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系列访谈(三)】来,直面现实!
听到这个,觉得心情有点复杂,诚如同学所说,“这个核心问题实际上是人事聘用与教育改革的脱节”。我能理解这中间有很多需要沟通、协调的工作,有很多要走流程的事儿,所以要等,只希望这个进度能够快一点。
文博行业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在我固有的概念中,我觉得圈子内的人平均学历水平是比较高的,硕士遍地都是,但是专科毕业的文博相关专业学生就较少受到关注了。
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文物收藏热逐渐兴起,大量作伪的文物充斥着文物市场让人真假难辨,文博这么一个高冷的领域由于鉴宝这个话题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所聊的趣闻轶事,所以在一些专科、职高院校也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这个专业方向,那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将何去何从呢?文物局、考古所、博物馆这样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对学历水平、专业背景要求都比较高,接受采访的大学专科学生W同学也说,基本没什么机会进这样的单位。他们主要还是进拍卖行做一些行政类的工作,在专业发展方面并没有很宽广的路可以走,所以转行的情况非常多。这里不乏有对这个专业非常热爱的人,希望他们有机会在专业领域内有更好的发展。
小编总能听到对文物市场的一个评价是“水很深”,有多深、怎么个深法,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也曾耳闻文物市场的一些乱象,希望能通过对进入者的关注,促使这个领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妹纸,说到就业中的性别问题,真的是……吐槽无力啊!你会发现,不少考古所的招聘启事中就会注明“优先考虑男生”、“限招男生”、“不招女生”这类的字眼,就算不注明,在实际招生中也会偏向于选择男生。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女生去考古工地确实有诸多不便,可是现在的考古系女生比例越来越多于男生了,这么多的妹纸该怎么就业呢?博物馆虽然对性别的要求没有那么严,但是在女生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出现一个男生,那他的性别就会为他加好多分,这,好令人难过的……
小编想说,找一个有前景的平台,跟他一起成长其实是很好的事儿,边学边练成长很快,而且个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不要对所谓“稳定”抱太高的期望,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儿啊,顶多是主动改变和被动改变的区别,之是快与慢的差别。
在海外学习的同学回国后,普遍反映就业环境并不是很乐观,一方面是和招生单位没有一个良好的对接平台,双方需求并不能完全吻合,对工作的理解也有差异,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再一方面就是如果是要进入体制内在专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是会有一系列的考核,而海外学习的考生面对这些考核是不占优势的,或者应该说是并不是十分适应,也难以脱颖而出。
其实在工作之后,小编才开始慢慢感觉到,这种所谓转行的“成本”其实没你想象地那么高。所谓“转行”或许是你想得太严重了。其实只是接触到的材料不一样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是能够掌握的,因为这么多年学习掌握得是的方法,你应该具备自学的能力。而且回头来看,没必要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你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早晚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小编对转行的几位同学的想法印象比较深刻,他们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亦感激这段学习经历,我觉得有这样的心态会让他在一个新的领域有所收获。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相遇、离别、相聚、离开…… 离开校园的毕业季是一次特殊的记忆,我们将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你可曾意识到过去的时光,既收获着韶华的馈赠,也迎接着巨大的不安定;它有着与生俱来的记忆磁性,也草蛇灰线般埋下了未知中的轨迹。未来,是闪烁瑰丽光彩的未知吗,亦或是泛着朴实光华的一眼忘穿? 祝毕业生一切顺利!
这个系列栏目即将进入尾声了,明天我们重磅推荐一篇沈辰先生的文章,他以自己的求学经历、职场经历为我们讲述如何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有所斩获,怎么在多元背景下学会一种对话的能力。相信一定会对即将踏入职场的你有所启迪。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