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头条】“江宁织造博物馆”变形记——且看民营博物馆如何在争议中求生存

2015-03-11 弘博网


本月初,有媒体称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自2009年对公众开放以来,一直未有文物入藏,“办公室墙上周汝昌、冯其庸的2幅墨宝,算是这个博物馆仅有的文物”。“6年过去了, 缺少藏品仍然困扰着这个博物馆。”该报道将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争议~~
就像置身闹市与周围有点不搭一样,“江宁织造府”从一诞生就引来议论纷纷。

现代快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江宁织造博物馆是2002年正式立项的,当时决定由一家开发商投资建设并运营,2009年,这个由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的全新博物馆完工后,因经济原因竟空关了三年,直到2012年才由南京市政府回购,第二年正式对外开放。


江宁织造博物馆从立项到建成到最终开放,一直饱受争议



从建议修建到立项
经过了40多年
江宁织造的历史,从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起,至光绪年间被废止,存在了200多年。江宁织造府为清代专门制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清朝康熙皇帝6次下江南,有5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
据史料记载,江宁织造府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頫、曹颙)三代袭官居住地。曹家四代人都在江宁织造府生活。太平天国时期,江宁织造府被战火损毁殆尽。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南京与江宁织造府、曹学芹的历史渊源,1958年,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提出一个设想,“再造”一个江宁织造府,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一设想迟迟没有付诸实施。
1984年8月,南京的考古专家在大行宫小学的东南角地下发现了完整的假山和太湖石,染料及明清初年瓷片、龙纹瓦当、砖雕残片等,并有“大清雍正年制”字样的残瓷碗底等文物,经专家论证,认为这里是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
1992年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南京确定重建江宁织造府项目。
2004年,两院院士吴良镛确立复建方案,并担任设计工作。
2006年,浙江广厦集团负责投资建设。
2009年,江宁织造府再造工程完工,但项目建成后即进入空关期。
2012年6月,江宁织造府项目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回购。

2013年,江宁织造博物馆对外开放。


博物馆地块与商品房地块捆绑出让
江宁织造博物馆是浙江广厦集团投资建设的,该项目从建设、建成到政府回购,一直伴有争议。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广厦(南京)房地产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这名负责人表示,江宁织造博物馆起初是作为一家民营博物馆规划、建设、运营的。当初为什么要由一家企业来投资建设这样一座博物馆?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个问题最好问政府有关部门”,另外由于该项目在2012年即被南京市政府回购,广厦方面表示不便再对此事接受采访。
记者了解到,2001年11月,南京市规划局、玄武区政府、南京古都学会等单位举行江宁织造府项目筹建论证会,邀请20多名专家,商议“一府三馆”——江宁织造府、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红楼梦文学馆、云锦艺术馆的筹建事宜,项目有了初步进展。2002年,江宁织造府项目得以立项,该项目由玄武区按股份制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建设。
当时玄武区政府一位领导在一次项目会议上称,江宁织造府项目经调查测算,光是拆迁费用就近1.7亿元,再加上3个馆的投资,至少要花3亿元,这还没有算上史料征集等方面的投资。
玄武区决定将江宁织造府所在的碑亭巷地块与邻近的邓府巷地块“捆绑式运作”将两个地块捆在一起挂牌出让,进行市场化运作。浙江广厦以捆绑中标方式取得了这两幅地块。两个地块的出让总价达6.23亿元。其中,邓府巷地块用于商品房开发,即目前的长江路9号项目,碑亭巷地块在出让时即规定“部分重建江宁织造府及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云锦博物馆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由于资金紧张,政府决定将博物馆项目交由企业来建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博物馆的运营需要大量投入、专业运作,这些是企业无力完成的。而在这方面,政府与企业各自承担了哪些功能和任务,外界并不太清楚,该项目从2009年建成,便空关了三年,迟迟没有运行,个中原因只有企业和政府最清楚。


博物馆开放一波三折
空关三年后政府回购
近日,一位与江宁织造府项目颇有渊源的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江苏省、南京市的领导聘请了吴良镛院士担任项目设计,并请有关专家担任馆长,希望打造一个一流的博物馆。按照当初的设想,这个博物馆以展为主,商业运营为辅。博物馆准备搜集全世界对《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和资料建一个红学研究基地,并准备成立研究曹雪芹的研究会,博物馆要强调其学术地位和研究水平。
据了解,江宁织造府项目做了多次修改,成本也不断增加,广厦方面称建设该项目投入了7个多亿,每年的营运维护成本高达2000多万。这样庞大的开支,如果没有收益,企业显然没有运营的动力。对此,该专家告诉记者,按照设想,江宁织造府项目运营后,除了公益部分外,还要搞商业化运作,比如设计“红楼宴”,搞一个“通灵宝玉馆”,向民间收集各类玉器,边展边出售。该项目还可以打造高档的文化会所,搞收藏论坛、拍卖、展览等等。
不过,这些设想都没有实施。对此,原南京市文物局一名领导4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来几方面之力汇集,江宁织造府项目可以做成南京的一张大名片,但项目建成后却一度迟迟开不了馆。关键是民营博物馆和公立博物馆的结构矛盾没有处理好,政府有政府的想法,企业有企业的想法。当初江宁织造府项目在设计时,开发商希望有8000平方米搞门面房,但吴良镛不同意,政府也希望该项目的商业氛围淡一些,所以设计的时候将门面房砍掉了,本来开发商还想建个仿古的荣宁街,最终也没有建成。
2009年江宁织造府项目建成后,迟迟没能开馆,也没有征集到多少文物。2010年,南京市政府便着手与浙江广厦商谈项目回购事宜。经过多次谈判,最终于2012年6月,南京市政府与浙江广厦达成一致,政府以5.98亿元的价格回购江宁织造府项目。至此,江宁织造博物馆成为公立博物馆,南京文化文物主管部门承担其管理工作
接手时
真的空空如也
江宁织造博物馆终于从“私”转“公”。2012年,南京市文广新局接盘其中的大半部分。“负一、正一、正二由南京市文广新局来负责,负二和正三正四层归城建部门。”当时的江宁织造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王兴平回忆。
“我们是专业团队,接盘后,我和当时的文物局局长吴秀亮特意赶到北京,向吴良镛院士汇报情况。”王兴平说,接手后展陈方案、文物征集被提上议程。当时他们设想了文物展陈分布的内容:《江宁织造》《云锦天衣》《红楼梦曲》《中国旗袍》和《锦绣云章》等4个大块,讲述的不仅是曹雪芹的家族故事,还向公众讲述云锦故事。
由于展陈的需要,负一楼的空间结构和原来设计的有所不同。“吴良镛院士听了以后,表示很开心,说这么好的一个博物馆交到专业人士手上,就放心了。对于博物馆内部的空间改造,吴良镛表示没有意见。”王兴平说。
吴良镛给王兴平吃了一颗“定心丸”,博物馆正式酝酿对公众开放。不过,让王兴平他们感到棘手的是,偌大的博物馆真的是“空空如也”,什么值得展出的文物都没有。
没有文物,博物馆无法开门迎客。2012年,王兴平他们开始了文物征集之旅,他们放出风声全球征集云锦和与江宁织造府有关的文物。但收藏家们又何其精明?看好的文物,一般价格征集不过来。而拍卖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2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会上,王兴平捡到了“漏”。

王兴平介绍说:“博物馆里有一件清中期的蟒袍,是我当时在北京保利的一次秋拍会上举牌举回来的。”他说,那场拍卖会一共有3件织锦,其中一件是云锦和缂丝的,专家们认为这件云锦袖子部分是现在云锦拼接的,没必要购买;另外两件云锦服饰,有一件和在日本韩国征集回来的相似,可以不举;第三件无论做工还是品相,都很好。“我们当即决定18万元之内拿下。”


当拍卖师以起拍价5万元叫喊的时候,没人举牌。拍卖师的眼睛看向我,我回看了他一眼,没有立刻举牌,拍卖师又说‘这是一件清代的蟒袍,所谓蟒袍就是龙的爪子是4个,龙袍的爪子是5个。’这时候,我缓缓举牌。拍卖师看到后,立即说‘5万,5万,还有人举吗?没人举?好的!’‘嘭’一声,一锤定音。”最终,王兴平以成交价5.75万元拿下。
免费试营业
场景堪比“世博会”
2013年春节,江宁织造博物馆对公众免费试营业。
江宁织造府为何叫“江宁织造博物馆”?
王兴平说,原来红学界对这块地有争议,有专家认为是在江宁织造府的原址上建的,也有专家认为,这是在江宁织造署原址上建的,但经过考古,最终认定,这块地原来是江宁织造局。不过,在清早期文献上,都叫它“江宁织造”。为了避开争论,同时内涵更宽泛些,所以干脆挂牌为“江宁织造博物馆”。
2013春节,江宁织造博物馆门前的“长蛇阵”成了南京人热议话题。“我是一个老博物馆,做梦都想博物馆每天挤满人。”王兴平说,刚试营业几天,因为免费,每天排队场景不亚于上海“世博会”。
观众进博物馆参观什么?

二楼展厅里,展陈的是民国旗袍,各式旗袍让女人们心里直痒痒。一楼展厅里大多是和江宁织造有关,当年考古专家们在大行宫小学发现的染料、瓷片在这里展出,染料尽管过去了两百多年,但看上去依然很鲜艳。在这个展厅里,《康熙南巡图》通过科技手段“复活”。观众可以看到当年三山街、北极阁、大校场、 玄武湖等模样,还有老百姓生活场景。


负一楼展厅里,有临展《红楼梦》的展示。临展一厅内,展示的是各时期的云锦珍品。
“观众进来,会觉得挺新鲜的。文物其实也不少。”王兴平说,当时,为了充实博物馆,财政拨了2000万元文物征集费,海内外征集。而他们,一有线索就去跑现场。在日本、韩国以及全国各地,他们征集到了不少文物。最珍贵的,当属从日本、韩国回流的一批珍贵织物,这些都是当年从江宁织造衙署流传出去的珍贵织物。“一共50多件,大多是皇帝皇后穿的龙袍。 除了龙袍,还有马褂,以及皇帝在不同场合穿的不同服饰,如吉服、衮袍等等。”这批文物特意邀请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专家到现场做鉴定,最后被征集回来。
馆内有近千件文物
可共享市博物馆文物
目前,在江宁织造博物馆负一楼临时一展厅内,几十件从元代到清代的云锦精品正在展出。“这个展厅内的文物,是从2013年开馆以来,一直展出的文物精品,这些精品,定期会更换入库,进行保养。”江宁织造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陈雨蕉介绍,该博物馆目前有近1000件各类文物,该馆归南京市博物馆总馆管理,总馆下辖的各个馆之间,文物可以互借互换,资源共享,所以并不存在该馆文物太少的问题。
众多的文物中,有没有镇馆之宝?陈雨蕉表示目前还没有评选出镇馆之宝。由于博物馆2013年正式对公众开放,馆内的藏品都还没来得及“定级”。
陈雨蕉指着一排三件元明时期的云锦袍服,这些袍服做工精致,“因为时间久远的原因,你看这件金线已经脱落了,不过,从没有脱落的地方可以看出来,上面的图案是一只只小小的卧兽。”另外一个橱窗里,“杏黄色缠枝莲纹织金妆花绒夹服”看上去很华丽,为西藏贵族所穿,同时用了妆花、织金、 绒三种工艺。现在这种工艺已经失传,在全国都非常罕见,长三角地区,仅此一件。“这件夹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来看过,看了以后啧啧称奇,说如果定级,定一级藏品也不过分。”
展厅里,龙袍、蟒袍有多件,还有一件很长的龙袍面料,还没有来得及制作。在人们印象中,龙袍都是大大的。展厅中,有一件小龙袍,看上去是一个个子1.4米左右的孩子穿的。“这件清代龙袍,是当时的小皇帝穿的。”
当然也有皇帝长大成熟后穿的龙袍,“明黄色缎绣万字地平金绣金龙十二章纹龙袍”,虽说没考证出是清朝哪位皇帝穿的,但从这件龙袍的设计看,是皇帝平时接见大臣时的朝服。“外面还会加一件龙褂,而且就是江宁织造织的。”
文物征集
资金专项利用
从2013年开馆以来,江宁织造博物馆已运营两年多,观众的热情也已从最初的“狂热”回归到理性。
“博物馆终归是社会的,要回归社会。让观众走进来,是根本。”王兴平说,为了吸引人气,王兴平曾经倡导举办了旗袍秀等相关活动,为了拉动人气,博物馆门票和南京总统府联动。原本门票价格为20元,联动后,南京总统府和江宁织造博物馆一起为55元,其中南京总统府门票为40元。不过,去年,王兴平从江宁织造博物馆退休。
“现在人气还是挺高的,去年一年观众量为35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平均每天的客流是5000多人次。”江宁织造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杨晓慧介绍,展览活动方面,去年除了基本陈列,还有七八场从外面引进的展览;而今年,陆续会有很多大手笔的展览。目前,他们正在紧张布置《瞬间·永恒——加拿大世界人像摄影大师优素福·卡什原作展》,展览将于3月12日推出。
文物征集方面,关于江宁织造博物馆,并没给予专门的文物征集费用。“现在文物征集费有总馆总体把握,如果某一个馆有非常好的文物可以专项资金专用。”曹志君说。
而陈雨蕉介绍,从2013年开馆到现在,他们接受了来自南京市民热心的捐赠。“举办旗袍展活动时,不少市民把家里珍藏的旗袍无私捐赠,一共有80多件,其中不乏民国时期的珍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宁织造博物馆最新一批文物是从南京一位市民手中征集的100多件民国时期的海报。


负二、正三、四层楼
将争取回归博物馆
公众关心的是,江宁织造博物馆负二楼、正三楼、四楼,将来会怎么利用?去年4月,现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南京,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讲“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当时,单霁翔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宁织造博物馆越办越好了,我们和江宁织造博物馆也有长期的合作。故宫的龙袍、很多生活用品,都是当年南京江宁织造局织造的。”
当时单霁翔表示,他本人希望江宁织造博物馆能够完整地归南京市文广新局来负责,变成一个纯粹的博物馆。也就是说,负二、正三、四层等当时没有归南京市文广新局管理的区域,也划入南京市文广新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文广新局正在和城建部门积极协商中。“未来,这栋楼全部都会变成博物馆。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细细谈判。”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负二楼也将作为陈列展厅使用,不过,由于负二层湿气比较重,尚待解决的是防潮的问题。

江宁织造府项目可以做成南京的一张大名片,但项目建成后却一度迟迟开不了馆。关键是民营博物馆和公立博物馆的结构矛盾没有处理好。

本文内容来源于:
“现代快报”。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弘博网今日资讯:

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博物馆条例》出台

黄河宫黄河博物馆5月初投用

英国国家媒体博物馆展出世上最早照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