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史前玉器,可能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这两个南北玉文化发源地,而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的玉器我们可能就感觉比较陌生了,因为它出土的玉器相对较少,发掘之初未能引起重视,但是由于它的分布范围较广,影响较大,逐渐受到重视。
本期弘博网就《玉泽陇西——齐家文化玉器展》采访了北京艺术博物馆展览部的高塽老师,从展览策划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解读本次展览。
《玉泽陇西——齐家文化玉器展》于2015年7月28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计展出213件(套),集中了分藏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博物馆和市、县级博物馆中考古出土、采集、征集的齐家文化玉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历年来发掘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及若干青铜器、陶器、骨器作为补充,从多个角度展示齐家文化玉器与玉文化。玉料,齐家文化有大型的玉质品,这件较大的一端钻了一个大孔,可能是件玉器半成品。
记者:艺博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瓷器和一场玉器的展览,从去年的《灵动飞扬——汉代玉器展》、《气度与风范——明代藩王墓玉器展》到今年的《玉泽陇西——齐家文化玉器展》,艺博这次的玉器展亮点在哪?跟其他地方的玉器展有什么不同?
高塽:齐家文化玉器以往从没有做过如此大规模的展示。本次展出的齐家文化玉器以考古出土为主,兼有遗址采集、征集品。总体来说科学依据较明显,能代表齐家玉器的面貌。其中很多考古发掘玉器都保存在当地的考古所、文管所中,没有展出过,这次我们集中展示出来了。
玉璜三联璧,深褐色,三片玉璜是由一片整玉分别切磨拼对,每片玉璜两端各有一孔以便穿联。青海喇家遗址出土。
记者:对于史前玉器来讲,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以红山文化为主的北方和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南方这南北两大玉文化中心的源流,对于齐家文化最有名的还是最早的出现的青铜器,而这次展览为什么要以齐家文化玉器为主题呢?
高塽:首先齐家文化玉器比较难得一见,齐家玉器的真正面貌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甚至很多文博系统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见过齐家玉器,随着收藏热和人们对齐家文化玉器关注度的提升,有必要集中展示出来。其次,这次的展览更多依据考古资料,资料非常新,如甘肃黑水国遗址、青海喇家遗址灾难性房址的资料。齐家文化的琮的形制多样,有的没有射口,有的制作精致,有的却十分粗糙,绝大多数的琮是素面无纹的。齐家文化的琮在甘青宁地区缺乏文化传统,其使用的玉琮风俗应来自陇山以东地区,可能与陶寺文化有关。众所周知,齐家文化最著名的是铜器,所以这个展铜器相应也会有,这短铜刀功用类似于匕,用做割肉饮食,并非砍杀,环首可以穿系佩戴。
记者:初看齐家玉器展的展陈大纲,这个展主要以地域文化和典型器型为主,艺博以往玉器展来讲按内容分为六个单元,为什么这次展览细分成十二个单元,这次展览内容策划有什么心的形式,出发点在哪?
高塽:这次一共十二个单元,其中八个单元是按齐家文化玉器出土的地域划分,后四个单元是拣选了齐家文化玉器比较有代表性的器型进行介绍。齐家文化范围广,每个地区也有不同的特点,按地区分会有更好的认识。有些关于齐家玉器的使用有待研究,尚存争论,因此作这样的单元分割。陈列陶器的意义是证明与其同出的玉器为齐家文化玉器,同时展现齐家文化陶器,让观众对齐家文化有整体了解,青铜也是一样。
记者:我了解艺博展厅比较狭小,跟大馆比展陈条件有限,面对众多借展的文物,如何编排布置呢?
高塽:艺博是古建筑改造的展厅,在展览的空间上比较固定,很难有变化,我们首先要保证213件(套)的展品都有序的放进展柜,其次才会考虑空间形式。这次的文物体量不大,相对比较容易展示,去年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玉器展,背板内容偏重器物使用和明代的文化背景,这次我们更重视考古遗址信息的解读。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文字信息我们尽量找到考古发掘报告上的绘图,展示出来,希望观众看着能更直观一点。此外,我们在中厅安装电视墙,播放宣传片,让展览的形式尽量丰富一些。
记者:博物馆陈列设计中除了展览内容的策划以外,展览形式设计也是展览中重要的部分,艺博这次《齐家玉器展》的展厅形式设计有何创新理念?
高塽:主体环境色统一为浅色,突出玉器,这次展出玉器的玉料多样,有些器物本身色彩就多,展陈以简约为主。齐家文化的玉器虽然形制不及红山,纹饰不及良渚,出土数量精品有限,玉质较杂,但是齐家文化对周边、对陶寺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周的影响深远,而且地理位置也处于东西文化交流的要道,所以齐家文化在文化传承性上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关系。高塽:“中华文明之旅”中国古代玉文化系列展,这个系列到今年的齐家文化玉器展已经是第六个展览了,今后还会继续为大家推出好的展览,目前正在筹备与徐州博物馆合作的汉代诸侯王墓出土玉器展,希望能在明年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