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漂泊他乡的瑰宝——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流失文物

2017-11-03 弘博网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中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介绍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阿弥陀佛大理石像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珍宝


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有两件是中国的顶级国宝。一件是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另一件是敦煌壁画,而这两件藏品也堪称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平常人难得一见。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创作,原作已佚,现存为唐代摹本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1860年,英军大尉基勇松(Clarence A. K. Johnson)将圆明园中所藏的《女史箴图》唐代摹绘本盗往英国。


女史箴图


树下说法图

唐代, 高139厘米,宽101.7厘米


这是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绘画作品中保存较完整、年代较早的一件。整个画面以红色为主色调,渲染出一种静穆庄严的感觉,释迦牟尼端坐中央,各位菩萨分列两侧,倾听佛祖说法。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中国莫高窟中遗书、文物一万多件,其中就包括我们在大英博物馆中看到的敦煌壁画。


树下说法图


在大英博物馆看中国历史变迁


“游世界,逛大英博物馆!”这句大英博物馆引以为傲的口号,恰恰是昔日大英帝国在全球扩张的生动写照。除了《女史箴图》和敦煌壁画,大英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等各种门类,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玉面神人像

新石器晚期,宽5.8厘米


这件玉面神人像极可能发现于湖北省石家河遗址群,据推断是巫师通天时所佩戴的面具,代表着当地尊奉的神的形象,为宗教祭器,是神权的象征。


玉面神人像


青铜双羊尊

商代,高43.2厘米


这件双羊尊铸造于公元前13世纪到12世纪,属于南方青铜器风格。它的形状为两只背部相连的公羊,双羊各探向一方,羊角弯曲,羊背相连托起尊筒,四只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撑。


青铜双羊尊


木质观音像

宋/金,高170厘米


这是一座真人大小的木质观音像,从造型上看依稀保存有唐代风格,观音的发髻高高束起,衣纹流畅,缨络华丽,表情安详而肃穆,并且通体施有彩绘。


木质观音像


大维德花瓶

元,青花瓷瓶


这对花瓶为大维德爵士所有,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 45 33605 45 15263 0 0 4434 0 0:00:07 0:00:03 0:00:04 4434这也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刻有铭文的青花瓷。


大维德花瓶


景泰蓝龙纹大盖罐

明代宣德(1426-35年),高62厘米


此罐装饰有威武的云龙纹图案,底部饰有莲瓣纹,罐上的文字表明这件器皿是在“御用监”的督办和资助下完成的。此罐原为一对(另一只现藏于瑞士苏黎世的Uldry Collection)。


景泰蓝龙纹大盖罐


粉彩花鸟纹卷云耳抱月瓶

清雍正(公元1723-35年),江西省景德镇


粉彩花鸟纹卷云耳抱月瓶是当时粉彩瓷的精品。此壶绘画装饰的细节十分出色,反应出这件瓷器属于宫廷供用和督造制品。


粉彩花鸟纹卷云耳抱月瓶



看到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感慨:这些瑰宝,何时才能归故里?


猪首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现在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觉醒,加上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近些年文物外流的情况有所好转,在外的文物也逐渐开始“回家”。但那些1860年至1949年间因战争、盗掘、盗窃原因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其“回家”之路仍旧漫长与艰难。


比如文章中提到的诸如“女史箴图”等珍贵文物,依旧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而不为国人所常见。因此,对于如何做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工作,我们应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大摸底,建立海外流失文物档案;与此同时,也要把好国门,防止新的珍贵文物流失比追索更加重要。


编者按:

其实,我国文物流出成为他国博物馆珍藏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大英博物馆中。譬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都有我国的文物作为镇馆之宝,这无疑是令人心痛的。虽然我国政府及民间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家和收藏家,正在通过多种渠道斥巨资去海外回购我国文物,但即便如此,面对数量巨大的流失文物,这一切努力却也都是杯水车薪。


鲁迅先生曾说,不能自保者也保不住祖先的遗物。比起已经失去的,不如保护好现存的文物,不至损毁、遗失、外流。守护拥有的,保护好自身,强大自我,民强国富就是最好的爱国。


整编自:百世伽德、世界艺术鉴赏库、中国文物网

编辑:言若 # Double L


相关链接: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美国博物馆联盟《卓越与平等》报告发表25周年访谈录

何慕文:我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有那些中国书画收藏的故事

推荐|南京博物院最新力作《中国书画文物修复导则》

参与和健康并重,博物馆互动设施也要注重“安全”

这个博物馆告诉我们粮食储存竟然还有这么多“套路”

活动|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

告别枯燥深奥,让博物馆成为有温度的交流空间

从收藏到开放,细数那些私人博物馆

这些困扰你的博物馆法律问题终于有了最专业的回答

科技馆又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会议 | 第三届全国教育文物研究学术年会——教育文物研究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博物馆展览进商场,跨界合作新潮流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