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城”风正劲 “浪漫忻城”扬帆时
忻城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忻城县始终坚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城建塑县、依法治县”六大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县委“1234”工作思路,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旅游城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摘掉全国贫困县帽子,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五年,是忻城县艰苦创业、奋力赶超的五年,也是忻城县实现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47.96亿元增至2016年的58.4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60元增至9204元;贫困人口从153485人减至52998人。
亮点1
党建——从点到面
“我们合作社的绝大部分肥牛都是为贫困户代养的,年底前就可出栏,这些牛都是我们村‘第一书记’和他的后援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赠送的。”在红渡镇雷洞村广农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强介绍到。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及后援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2016年,雷洞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雷洞村脱贫的背后,是该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的成果,也是该县抓党建促脱贫的一个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探索党建在脱贫攻坚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向全县51个贫困派遣“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开展“万才返乡 共建小康”行动,涌现出一批“党员+合作社”、“党员+服务队”、“党员+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的引领作用,夯实了党建促脱贫组织基础,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2016年,全县7225户贫困户27807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4.15%。
“有中国共产党做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什么也不怕,脱贫致富有希望!”这是全县贫困群众共同的心声。如今的忻城,一支支扶贫工作队活动在贫困山村田间地头,一个个党建促脱贫创业基地不断涌现,一朵朵党建之花开遍大石山区,谱写着富民强县的美丽乐章。
亮点2
旅游——从弱到强
五年前,忻城县只是一个“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山区小县城;如今,已成为广西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旅游明星。
忻城四季,鲜花绽放、花果飘香,每逢节假日,大量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景区人气火爆异常,旅游由“温”转“热”,从“弱”到“强”,成为该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县游客接待量超过800万人次,总收入达51.3亿元,实现了旅游从弱到强、由点连线、串线联片的旅游经济梯次飞跃。忻城这匹旅游界的黑马,正在向区内外展示蓬勃英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将‘旅游兴县’确立为全县经济社会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坚持‘推旅游’发展理念,采取‘党政大力支持,媒体强力推介,市场手段介入,书记县长齐抓’的办法,强化旅游形象宣传和推介,创新‘农业+旅游’、‘赛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模式,打响‘土司古城·浪漫忻城’品牌,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来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介绍,2014年“中国旅游日”广西分会场暨2014广西美丽乡村游·忻城薰衣草节在薰衣草庄园举行,活动期间仅庄园游客量就达19.03万人次。
好山好水好风光,引得八方宾朋来。目前,忻城旅游业已进入“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深入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提升“土司古城·浪漫忻城”旅游品牌形象,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将忻城打造成为全国闻名旅游目的地。
亮点3
农业——从有到精
万亩糯玉米生机勃勃,十万百香果满目苍翠。在忻城大地上,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为贫困大石山区增添鲜绿,以“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为特点的壮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在这里正进入增速换挡的提速期,广大干群不断感受现代农业带来的硕果喜悦。
“每天我都要拉两百斤的新鲜糯玉米到市场卖,平均一斤能卖到5块钱,每天有上千元的收入。”连日来,忻城县板河村的蓝大姐忙得不亦乐乎。
糯玉米给农民的增收红利成为忻城农业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以自治区实施现代特色农业“10+3”产业提升行动为载体,在巩固金银花、甘蔗、桑蚕等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发展10万亩百香果、10万亩忻城糯玉米、10万头育肥牛、30万头生猪等富民产业,把忻城打造成“百香果之乡”“忻城糯玉米之乡”“育肥牛基地”和“生猪出口基地”。
目前,该县已成功打造自治区级薰衣草庄园、县级润华牧业、乡级马泗蓝莓生态园度假山庄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300家,家庭农场新增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1亿多元,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超2亿元,成为引领忻城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军。
亮点4
工业——从散到集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忻城发展的根基和支柱。近年来,该县实施“工业富县”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制定了石材、茧丝绸、电力、制糖综合利用等4个十亿元产业的发展规划,促进忻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大石山区特色工业化发展。
今年2月,忻城县与合山市签署忻城—合山共建碳酸钙扶贫产业园框架协议,两地通过开发合作,共同构建来宾市百亿元碳酸钙扶贫产业园区,通过全民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的模式形成合力,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发展、县域共赢”。“十三五”期间,园区计划每年引进1-3家亿元以上企业,培育上规模企业6家以上,年产值达50亿元。
如今,忻城大力实施“点石成金”发展战略,以“强石材”为主抓手,着力打造百亿元石材碳酸钙生态工业,全县大型大理石加工企业从零发展到现在的14家,其中5家为规模以上企业,年产30-60万平方米板材。同时,该县把桑蚕茧丝绸产业列入县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共有收烘蚕茧企业66家、缫丝厂生产企业5家,年产白厂丝约1240吨,带动丝棉被生产企业16家;年生产丝棉被5万床,带动7万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亮点5
电商——从无到有
“想不到100斤左右的土猪卖了2000元,电商让我们的土货有了更好的销路。”近日,忻城县城关镇加海村弄社屯贫困户罗盛益数着钱乐呵呵地说。“谁能想到,在贫困户们为如何销售自家土猪发愁时,当地的智慧电商联系到了他们,把包括罗盛益在内的加海村200多头土猪的销售信息挂上“智慧乡村”平台,仅仅几天土猪就卖掉了,收入可观。”
加海村“土货”进城,折射出忻城电商进农村和“智慧乡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取得初步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电商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自2016年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作以来,该县成立了县电商中心,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村邮购”“电商扶贫”等工程;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合作,建立9个京东帮服务中心,45个村级淘宝服务点及38个村邮乐购站点;发展从事电商销售的企业达50多家,上行农产品交易额达1.5亿元以上,忻城糯玉米、金银花、百香果、古法红糖等100多种特产远销国内外。同时,该县在全区率先引进“智慧乡村”项目,携手电商进农村项目建立了99个行政村(社区)电商和智慧乡村服务站、点。一张覆盖全县的电商销售和服务网络正在编织完成,忻城人民脱贫致富之梦更有奔头。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我们已逐步建设完善集公共服务、电商孵化、物流配送、综合配套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通过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引进专业平台,整合现有的电商企业、供销、邮政等资源,打通了全县‘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畅通和130个行政村(社区)电商网点全覆盖。”县长李朝晖如是说。
亮点6
生态——从好到美
初秋,走进自治区“清洁乡村·百佳村屯”——忻城县大塘镇龙安村那赖屯,一排排楼房井然有序、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个个绿化带青翠欲滴完善的乡村建设机制体制,让这里环境卫生大变样。
那赖屯的可喜变化是忻城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缩影。该县积极响应“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着力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一系列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活动,全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该县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9月,全县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59套,建成9个乡镇垃圾中转站、3个乡镇垃圾热解中心,1258个自然屯落实了保洁员,农村垃圾处理形成了“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偏远山区村屯就地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格局。
“生态乡村”营造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五年来,共建成“村屯绿化”示范屯建设62个、一般村屯建设1349个;“道路硬化”活动建成纵横交错的农村道路网,全县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大部分屯级路得到硬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便利农村道路交通网;“饮水净化”活动保障了全县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如今的忻城,“美丽忻城·宜居乡村”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和“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全面铺开,全县上下正铆足干劲,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
来源:广西日报
忻城
旅游官网
欢迎广大朋友提供优秀图文,原创发布可获稿酬。
电话:0772-5511557
邮箱:xcxlyj@126.com
微信号:xclygw
长按下面二维码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