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弘博看展 | 成都博物馆新馆“倥偬的乡愁·张大千”特展首启社教活动
“倥偬的乡愁·张大千”展览,是继成都博物馆六年前“大千世界·云生胜境”展后,张大千的粉本和作品再次回归他的故乡——四川进行的展出。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大多数人惊叹于他的画艺,却很少知道他背后的艰辛。本次展览为观众介绍大千先生离开大陆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使观众能对他的生平有更深入地了解。
此次展览由大千先生的弟子孙云生之子孙凯先生亲自策展,藏品也大多由孙凯先生提供。早在2010年,孙凯先生就曾把“大千世界·云生胜境”展览带到成都,将大千先生和孙云生先生的半世情谊介绍给大家。
孙凯先生作为张大千的弟子孙云生的儿子,同时也是与张大千生活了多年的晚辈,非常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思想情怀,因此他立志要将大千的艺术带回故乡,并发扬光大。
孙凯希望有一天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张大千专题美术馆,他能把自己珍藏的张大千艺术瑰宝通过美术馆向世人呈现,让大家可以了解这位国际艺术巨匠的作品和生活。
( 用纱幔作隔断的展厅)
细心的观众在展览每个单元的开头部分会看到一幅有趣的张大千形象漫画。这些漫画是台湾漫画大师纪渊字先生以张大千人物为原型创作的,第一单元即是孙凯带“太老师”乘着大风堂的毛笔回到故乡;第二单元是张大千在练功,与古人挑战……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观众心中也会有不一样的张大千形象,观众心中的张大千是什么样的呢?成博即将启动的特展主题活动,也邀请观众拿起画笔,体验“大千世界 ‘绘’聚色彩能量”。
(张大千漫画像)
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大师的艺术作品,更有他的收藏以及书信,力求通过多样的展品为观众呈现一个和以往不同,更加贴近生活的大千形象。展览展出了张大千与孙云生40年间的部分书信,给“怡胜小友”孙凯的书信,叮嘱他考试要考第一名,上下车要小心,不要到大塘里面游泳,这些谆谆教诲,让我们看到生活中一位充满人情味的和蔼可亲的老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是名家,对于笔墨纸砚都很讲究,张大千也不例外。他在海外制作了一批“牛耳笔”。这种笔是用英国某地的黄牛耳朵所长的毫毛制成,一只牛耳内的毫毛有限,要两千五百头牛才能收集到一磅这样的牛耳毫毛。张大千委托英国友人收集了一磅牛耳毛带到日本,委托日本制笔最有名的玉川堂、喜屋这两家制作。他把这些牛耳笔送给自己特别重要的朋友,其中包括毕加索他也赠送了两支笔给他的爱徒孙云生。
此外,他还擅金石,并且自制印章。他所用的印章总共3000多枚,收藏的印章更是不计其数。
(张大千收藏的印章)
孙凯和张心印两位先生为本次特展带来59幅作品,大部分是张大千临摹古人书画的粉本,以及他收藏的古画和珂罗版中国传世名画等。此外,还有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人马花鸟作品穿插其中,让我们能够品位这位书画全才的风采。
展览中有37幅粉本,是本次展览的精髓,我们可以从这里了解到张大千艺术生涯中对古人学习的过程。其中不乏具有高度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的珍品。如《十八描》,十八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衣服褶纹各种描法的统称,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衣褶的表现方式,按其笔迹形状命名。张大千根据他对古人线条的掌握,作了这件课徒稿,留给入室弟子孙云生学习和珍藏。此件作品可谓弥足珍贵!又如《临宋李公麟五马图》,原作已佚失,北京故宫博物院仅有珂罗版保存,而观众在这里可以通过张大千临摹的《五马图》看到此图的全貌,和张大千一起体会宋代画家李公麟的高超绘画技艺。
(张大千作品)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张大千的艺术世界,发掘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儿童的创意和想象能力,展览也将于7月14日启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也是成都博物馆新馆的首次社会教育活动。活动分为常设活动与特色活动,包括“色彩填满的画面——DIY填色大千画”、“色彩晕染的故事——创意泼墨泼彩画”、“画作背后的大千——大千人物形象创意画”等。另外还有“成都博物馆印象之旅”活动。观众可以通过设在每层展厅出口的印象站,收集具有成都博物馆特色的印章。博物馆每月会推出新的印章,收集得最齐的观众朋友年终会得到由博物馆送出的奖励。在展厅现场,通过关注博物馆官方微信,还可以收听由观众评选出的最受欢迎的讲解员以及孙凯先生提供的两个版本的展览语言导览。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使成都博物馆在新馆开馆后吸引了更多人进馆参观。
本文内容及图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
编辑:阿X-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弘博网官网,查看今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