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弘博现场 | 燕国达人行~2016金秋完美收官
15日,由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主办的“鼎天鬲地,受命北疆——北京从这里开始”新展开幕与燕国达人行活动,带领各方来客驱车前往位于河北易县的燕下都遗址参观,感受逃离帝都后难得的清新空气。
于199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以及传播古代燕国历史文化为宗旨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近年来,为了配合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博物馆以燕赵文化发源地的独特资源,联合三地文博单位与文化企业,共同倡议、发起“京津冀古代历史研究与区域文化建设”活动,通过与旅游、会展、互联网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以遗址出土的青铜重器--“堇鼎”“伯矩鬲”为载体,结合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思想与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策划、打造了京津冀区域文化品牌--“鼎天鬲地”,从器物演变佐证文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新增设了有关周代的宴饮制度的内容。展览通过文字配图的方式展出有关周代的宴饮制度,让观众了解到更为详细的古燕国饮食文化。
在今年,西周馆借“鼎天鬲地,受命北疆——北京从这里开始”新展开幕的契机,再次组织举办了燕国达人行活动。本次活动也是“燕国达人行”2016的收官之作。
在这里,燕国达人们参观了崇陵与泰陵,崇陵是清代光绪皇帝的陵墓。而泰陵则是清雍正帝的陵寝。
清西陵作为满族皇家陵寝,观众们在这里听讲解员讲述了许多有关满族皇家的历史知识。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本次活动的又一亮点,那就是相比之前的活动,此次文化旅行的打造更加全方位,文化内容渗透到活动的点点滴滴中,甚至连行程中的餐饮也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比如在满族特色的农家院中品尝满族菜品:蒸羊羔、蒸鹿尾、蒸香肠......
如今被大众所熟知的 “满汉全席”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荆轲塔是为古义士荆轲而建,又称圣塔院塔,塔建在荆轲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时荆轲馆故址,也是荆轲的衣冠冢。冢高34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
弘博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三地共同推进旅游“一本书、一张图、一张网”合作项目的背景下,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在挖掘自身馆藏资源文化内涵、推出创新展览的基础上联合三地博物馆、多家公司,跨界整合各方资源,将博物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通过创新为自身寻找到一条良性发展道路。这一做法对国内众多中小型、二三线城市博物馆的发展应该会有所启示。
图/文:阿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