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旅游带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团丨探寻红色“足迹” ,助力乡村振兴
了解和学习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管学院“以红色旅游带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6月30日来到踏上乡村振兴新振兴的凉山州,该团大部分成员是当地彝族,他们将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回馈当地群众,全身心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助力凉山州乡村振兴。
我们的实践活动划分为四个模块:探寻红色“足迹”——参观红色纪念馆、深入实地调研——共谋家乡乡村振兴、赓续红色“血脉”——我为家乡文旅“代言”、“语”暖彝区薪火“乡”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瞻仰红色地标 汲取精神力量
6月30日,实践团队来到此次活动的第一站: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在展览馆我们看到了凉山州脱贫攻坚的全过程,知道在这个绝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不易,了解了“春运母亲的故事”“悬崖村的故事”......
作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受益者,实践团的同学们深有感触,正是因为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基层人员的不懈努力 ,“精准扶贫瓦吉瓦,习总书记卡莎莎”,才有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才有了如今凉山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
7月1日,实践团来到红色地标第二站:“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展内里内容丰富多彩,展示了我们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政治,军事,法治,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由奴隶制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凉山彝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在大石板古村,我们看到的是整洁的环境、富有特色的建筑和街道。在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支持下,村民的生活日益走向美好,傍晚的夕阳在蓝天的辉映下,缓缓落下,一天的工作收获不少。
7月2日,实践团来到红色地标第三站“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当年红军和彝族同胞结盟的光辉历程。当年红军按彝族歃血为盟的仪式与彝族头领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红军授予小叶丹“中国夷(彝)民沽鸡支队”的旗帜,在小叶丹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馆内不仅有小叶丹(果基约达)个人的详细介绍,还有红军长征经过冕宁的路线图等内容。
参观结束后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给我们讲述了当时红色长征过凉山的故事。从他的讲述中不难看出他对党的忠诚与热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党史教育课。
争做时代模范 展现责任担当
7月3日,实践团争做新时代青年模范,展现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一行人来到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担任馆内志愿者,团队成员们全身心投入志愿工作中。
进行入馆登记引导、防疫引导、体温检测、检查登记等工作。
同时,部分团队志愿者自发前往旁边的安宁河,在烈日下自发打扫河周边的卫生。通过志愿活动,同学们贡献了自己对家乡红色旅游的一份力量,也成为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前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
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从革命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从做好自己到服务他人,一点一滴都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深入实地调研 共谋家乡发展
在瞻仰红色地标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展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了红色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7月3日下午,实践团根据近几天的实地参观和感悟,拟定了针对本次实践活动目的的调查问卷,制作了线上问卷,也进行了线下的实地采访和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冕宁县不同群体对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看法和认知,以期以点带面,辐射助力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
行走课堂明初心 以史鉴今知使命
每天晚饭后我们的重要活动就是学习《习近平的知青岁月》。
在老师的领学下,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每人学习一个板块,再进行集体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习总书记在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和青春实践,深刻体会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
书中20多人的真实回忆和深情讲述,质朴而生动的语言,一个个看似平淡但有血有肉的故事,仿佛跨越时空,把我们带回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山”那段激情燃烧而又峥嵘蹉跎的年代。
结合到每天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触,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对同学们触动心灵的一次精神洗礼,也是一次自我认识的深刻教育,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时代担当。
赓续红色“血脉” 吸取革命精神
7月4日,我们团队来到了冕宁县彝海镇,参观了“彝海结盟纪念馆”。
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进入冕宁的第一站,我们看到,当年小叶丹和刘伯承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所取水的“彝海”。
彝海结盟,它象征着民族团结、和谐互助,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光辉史篇。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连在一起”。今天,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处也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促进乡村振兴 我为家乡文旅“代言”
7月5日,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冕宁县乡村振兴局和文旅局,把在冕宁县对当地进行采访收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
他们介绍道,冕宁县对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方面十分重视,将着力推进旅游行业发展,但困难也不少,特别是缺乏人才、资金困难、交通不便等。
村口调研民生 感受祖国情怀
7月6号我们来到了冕宁县彝海镇勒帕村,考察当地村民生活状况,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关于乡村振兴的调查问卷。
在教小朋友说普通话、以及与村民的聊天中,我们得知村民对于乡村振兴还不够了解,经过懂彝语同学们的翻译讲解,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新的认识理解。尽管如此,我们能够感受到每个人对社会主义祖国是朴实无华打心底的热爱。
汗水成就当下 劳动铸就人生
7月7日,我们来到了冕宁县河东村,大家帮助村民拔草,劳动的过程中基本都是汗流浃背了,我们这才真正体会到农民种粮的艰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更要倡导大家节约粮食。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倡导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
下一站,“语”暖彝区薪火“乡”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我们8月中旬再会。
往期精彩
相关阅读:(上下滑动查看)
我校两大王牌专业跃升本科,现在招生啦!
我想在这些地方与你相遇——统招现场咨询
一
想问招生的事情?看这里!
你的升级密码5158&5558
主 管 | 党委宣传部 出 品 | 融媒体中心 策 划 | 融媒体中心 责 编 | 陈杨 来 源 | 经济管理学院以红色旅游带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团 文字整理 | 渝生 审 核 | 渝生 陈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