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揭秘80年代的“妖邪”电影:怪力乱神、少儿不宜!(完整版下)

2015-08-15 E姐&文白 超高能E姐

那股80年代的影视妖风(下)

首发/版权:《南都娱乐周刊》策划:杨文采写:杨蓓蓓 黄娇娇 关敏薏微信发布:影画志 (yhzmovie)超高能E姐(super_misse)

硬件设备简陋
珊瑚直接放进水缸模仿海底世界

我国首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于1980年上映,讲述了科学家陈天虹由于发明“高效能原子电池”而卷入了某大国财团的世界经济争霸,心系祖国的他乘飞机匆忙返国,途中遭受闪电坠海,被常年旅居大洋荒岛上的华裔科学家马太博士拯救,于是两位科学家决定联手反击国际商业霸权……

该电影的故事编排带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科技报效祖国色彩,科幻点在于“高效能原子电池”的作用和威力,尽管如今看来片中简陋的特技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但以当时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来说,后期团队的确拼尽了全力。编剧沈寂先生直言后期制作面临着许多困难:“片中要出现美国城市里的高楼和高架路。当时要到美国去拍外景,那是绝无可能!不仅没钱,出国手续也办不下来。怎么办?就设法从香港找来一些美国广告片,从中剪下所需内容,植入影片中。”拍摄时为了节约成本快速完成任务,剧组急中生智想出了不少巧妙办法:“影片中要呈现海底珊瑚美丽诱人的镜头。要搞海底摄影,成本巨大,也绝无可能!就将珊瑚放在一口大水缸里,运用特技摄影来拍摄,照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特技一直是那时中国电影的弱项,哪怕到了90年代也没有得到过多的改善。例如1992年上映的电影《毒吻》,该片带有浓重的荒诞色彩,其中有许多带有奇异想象力的镜头,但出来的效果却夸张得有些雷人,《毒吻》的编剧哲夫遗憾说道:“片中许多特技都是人工完成,例如主人公走过草地留下一道焦黄的印迹,那是用电炉丝来完成的,花朵凋零是用喷灯烧的等等。如果当时有现在的电脑技术,相信会更加震撼人心。”

拍摄条件艰辛
住在太平间旁边,使用废弃旧楼
80年代拍电影的经费不多,能够拉到的赞助也十分有限,有时甚至禁止导演向外筹资。
1989年上映的《黑楼孤魂》被传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恐怖的一部电影,但它的花费用度极其节约,主演潘婕和陈希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演员们就住在北京医院的招待所里,潘婕描述了一下居住环境:“很简陋,就在太平间附近,有时候早上起来就听见哭声。”陈希光则笑说:“房间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三张光溜溜的铁架床,洗手间什么的都在外面。”
片中最重要的拍摄场地黑楼就位于招待所附近,是一栋被废弃的楼房,“之前是外国人建的,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特别乱,后来经过美工的布置,恐怖气氛就浓了起来。”拍摄过程中,导演穆德远还发生过摔倒意外,所幸没事。
表达方式各有奇招
18处血腥镜头既受批评又受欢迎

以执导《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红楼梦》而闻名的导演李少红以细腻表达为所长,但1988年她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商业片《银蛇谋杀案》中却有着多达18处血腥镜头。18处血腥镜头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广大观众非常喜爱这部电影,并创下了当时最高拷贝数记录,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李少红最开始并不愿意扛下《银蛇谋杀案》,“中国电影圈在1987年最早提到了商业电影和市场化,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时扒拉来扒拉去就是我们几个年轻导演,于是这个任务就意外地落到了我头上,那时候大伙说到好莱坞都谈虎色变,唾弃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我当时不愿意拍,最后还是掉着眼泪去拍的。”和编剧对剧本、人物、设置打磨了一遍又一遍,结果顺利拍出来多个充满了冲击力的镜头,她得意说:“因为挺血腥的,有观众还以为是男导演拍的。”

同样于1988年上映的《黑太阳731》更是惊撼人心,媒体工作者徐元在专栏中写道:“以重口味闻名的香港导演牟敦芾,用从长春白求恩医院买来的真尸体,把《黑太阳731》拍成了华语电影史上空前绝后的一部“残酷实录”类型片。《黑太阳》巨细靡遗重现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各种残忍实验,不但是故事片,甚至可以算成科教片。影片内容之酷烈,放在世界影史上看,也是罕见的。”80年代那些神奇电影的尺度,由此可以见一斑。




回不去一个时代造就一批电影
中国电影史有个说法叫“87年商业片热潮”,指的就是当年出现的一大批国产商业片。而纵观整个80年代,我们所说的这些极具CULT风格的奇葩片的问世,有着其独特的土壤。一方面,它们凭借着低廉的制作成本、粗糙的艺术风格、光怪陆离的叙事结构,在那个时代拥有怪异的气质;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特性竟成了一个时代的“绝唱”。在这个专题的最后,我们和影评人Magasa,复旦教授顾晓鸣以及电影人程青松一起做下总结。

80年代的中国,文艺复兴,年轻人精神“饥渴”。Magasa认为,那些电影产生的背景,是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宽松,大众文化开始向娱乐化的方向发展,音乐界出了崔健的摇滚乐,文学界出了王朔,电影也是在87、88年,出现集中的娱乐片大爆发。“而且当时电影体制也开始松动,一些原本隶属于电影厂的人开始到外面自由拍片,比如《人奶魔巢》就是那样的产物,用今天的话说,这些都是‘独立电影’”。从题材上说,八九十年代有一段时期整个社会都流行古怪风格的地摊文学、杂志,所以电影也受到影响,这类电影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程青松对此表示肯定:“那两年,当时的电影杂志都做中国的娱乐片,鼓励这股热潮,娱乐片风靡。国家的意识形态部门也是支持,每个电影公司也是实行承包制。”顾晓鸣教授总结道,80年代的电影实现了两种突破,一个是题材叙事结构多样化,另外一点是——什么样的元素可以放到电影里去,“人体部位可以到哪种程度,胡编乱造可以到怎样的地步,这是中国电影的两个紧箍咒。所以80年代的电影既有探索的一面,又在一定的有限的思维水平上打转。”


同时还必须提到,当时审查环境的宽松。冯小刚在一次对现有审查制度提出质疑的时候就说,80年代电影界拍出了一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当时相对宽松的文艺政策和思想解放的洪流,极大地调动了导演们的创作热情,所以他认为“80年代的创作环境是当下的参照范本。”程青松回忆,那时的电影还没来得及迈向分级制(虽然到现在也没能确立分级),在1989年以后,因为整个产业的收紧,商业片突然没了后路,“1990年,焦裕禄就提倡主旋律,文艺片也没了,商业片突然一下就终结。”Magasa对此指出,中国电影一直是政治挂帅,进入八十年代后最多提倡艺术挂帅,“娱乐挂帅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所以它被视为不入流。而且中国电影缺少娱乐片、类型片的传统,换句话说,大家不会拍。”于是,89年后,整个电影创作又变得更强调政治导向,淡化娱乐的趋势,扶持主旋律电影创作,“那股妖风就断掉了。再后来的新商业电影,也就不太一样了,因为没有继承。”


做不到国产电影正在倒退

顾晓鸣教授认为,80年代电影的突围,除了有各种新鲜题材和电影的“广义道具”之外,是很多导演用了电影化的、个性化的、独特视角的表现,没有商业片那么无耻地滥用,也没有非常严肃地走上一条正路。“但我们现在的神剧雷剧就发展了他们消极的成分,而没有继承他们积极严肃的成分。不然现在也不会出现《王朝的女人》这样的片子。”当时的环境下,依然有很多题材没法进电影院,但是第五代导演,包括第六代们都在样式和题材上都进行探索。“但是现在来说,都退回去了,包括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没有新面貌。”在顾晓鸣看来,电影现在出现的所谓烂片,是创作过程的烂,是风气的败坏。“审查制度只是一部分,粉丝经纪、市场氛围,演艺圈体制,整个都是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在80年代后期开始,国营制片厂包括八一、西安、长春、上影逐渐没落,气候逐渐被民营的电影公司所取代。过去,电影是政治工具,现在来说,电影是商业产品和娱乐产品。而过去的电影导演与作家、艺术家作为发挥重要社会功能的知识分子,甚至是格外耀眼的文化英雄的功能已经不再,如今,导演的角色早已变了性质。程青松说,“那时候商业片是每个电影制片厂,文学部都会在一起,把好的编剧请来,大家讨论剧本,好了才会拍。它不会像现在这么粗制滥造,或者买个IP自己拍,创作还是很重要的。”

那么,我们所回顾的那些电影真的有这么优秀?其实也不然。在网络上,有些网友把她们作为cult级的神片去膜拜,以感怀这个逝去的时代。Magasa说,“严格说起来,它们也并不算cult,因为很长时间没人看啊。但如果现在通过网络的再次传播,有不少人抱着猎奇心理去重新发现,并且意识到那批电影的独特性,有意识地追捧它们,或许就渐渐cult了。”或许我们的追捧,也在一定程度上向这个商业片、娱乐片时代抗议,别再倒推了!

END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吧!

影画志yhzmovie




超高能E姐super_miss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