我只能给你们二十分钟。二十分钟拍什么?反正大家都没有底。因为他不大愿意被人拍摄,尤其是外国人。我们早上四点多就出发了,到了那边就碰到他,我们就跟他聊天,没有想到一聊就聊开了,可能是大家有面缘吧,我告诉他我大概吃了二十份鸡汤的时候,他可能防卫就松了。




这是一家百年的企业了,中间的那位先生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他的父亲、他的爷爷都在从事鸟藤,鸟藤是日本最大的处理生鸡的企业,他们在日本本国对鸡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从去年开始也在中国选择了一些优质品种的鸡到那边去运作。他每天早上两点钟就会在店里出现,雷打不动,除了每周日,因为这天整个筑地市场休息,所以他也休息,其余时间都这样。我说:你已经做到这个程度了,为什么还是每天两点钟就到呢?你也可以七点钟过去看一下。他说:我是他们的榜样,我每天到了,员工就知道我在做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我还是相信那句话,你的行动比你的言语更有说服力,去让别人敬佩你。如果大家有机会去筑地,去鸟藤那家店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他,他一直在那边忙碌,他不会休息的,和所有的员工一样。他说:我也是打工的,在上班的时间我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下班的时间可能比别人早一点,因为我比他们早上班。鸟藤有三家店,他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也在经营着另外一家鸟藤的店,主营亲子丼。因为在日本银座筑地附近要吃亲子丼的话,肯定首选这家。



这就是他的儿子,第四代传人。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问他:你跟你父亲是什么关系?他说竞争对手。因为这家店是他来管理的,他是卖熟食的,而父亲是管理生鸡那一块。我问他:你有没有时间,每年休假的时候会跟着你父亲一起出去旅行?他说:我才不要,每天看到他已经够烦了,休假还要一起去,那不就变成没有休假了。然后我又问他:那你父亲在你眼里是一个什么样角色呢?他说:当我的儿子出生后,他来看我儿子,抱起我儿子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他就是爷爷,是我的父亲。其实讲到那一点的时候,他自己都已经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了。但其余的时候,就真如他所说的是竞争对手,他说:我要把自己这家店,我要先做好,我只能自己做好,才有能力去替代我父亲,来传承我们家族的企业。其实这跟利益没有关系,这个家族直到今天都是一步步走来的,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责任,你不要指望父辈带给你什么东西,你自己不努力,其实一切都是零。


最后我再分享一个咖啡的故事。四年多前吧,在上海湖南路有一家咖啡馆叫鲁马滋,我在那里喝了第一杯手冲咖啡,是一个日本人做给我喝的,叫中山先生。其实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场景、那个灯光和他跟我讲的话,那天我喝了曼特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曼特宁就成了我对咖啡的代名词,我到哪里都要去寻找曼特宁,不管在哪个洲、哪个地方,结果发现只有在亚洲,可能也只有在日本、在中国可以找到我想喝的曼特宁,甚至我在曼特宁的产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我也没喝到过。


后来有一次我去了轻井泽以后,中山先生就告诉我:我的师傅就 63 25124 63 15989 0 0 2209 0 0:00:11 0:00:07 0:00:04 2824在那边,你想不想去他那边。我说:当然好。我都不好意思开口嘛。然后他就联系了他的师傅,叫他师傅来接我,我想那怎么可以?他那么有威望的人到酒店来接我,我说:不好意思,我自己骑自行车过去。我一查线路十公里,骑自行车很快的,但没想到我早上出门的时候才骑了五分钟就已经被冻死了。那时是十月下旬,因为轻井泽的纬度就像北方,非常冷,我回到酒店后很后悔,我想为什么不让他接我呢?刚刚回到酒店的时候,他又打电话来,他说:我还是来接你吧。我说:好。心里还想着赶快来吧。


那家咖啡馆在森林里面,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去轻井泽的话,我可以把这家店的名字告诉大家。可能你会觉得在森林里面咖啡馆谁来喝呢,交通也不方便。后来他带我去到那家咖啡馆后,推开门一看,哇塞,那么多人,很多人在喝咖啡,而且大家都是预订的,有空位的桌子上就放着两个字:留座。所以我就好奇,为什么他的咖啡豆、他的咖啡会那么受欢迎?




在他十七岁的那年,他喝了第一杯咖啡,就是现在的美式咖啡,他说世界上怎么有那么好的饮料可以喝?之后他就攒着他的零用钱,只要零用钱省下来,足够买一杯咖啡的时候,他就一定会去买咖啡喝。当他的同学都在寻找可乐或者是雪碧的时候,他在买咖啡喝。高中毕业以后他就跟家里人说:我想把咖啡作为我的终身事业,我来养家。因为那个时候,日本咖啡也是不错的,但是没有像现在开一家咖啡店,就足以养活一家子。但是他的想法就很简单:我要做好。他已经从事了四十年咖啡豆烘焙的工作了,他的咖啡豆在日本网上销售非常好,因为他在轻井泽没有直营店。然而当初他为什么选择轻井泽?因为轻井泽的山里的空气也好、湿度也好、温度也好,一年四季都特别适合去做烘焙这件事情。他有一点非常有意思,我在跟他聊咖啡的时候,我问他:你有没有时间喝别人的咖啡?他说:喝,为什么不喝?他会觉得别人的咖啡好喝与不好喝,他说:我只能做我的咖啡豆,我要把它做好不代表我不能接受任何人的、别人家的咖啡,我可以选择,但我不会排斥。其实同行之间有这样一个点,我就是想告诉大家:你所有的同行是你的支撑点而不是你的对手,在你从事的行业也好,你的职业也好,对手只有你自己,你做好了你自己,那么结果肯定会好的是。




刚刚分享了四个故事,其实我们遇见了很多很多的人,其实每个人都会给我很多学习的机会和榜样,我觉得我喜欢旅行,因为旅行可以扩大我的生活半径,会认识很多有趣的人,而每一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动力。因为我性格内向,我不太愿意去表达,我真的很内向,你们不要笑,今天我是鼓足勇气在这边讲话的。其实很多事情就要告诉大家,告诉自己,态度是给自己的,你不是为任何人去做的,你做好你自己了,那么别人是左右不了你的。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你不用去管别人,你可能会去比较,你就会有很多目标去选择、去参照,但是这些目标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想好你自己想要做什么的话,就认真去做,结果我想肯定是好的。谢谢大家!


图/管家、奇遇纪、食话君的照相机

责任编辑/Nic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