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彝人的世界,你想了解吗?

2017-10-18 弘博网

延续千年的彝族民俗、令人震撼的古朴纯美、热情似火的彝族风情、内蕴深厚的彝族文化……



10月17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策划,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协办举行的《走进彝人世界——彝族文物艺术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拉开帷幕。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邓丽,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刘华彬,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志文,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莅临参观。



展览分为“五彩霓裳”、“匠心之作”、“万物有灵”三个部分,用云南、四川地区彝族的服饰、漆器、银器、宗教器物等200余件实物为主要展示内容,呈现出西南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五彩霓裳



“五彩霓裳”篇通过不同材质面料、款式花纹和工艺技巧的服饰和纹样,介绍了彝族服装饰品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发展变化。彝族服饰从仅以满足人们驱寒保暖、遮羞蔽体的需要为目的发展至今,不仅面料越来越好,花样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精湛,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审美成为彝族人对服饰的又一重要需求。



彝族服饰款式因年龄、场合、等级、地域、支系区别而不同,目前全国彝族服饰不同款式有300余种,通常按地域划分为:大小凉山、滇西、滇中、滇东南、滇东北、黔西北六大类。


匠心之作


“匠心之作”篇展出了55件具有鲜明彝族特色的漆器与银器。彝族民间工艺品包括漆器、银器、刺绣、彩绘、木雕等,在我国民间工艺中都是为世人称道的,尤其是漆器、银器更是独具匠心。



相传彝族漆器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早期彝族先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使用不易破碎的木、皮质器皿并得以推广,随后对木、皮质器皿进行美化修饰推动了彝族漆器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以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漆器工艺最为著名。



彝族银器种类丰富,除了常见有银佩饰,还有银制的酒具、餐具、装具、刀具、马具等实用器。彝族银器的纹饰雕刻一般使用阴刻、镂空、镶嵌工艺,日月星辰、花鸟草鱼、山川树木等自然纹样和各种几何装饰纹样交叉使用,刻画流畅,整体图案和谐。


万物有灵



“万物有灵”篇还原了彝族人民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彝族人深信“万物有灵”,他们把自然界的一切都人格化、神圣化,对宇宙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宗教活动主要是占卜、祭祀和巫术等。从事宗教活动的主持人有毕摩和苏尼,他们是人与神鬼之间的沟通者。此处展出了彝族举行宗教活动时,毕摩和苏尼所使用的法器、面具等。



本次《走进彝人世界》选取具有彝族代表性的实物进行展示,最大限度的表达彝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意涵,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展览使用幻灯片集中播放彝族服饰、节庆、手工艺制作、宗教仪式等图片,最大限度还原一个完整的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状况,也为观众参观提供更为整洁宁静的环境。




本次展览注重对彝族文化艺术元素的提炼,彝族“三色一世界”的色彩、服饰、漆器的纹饰等在展览中多有体现,使得观众在获取展览文化信息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视觉享受。展览中还有一首彝族诗歌,描述了彝族女儿出嫁时的情景。



彝族文化内涵深厚、特点鲜明、色彩绚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彝”——中国古代青铜重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以“彝”字命名今天的彝族,既是寄托对彝族丰衣足食、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也是对彝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而多彩的表达。


展览日期:2017年10月17日——2017年11月15日

展览地点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三层


网络上还有许多关于彝族的纪录片来帮助我们了解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展览为我们呈现的只是彝族的一部分,还有更多关于彝族的故事,等着你来发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61uqcjl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章资料来源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叶子


相关链接:

博物馆界新潮流来袭,看中国博物馆如何走好未来之路

名人故居向“活态博物馆”华丽转身

到博物馆去!近距离感受这个世界的“爱与和平”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