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荐书|实践社会科学研究指南
编者按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一直层出不穷,在理论当先、主义先行的治学风气下,黄宗智教授提出了“实践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张扎根中国实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来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这本书就是对其方法的大纲式的介绍,可以给社科学子和科研任务繁重的“青椒”们以学术启示。
01内容简介
本书是笔者对在开设了15年的“社会、经济与法律:历史与理论”研修班的介绍和说明,包括对笔者提倡的研究进路的回顾与论述,以及对课程所纳入的当今四大理论流派(从其对认识中国实际的洞见和盲点角度来考虑)的总体评析。本书还纳入了多位课程当时的学员、后来的学员(如今都是知名的中青年学者)以及同仁所写的相关评论。全书的目的是给读者们一个关于笔者多年来所提倡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既全面又具体的介绍和总结,也是为未来的青年学者提供一本可以用来自学的简约实用的“指南”书。
02作者简介
黄宗智,1940年生,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Above Scale),2004年荣休。先后担任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1975年至今)创刊编辑,《中国乡村研究》(2003年至今)与国际版Rural China(2010年至今)创刊编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英文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英文版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等。
03图书目录
序言
导论黄宗智 连接经验与理论:国内教学15年的回顾、总结与进一步思考上编 研修班学员感悟景风华 痛并快乐的日子蒋正阳 问学得师,书中结友赵刘洋 作为一种情感之旅的学术经历李展硕 回忆·收获·惜别赵珊 抱诚守真,深自砥砺马超然 经验·理论·实践屠凯 今方睹学问之难穷赵大千 探寻学术之“根”张潋瀚 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罗煜 授之以渔程瑶瑶 读书的拐点、学术的起点王庆明 “心法”加“套路”:改变思维习性的学术之旅王海侠 学以致用焦长权 初学涂鸦李宓 研修班的读、写、听、说马梦挺 一种健康的学术心态匡晓璐 我的学术启蒙建筑学张园 精确的阅读与真实的学术吕勇 有一种温暖叫做学术
中编 关于实践社会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思考尤陈俊 “新法律史”如何可能余盛峰 历史社会法学视野下的中国法律与中国法学赖骏楠 “家产官僚制”与中国法律:马克斯·韦伯的遗产及其局限高原 再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之争赵刘洋 “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发展经验研究方法论黄宗智 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五十年的回顾方志远 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非问题意识”谭同学 关于制约当代民族研究的若干问题反思:迈向实践社会科学的视野黄宗智 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
下编 黄宗智对话周黎安黄宗智 重新思考“第三领域”: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周黎安 如何认识中国?结语黄宗智 建立前瞻性的实践社会科学:从实质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缺点谈起附录黄宗智 专著传统与中国学术:从首届“实践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最佳专著奖”谈起
04精彩书摘
连接经验与理论:
国内教学15年的回顾、总结与进一步思考
黄宗智
我们研究一个课题,一方面要搜集并精确掌握相关经验材料,尽可能是新鲜的资料,另一方面,要精确掌握现有相关理论。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主要问题是:现有理论的概括或预期对我们理解自己搜集的经验证据有什么样的帮助,有什么样的不足或偏颇?更符合经验实际的、更有洞见的是什么样的概括?这两个问题是我一辈子学术生涯探讨的核心,也是我在国内15年教学所突出的要点。
我提倡的研究方法是将现有理论当作问题而不是答案,在经验研究中特别聚焦于现有理论间的交锋点或理论与经验间的不相符之处,通过自己新的探索来与现有理论对话而形成自己的论点,根据新经验证据来对现有理论做出取舍、对话、重构、创新,来形成对经验证据的更恰当的概括,借此来推进我们的认识。其中关键在有说服力地连接理论与经验。这不是简单地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简单地为了堆积新的经验知识,而是为了形成紧密连接经验与理论来最好地逼近真实,最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在国内这15年的教学所试图传达给青年学子的学术理念和方法。
“社会、经济与法律:历史与理论”是我按照以上的思路特地为国内研究生设计的一门课程,2005年以来每年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课,面向全国招生,由我自己每年精选10到20名学生。课程已经开设了12届,一开始是全年的课程,逐步浓缩到如今的7堂课。
课程从基本专著的阅读开始。这是因为,优秀的专著一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以上总结的方法,即与现有理论的对话,形成既带有强有力的概括又具有扎实的经验证据。那样的专著是组成现有各个学术领域的基本砖石。一个领域的专业化和成熟程度要看它的专著。要进入一个领域,要对其具备发言权,精确掌握其优秀的专著是最基本的条件。我的课程是从锻炼学生怎样去精确掌握专著出发的,当然也是一种锻炼学生未来写作专著的基本功。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一般刚读完一本书之后,对其的记忆是比较精准的,但几个月之后便会越来越模糊,几年之后,也许除了书的大致好坏之外,根本就不记得其具体论点,更不用说其主要经验证据和据此得出的论析了。那样的话,无论是教学还是在写作中,需要引用的话,还要回去重看。我因此特别强调,应该在自己刚看完一本书之后便写出对自己有用的精确的总结,以便日后写作和教学之用。我自己30岁开始采用这个方法,当时用的是5乘7寸的卡片,每本书几张到十几张。在自己1990年代开始使用电脑之前,积累了六个容纳1000张卡片的纸箱。使用电脑之后,当然更便利了,每本书按照作者名字输入。那是自己长期积累的一种学术财富。要求学生们这样做,是要让他们养成相似的习惯。(至于原创性专著的写作,我的经验是,经验证据搜集到2000张卡片时,那本书便可以写了。)
经过三周的专著阅读之后,我们便进入理论阅读,聚焦于如今学术界影响最大的四大理论流派的代表性著作,包括新自由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这是为了协助学生们进入理论学习,强调的是借助各家各派的不同理论来加强自己对理论的认识和自己的概括能力,要求达到能够借助不同理论来培养自己概括的能力,也是为了培养自己选择带有重要理论含义的研究题目的能力,并加强自己通过与其对话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提高自己概括的能力。总的目的是学习借助不同理论来形成对自己所聚集的经验证据的恰当有力的概括,为的是形成有说服力、基于扎实经验证据的论点。
……
往期推荐
公管荐书 |学点方法:《重新设计社会科学研究》公管荐书 |学点方法:《质性研究写起来——沃尔科特给研究者的建议》
公管荐书|扎根理论的新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