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名家 | 自然类博物馆居然是这么做文创的......

2016-05-14 弘博小编 弘博网


当大部分人提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根据馆藏文物经过设计加工并带有历史厚重感的物件,然而还有一类博物馆开发的藏品却是以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生物为原型进行开发的,这类博物馆便是自然类博物馆。机缘巧合下,小编采访到了浙江自然博物馆经营管理部的副主任吴优,让我们跟着这位85后博物馆人来了解自然类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与众不同。




吴优

浙江自然博物馆 经营管理部副主任


文物与标本,既有区别,亦可“跨界”


弘博网(以下简称弘) 

我们平时接触的历史人文类博物馆比较多一些,可能对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您能以浙江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浙自博)为例谈谈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么?


    吴优(以下简称吴)

说到二者的区别,其实从自然类博物馆与历史人文类博物馆的关系来讲,还是有一致性的,比如我们自然类博物馆,也是归国家文物局管理。


从藏品层面来说,历史类博物馆更多的是文物的展示,而我们自然类博物馆的展示多以标本为主,从标本和文物二者来讲,区别还是挺大的,我认为文物更多的可能说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的样式和加工工艺等反映出的是那个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所以说在其展陈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挖掘其背后的历史。然而,标本主要是来自于大自然,大部分动植物在成为标本前,都是生活在我们或者说人类群体周边或者在地球上生活过的,像老虎、狮子、长颈鹿以及灭绝的恐龙等,大众对其认知程度会比较高一些。


关于二者的联系,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在巡展与临展方面,比如我们的展览到全国其他地方的一些历史类或者历史综合类博物馆进行展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2015年与河南博物馆进行了“跨界合作”,举办了主题为“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就是将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动物造型的文物与我们馆的动物标本融合展出,整体的展示效果也很不错。我们将这个展览申报了2015年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现在已经通过了初评,也是期待可以入围“十大精品”。



“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图册


被定义为“科普”教具的文创产品


 

关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吴

我们浙江自然博物馆有专门的文创部门,和其他大多数博物馆一样,叫经营管理部,负责文创产品的研发与经营管理。此外,从1993年开始的,我们馆还专门注册了一个公司,叫浙江青艺服务公司,所谓的青艺,指的就是青年艺术,就是做青年艺术服务的业务。截止到目前,我们自行开发的文创产品有三百余种,如果加上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的产品,这个的数量就会比较大了。


其中自主研发的产品是由我们馆的文创部门,也就是经营管理部进行前期的创意构思、样品的打样与测试,包括后续与相关的企业或生产厂家合作进行生产。


除去自主研发,我们也会通过大赛的方式去征集一些好的创意与设计,或者邀请一些比较优秀的年轻新锐的设计师参与其中,比如2015年,我们馆就与河南博物馆合作了一个产品设计大赛,效果还不错。此外,我们还会与高校合作,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


与企业合作这方面,目前来说我们并没有将产品的授权完全的给某一个企业。现阶段,我们只是将某些标本的授权给到一些科技公司,做一些标本的微视频播放以及AR技术融合等方面的创新。


 

自然类博物馆的受众主要是偏向青少年,那浙自博的文创产品的定位是否也会偏向青少年?


     吴

情况的确如此,像我们馆的话,每年基本有两百多万的观众,大部分都是青少年,所以我们的文创产品其实就是博物馆教育的延伸,例如我们开发的华南虎系列产品,我们给它的定义就是科普教具,通过这个系列的产品,观众会了解到关于华南虎的相关信息。所以,说我们的产品是承载着科普教育的功能。



华南虎系列产品


此前,我们做过定制胸章,比较典型的就是翼龙胸章。我们曾经有一个翼龙的展览,当时就翼龙系列的胸章,就是先让这些小朋友去看展览,在看展的过程中了解翼龙的形态、特征和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之后由我们这边提供原料,让参观的小朋友在胸章上进行填色,参与到胸章的制作过程中,最终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胸章带回家。此外,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产品,后续也会跟进一系列的科普教育活动。


将动手与科技相结合,AR“萌虎”的诞生


 

刚才提到了AR类的文创产品,浙自博的AR类的开发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吴

我们AR类的产品都是基于我们馆藏的标本进行开发的,一般的AR类产品都是以卡片作为介质呈现的,而我们有一款叫做“萌虎生威”的产品却是以积木的形式表现的,这个设计也是获得了浙江自然博物馆第一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的一等奖。



“萌虎生威”——华南虎积木


它设计的灵感来自于风靡全球的乐高,乐高有着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所以我们在开发的时候,就采用了钻石颗粒积木的概念,购买者在打开这款产品的时候,拿到手的是200多块颗粒积木,通过自己动手搭建出一个华南虎,华南虎后边的背景是我们馆的logo,通过App扫描这个logo,就会在手机上出现一只华南虎。这只华南虎可以跳跃,可以360°旋转,还可以与它合影。


AR产品“萌虎生威”的现场演示


虽然我们的标本和积木是静态的,但是我们在进行AR开发的时候,对其进行了多维度的处理。以华南虎为例,我们将声音、肢体以及动作等元素考虑进去,进行动态的还原,将它最自然的状态展现出来,并将它的习性、分布等科普知识融入到产品中去。此外,我们也加入了微视频,由我们的动物专家对华南虎进行了介绍,包括我们馆华南虎标本的来源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另类组合,让化石走进生活


 

我看到浙自博的文创产品中还有化石类的产品,关于将化石作为文创产品的材料,还是第一次见到,您看能否给我们详细讲一下这类产品是如何开发的。


     吴

关于化石类的产品,在工艺品与日常用品的研发方面,现阶段我们是根据化石的特征,纹理以及影像图片开发成系列衍生产品,比如雨伞、T恤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对化石的本身进行开发,我们也是严格遵守了《古动物化石保护条例》,主要是使用无脊椎动物的化石,通过各地的研究机构进行征集能,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其表面进行特殊处理,制作了蝙蝠虫墨盒、喇叭角石镇纸等产品。


蝙蝠虫墨盒


喇叭角石镇纸


这部分产品的创意主要来自于化石的收藏者与爱好者对化石的热爱,毕竟化石类的产品还是很小众的,然后我们就将它与我们的文房四宝相结合,比如喇叭角石镇纸,它既是喇叭角石的标本,同时又是书案上的镇纸,对二者进行功能上的叠加。


多元化开发,让文创为藏品讲故事


 

之后,浙自博在文创方面有何规划?


     吴

近期的规划是想以我们现有的馆藏精品标本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或形式,选出观众们最喜欢的藏品,大概数量在20-30件左右的藏品,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因为每件藏品的来源或者在征集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比如我们馆藏的一个灰鲸的骨架标本,它是有一个美国商人发现的,当时就带着灰鲸在世界各地巡展,结果到了上海的时候,灰鲸就死了,我们馆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把灰鲸的尸体用火车从上海运到杭州来,到杭州后由于当时运输条件非常糟糕,我们馆将整个标本通过成排的圆木上运输的方式运到位于孤山的老馆,这时候灰鲸也已经开始腐烂发臭了,所以最终就将它以骨架的形式保存了下来,陈列在了我们馆的一个展览序厅。现在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件藏品。


对于我们经营管理部来说,要做的就是挖掘这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将它做成系列化的产品,把它更好的呈现给观众。因为现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所以就使得我们需要更努力、更积极的去寻找我们自己的特色,现在都在提倡IP的概念,我们馆也在对馆内的藏品进行相关IP的开发


此外,我们还会引进一些自助商店进行文创产品的销售,就是你不需要用到任何现金,也不需要人力管理,只要在馆内搭建好这个商店,观众在选购后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就可以完成购买的过程。这种模式,首先是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因为我们馆正在安吉建设新馆,新馆的规模会比现在大很多,所以需要这么一种方式去解放人力,更好地投入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去。


结 语 

通过吴老师的讲述,打破了小编对文创产品的固有认识,无论是积木与AR技术的结合,还是化石与传统文化的叠加,都令小编耳目一新,也让小编对自然类博物馆以及其开发的文创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博物馆同质化的问题得以解决。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