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天|综合性博物馆展览部实习记

2018-03-11 彭洁薇 弘博网


研二暑假,我在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的展览部门实习,跟随了一个临时展览从筹备到开展、撤展的过程。该展览是关于一位艺术家的纪念展,艺术家的家人已提供不少可供展出的资料,因此剩下的工作就是查找更多资料以补充展览内容,并确定具体展品、撰写说明文字,以及形式设计等。


实习期间,我看到了展览部门工作的庞杂和沟通协调的不易,但同时也体会到展览规划的无穷魅力。下面就是我在展览筹备阶段某一天的工作内容,以及点滴思考。


一天上午


上班后,展览的项目负责人向我布置了任务:查找艺术家生平资料以及他参演的影片资料,补充展览素材。这项任务不急于当天完成,只要在没有其他工作的时候陆续做完即可。随后,我在网上查到了这位艺术家的传记,其中详细记录了他的生平遭遇和艺术经历,我便着手将较为重要的信息汇总、整理出来,以备参考。


艺术家早年的工作照


虽然之前久闻这位艺术家大名,但我对他的生平其实并不了解。翻看传记后,我才知道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在初出茅庐后辉煌一时,却又在战争年代颠沛流离,在和平时期重获重用,又在动乱时期受尽迫害。他多年的时光在牢狱中度过,妻离子散,但他一直坚持乐观心态,也从未放弃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我想,如果没有参与这个展览的筹备,我可能不会有机会花如此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物,也不会看到一位艺术家如此精彩的一生。


刚整理出艺术家的粗略年表,负责人又向我布置了一项新任务:艺术家家人已将写好的照片文字说明发送过来,我需要通读这些文字说明,以对展品和展览背景做更多了解。另外,在布展之前,我也需要协助老师修改说明文字,使其符合博物馆常用口吻,最后还需校对说明牌。


艺术家与周总理的合影


一天下午


午休过后,我跟随负责展览内容和形式设计的几位老师去查看展厅情况。这一展厅的展柜和隔断都是固定的,因此每个在此举办的展览,观众行走路线都基本相同,只是细节布置上有所差异。这样一来,博物馆便不需为特展订做展柜,增加额外费用。


老师们观察了展厅的格局和目前状况,开始讨论此次展览的主色调,以及标题、前言和展品的大致安排。最后确定展览整体以深红色为底色,部分隔断则维持白色(当然还需重新刷漆)。书画等艺术品都置于四周展柜内,照片、海报等资料则悬挂于中央的隔断墙上。


回到办公室,又接到一项任务:核实艺术家家人提供的部分物品的尺寸,包括海报、照片等。数字记录的规则是纵在前、横在后,所有的尺寸都精确到0.1厘米,但如果刚好是整数,则不需写小数点后的数字。


艺术家主演电影的剧照


一天傍晚


当天傍晚,艺术家的家人来与馆方沟通展览具体事宜,老师们都需要临时加班,通知我也可旁听。双方主要讨论关于展览主题的问题,艺术家家人希望以艺术家诞辰百年为展览主题,以示纪念。但是馆方则希望此次展览不要突出艺术家个人,而应该以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为主线。经过商议后,艺术家家人同意以馆方意见为准。不过考虑到年轻观众不一定了解艺术家的故事,馆方也决定搭配展出艺术家生平介绍。


除此以外,双方还讨论了展厅空间、展品、说明文字、展览开幕式请柬样式、是否配备讲解员等问题。艺术家家人希望展览内容更加丰富,而博物馆也要从展览体例和结构角度出发,进行更多考量。不过,最终基本所有问题都达成共识,双方也确定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我则继续跟随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进度,协助一些基础事务。


艺术家主演电影的剧照


一天后记


除了这一天的工作,我还协助了布展、撤展等其他事务。跟随整个流程后,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展览部门工作的琐碎。展览筹办期间,项目负责人需要协调馆内各部门工作人员、艺术家家人、馆领导、还有工人、记者等各方人员,而向外馆借展品、施工、开幕式、记者会等工作也都要伴随展览筹办而同时进行。有时,某些工作在经领导反馈后还必须重新返工。一个崭新的展览就是在这种不断地商讨与打磨过程中诞生的。


不过,准备工作虽然繁杂,但筹办展览的有趣之处并不会因此被掩盖。每个展览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都在用特定方式讲述人类世界的一部分。作为筹办者,每接触一个新展览,都会有机会了解不同领域的背景知识,看到不同的人生与不同的风景。最后将素材通过创意结合起来,享受把无序的内容串成故事线、再经过设计师加工、变成艺术品的过程。这期间的每一个灵感、每一次创造都会带来内心小小的惊喜和感动。


当然,以上所说的展览魅力,只是我站在展览筹办方立场的私心,展览最大的目的还是将实物呈现给观众,提供观众学习知识、体验美感、丰富精神世界的机会,让观众有所收获。展览筹办者最开心的时刻,也许就是看到观众流连于展柜前,沉浸在展览所讲述的故事中,读懂幕后工作人员精心筛选出的信息,与展览产生共鸣的时候。这时,博物馆人为展览的一切付出也才具有价值。


开展后的展厅一角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彭洁薇

编辑:Mark仔



对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你有什么感受呢?

填写一份问卷,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也请将问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感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一天】

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


是否想过,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存在?
是否觉得,这日复一日的工作,干久了也会有些许倦怠?
是否好奇,那些圈子里的伙伴,究竟有怎样的工作状态?
是否困惑,这个行业有许多问题,却总是千头万绪理不清?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分享你对这个行业的点滴想法?

我们希望打开圈外人了解文博事业的窗口,
记录下这个时代文博行业的真实情况,
构筑起我们这一代文博人的记忆库……

弘博网推出【一天】目,搜集文博圈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日常,真实呈现问题,记录行业现状。现特向大家征稿:

征稿对象
所有关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人,包括但不限于:
1、事业单位(博物馆、考古所、文管所等各部门工作人员)
2、行政机关(文物局、文广新局等)
3、相关企业(展览、照明、展柜、运输等)
4、高校师生(考古、文博、文化遗产等专业)
5、关注博物馆事业的亲们(志愿者、博物馆达人、普通观众等)

稿件说明
1、我们希望能了解您的日常工作,来稿可做适当文学处理,例如一定的戏剧冲突、情景设置;
2、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改变了,谁知道呢?)
3、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唯一投稿式:news@hongbowang.net,

投稿请注明“一天”



相关链接:

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中博协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委会2017年度工作会召开

聚焦两会 | 免费开放,非国有博物馆,大运河……又一批相关博物馆提案公布

Bienvenue à Nice ! 来自尼斯的期待

妇女节特辑 | 多元共存,奋勇向前——今天我们对话了十位博物馆女性工作者

喜讯 | 想发文博学术文章?现在你有了一个新的选择——《文博学刊》开始征稿啦

博艺讲座 | 近期资讯汇总(3.8-3.16)

聚焦两会 | 关于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安来顺委员这样说

缺钱的连锁反应,英国博物馆的“囧途”

通知 | 听闻北京,感悟北京,“闻·悟北京”作品征集

博物馆学大咖说——复合性学科需要复合型人才

聚焦两会|从《政府工作报告》到提案建议,看代表与委员如何关心文博事业

够意外,够幸运——粤博第1200万观众的博物馆之旅

不了解博物馆免费开放?一分钟让你看懂!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