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初,在冰天雪地的内蒙古草原,两个蒙古族小姑娘,一个九岁,一个十一岁,她们在零下37度的酷寒里,同暴风雪博斗了一天一夜,勇敢地保护了公社集体的羊群。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她们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这个故事不仅在报纸上广泛传播,而且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谱成歌曲,写进课本,画成宣传画,成了对青少年进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当年龙梅和玉荣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蒙古族画家官布,作为在草原上成长起来的画家,他对深夜遭遇暴风雪的经历感同身受。他亲自到医院看望她们,慰问、采访、给她们画速写、素描像,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他心目中可敬的姐妹形象。官布先生以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作为题材,创作的油画《草原小姐妹》,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幅现实主义作品。
如今凝结着一代人理想的美术作品《草原小姐妹》来到首都博物馆展出,同时参展的还有官布先生的其他画作一百余幅。尊重官布先生的遗愿,2015年5月18日,官布先生的夫人萨沄女士将官布的油画、国画、素描速写、创作草图等共156件作品捐赠给首都博物馆收藏。萨沄女士曾经提出:“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更多地与观众见面,发挥它的作用。”
11月10日,“草原的色彩——官布捐赠首博作品暨官布绘画艺术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也来到开幕式现场,与大家见面
据中国西部画院名誉院长,也是官布先生的好友郭正英先生介绍,官布先生关注生活、关注民族地区、关注他过去生活与成长的地方。因为有生活,所以他的作品所反映的草原文化与风光,将草原最本质的东西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他还向像弘博网记者讲述了官布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80多岁时也在持续创作,一直在思考、构思,病魔缠身时仍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并说道,“官布先生对传统绘画艺术保持严肃的态度,他是继承传统的,始终坚持这样的艺术道路,是值得尊重的艺术家。”据悉这次展览共计展品117件,其中除了萨沄女士捐赠给首都博物馆的大部分经典油画画作,也包括《古北口雄姿》等晚年创作的北京风情、森林、草原等多种题材的国画山水,以及官布先生家属提供参展的一部分绘画精品。展品以传世杰作、京城撷芳、草原觅魂、艺海拾贝四个部分分别展示了官布先生不同风格、类别及历史时期的作品,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了官布先生的艺术人生。
据杨文英副馆长介绍,首博不仅让这些珍贵画作得到良好的保护,而且精心策划了这场展览。她说,“展览在具备展出书画功能的展厅进行布展,展厅采用馆内书画展览专用的展板,整个布置没有过多的装饰,以免影响大家欣赏原作。整体很素,以米白为主,包括说明牌全部使用黑和白两种颜色,在标题装饰淡淡绿色,映衬着官布先生是一位草原画家。”希望能为观众呈现的一个原本的展览,让观众在参展时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适合展出书画作品的展厅
展示大幅画作
黄雪寅副馆长也说道,这次展览在展出作品的同时,也有一些关于官布先生的生平及相关作品的背景介绍。比如草原小姐妹这些作品有素描稿,本来是不在捐赠之列的。但参考国外博物馆在展出大画家的画作时,会展出画家设计思路和创作过程等。我们在盘点展品过程中,萨沄老师非常配合,以80多岁的高龄忙着为我们找原稿,非常辛苦,我们也很感动。现在我们呈现的这个展览,也是捐赠的完整情况。
以小人书连环画的形式展示
弘博网记者就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相关问题,采访了首都博物馆杨文英副馆长和黄雪寅副馆长,一起听听她们的认识:杨文英副馆长介绍展陈思路
杨馆长:中国博物馆处在高度发展时期,博物馆藏品应该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的捐赠,尤其是现代艺术这一方面,毕竟历史藏品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在当代,博物馆为了明天而收藏今天的历史已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
我们在征集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是鼓励社会公众关注博物馆,为博物馆捐赠他们收藏的作品,使作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特别是一些大的收藏家,因个人爱好等原因有诸多收藏,但可能到某一阶段,家里没有更好地环境来进行个人收藏。从收藏家个人角度来讲,也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地空间进行展示,从而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作品,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去欣赏。这样的话,博物馆就是最好的收藏与展示单位,因为博物馆是非盈利的公益性事业。
我个人认为,收藏最后最好的方式是放到博物馆,能够让公众参观。我们办展一方面是回馈捐赠,另一方面也是让社会公众来了解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展览;一个是给予观众,一个要观众给予,这是互通的。黄雪寅副馆长和萨沄女士合照
黄馆长:这次展览也是对首博的一个宣传,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作为博物馆是如何对待社会艺术家、捐赠者和收藏家的善举的。我们要举办展览,制作图录,还有专门人员进行跟踪式的研究等等。博物馆是收藏和永久保存艺术品的地方,我们鼓励社会收藏家们捐赠自己的收藏和作品,这些也是我们举办此次展览的重要目的之一。
另一个方面是作为博物馆一定要回馈收藏家。这些画作都具有无限的价值,当收藏家将这些作品无偿捐赠博物馆时,作为博物馆首先要和收藏家成为很好的朋友,像家人一样。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自己的作品,当他们把这些作品托付给博物馆们的时候,其实是一种信赖。这种信赖使得在博物馆和收藏家之间建立了一个永远不会断的纽带,这些艺术作品已经成为我们之间持续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作为博物馆,我们要打破在象牙塔的概念,从馆舍天地走进大千世界,要跟公众结合,与收藏家广泛联系。在帮助收藏家的同时,也受到收藏家的帮助,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人都会有很多收藏,这些收藏品的流向非常重要。保护文化遗产,与社会收藏家建立友好交往,也成为博物馆的一份重要责任。“我在读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生活在那个年代可能才会理解为什么要拼死拼活保护不属于自己家的财产,这有一种信仰的东西在里面……” 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如是说。“我读小学的时候知道了这个故事,当时故事拍成了电影,学校组织大家观看,看完还要写读后感。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妹妹脚冻僵了,姐姐用身上袍子给妹妹包脚特别感人,当时眼泪稀里哗啦的。不顾生命保护公共财产,当时提倡全社会学习这种精神。”记者采访了自己60后的老妈~“我们家几代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小时候我母亲给我讲,今天也主要是陪她来现场看看英雄姐妹俩;我女儿知道这个故事,也反过来给我讲,我们都会被这种精神打动。” 70后妈妈说。“小时候就看过动画片,当时也很受感动。但是在我印象中,好像社会价值观也是有改变的,我长大一点了,就不是很推崇牺牲生命去保卫国家财产。好像这个故事背后还有故事,一些事实被遮蔽,真正的救人者无功,整个也是报道文学中很典型的案例。” 90后小伙伴说。“不明白国家的羊,为什么要用生命来保护? ”00后的小朋友说。
观众参观
博物馆作为保存人类智慧结晶的巨大宝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前进的智库,其实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迎合公众,在引导社会认知方面又能做些什么呢?在结尾处引用黄馆长在采访中回答记者关于“《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对不同代际的影响”问题作为结尾:
对于50后、60后来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记忆,是一种怀念与缅怀,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再鼓舞;对70、80后可能会有影响,但因为久远一些,记忆可能不是特别鲜活。一方面,我们是希望以此次展览,让当代年轻人了解这件事,了解这件事的时代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想法去理解当时的行为,这会有太多的猜测,而应该去关心、理解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时代英雄。因为当时的英雄行为是一种时代的代表,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时代精神,而不是去追究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用这种精神去鼓舞这个时代,让大家有正能量。
关于这个故事你有哪些特别记忆、这个展览你有什么思考?欢迎写评论,分享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