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名家 | 吉林大学史吉祥:博物馆观众研究的本质是对人的研究

2016-01-30 弘博网


博物馆观众研究的意义已被各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目前国内博物馆的相关工作现状如何,开展观众调查的主体、内容是什么,企业是如何参与的?本期弘博名家邀请多年致力于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史吉祥教授,请他谈谈多年研究心得。

目前中国博物馆对观众的认识处于初级描述阶段

➤弘博网(以下简称“弘”):
首先想请您界定下博物馆观众研究的“观众”是指什么人群?“观众”与“公众”的区别在哪里?

➤史吉祥(以下简称“史”):
简单来说,凡是关注博物馆的群体都可称之为公众,不论关注本地博物馆亦或是国外博物馆的受众,都是公众。比如说,你关注美国史密森博物馆的情况,那对于该馆而言,你就是他们的公众。那什么是观众呢?学术角度来说,观众就是博物馆真实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通俗来讲,实际上对博物馆存在参观行为的受众就称为观众。


➤弘: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的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史:
首先并非所有博物馆都开展此类工作。目前观众调查的主体主要包括博物馆、高校等单位,主要工作重点在于对观众行为的初级描述阶段。少数博物馆,像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进行观众研究的目的在于改进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或完善相关服务工作等层面。除了这些以改进自身工作为目的开展观众研究的情况,还有一类是从学术角度来研究博物馆观众,这类往往尝试通过从学术角度来解释博物馆运行背后隐藏的一些规律,比如:家庭观众在博物馆参观中有何规律性行为等此类问题。整体来说,目前国内博物馆的观众研究还是处于初级描述阶段。

展览设计不能凭感觉

➤弘:
观众研究与博物馆改进体验、互动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史:
目前基于观众研究的改进与提升还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博物馆都是如此。功利化的博物馆研究应该对于改进博物馆工作有积极意义,然而目前此类研究取得的成效并未如预期那般大。这里面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就展览而言,现在做博物馆展览的都是社会的展示公司,展示公司在投标的时候所写的受众分析基本都是从其他投标书上套裁过来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经过实地调查。而真正博物馆观众研究者写的观众调查报告和观众研究论著,其读者往往是博物馆内对博物馆观众感兴趣的一般公众服务人员。而参与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中的各类公司不会看什么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研究论著之类的文字,因而计缺乏理论方面的支撑,公司工作人员往往是凭感觉设计展览,自己拷贝自己。在设计历史类博物馆展览的过程中,通常观众进入的第一展厅是旧石器时代相关内容展示,我曾经问过很多公司工作人员是否了解观众对于旧石器时期的疑惑和兴趣是什么,大多数人表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设计展览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有针对性,了解观众的疑虑和关注点,不能全凭感觉。

观众研究本质是对人的研究

➤弘:
博物馆观众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如何?

➤史:
当下中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开展此项工作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例如为了满足博物馆评估的硬性指标需要,或者是解决具体博物馆的具体工作问题。对此我们不应否定,因为这一点也是接受我们调查的前提。但仅仅停留于这一阶段,就会有点目光短浅了,应该上升到更高层面非功利的阶段。没有功利性,不为了解决博物馆具体的工作,而是在一个更高层面。


观众研究本质上是对人的研究,人文学科都是与人相关的学科,博物馆也应注意到人的作用,意识到博物馆中人的行为意义,从而丰富对人的认识,这是第一步。研究是为了了解观众、走进观众、满足观众,然后提升观众,最终改变观众。通过改变他的思维、改善他的知识、提升他的行为修养,使人成为真正有意义的人。这也是博物馆的职能所在。


我们现在还无法总结出博物馆观众的规律性认识,比如全国北方和南方的博物馆观众各有何特点?抛开单个博物馆,全国各地区的博物馆观众的情况如何?中国哪个省的博物馆观众人口最活跃?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观众来自哪个省的最多?此类问题普遍缺乏答案,缺乏规律性的认识。1997年我曾研究过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我发现来自铁道线附近省份的观众较多,这其实反映了交通便利方面的因素。其实每个省的博物馆都应该有此类认识,全国的博物馆也是如此,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博物馆的发展。

可以有更多力量参与到观众研究中

➤弘:
目前国内除博物馆自身、高校以外,有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吗?国外的情况如何?

➤史:
以故宫、国博为例,他们也曾有过委托企业性质的公司进行数据处理的经历,研究方案仍由博物馆提供,研究成果也属于博物馆所有,目前国内博物馆由企业性质的公司来承担的调查工作仍然是极少数。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当地统计局下属的一个单位做过观众调查,但并未发表报告,目的主要在于为博物馆内部提供咨询使用。


美国的博物馆观众研究除了高校和博物馆自身组织做之外,主要是以公司专业化的团队来做,这是与博物馆的评估工作结合进行的。因为观众的体验和感受是检测博物馆公共项目工作水平的重要试金石,这类调查也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国外大学中从事博物馆教学的工作人员也较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开展相关的调查了,到目前已经持续大约70—80年。


►弘:
那么企业性质的公司可以参与到博物馆观众调查研究工作中吗?应该如何参与呢?

➤史:
以我们做的博物馆观众调查为例,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也存在准确性的问题。如果企业性质的公司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采集观众影像信息,快速地形成一套数据,供博物馆人使用,将大大节省这方面的工作强度。现在有些博物馆对观众使用身份证扫描录入信息,然后提供一张参观券(如国家博物馆),这样就可以积累大量的观众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等),如果再通过其他渠道(如博物馆展厅监控系统)获得观众的外部特征、参观路线,参观时间,驻足情况、亲子家庭成员的互动情况等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我们的研究就可以更加深入,数据采集方面这些可以由公司负责;数据分析,公司也可以设计相关软件参与其中。

博物馆专业学生的实习应该将观众调查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并予以坚持。目前全国高校有40余所大学设立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这些院校的本科生都有个实习问题,理论上说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参与到博物馆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比如收集品的保管,陈列的内容设计,公众教育等环节。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博物馆的一些部门,如陈列展览、保管部门的工作其实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一般不接受实习生,因为经验尚浅的实习生往往会增加其工作量,加重工作负担。只有公众教育这类存在讲解服务的部门可以吸纳实习生,然而博物馆相关专业的实习生毕竟不同于博物馆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员,所以在这方面来说有空隙,但是空隙并不大。实习生其实还可以帮助博物馆做观众调查,为博物馆改进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对博物馆而言,此项工作不存在风险,吸纳实习生的阻力也较小。而且观众调查是观众研究的第一步,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也非常必要。我们吉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博物馆实习一直坚持做博物馆观众调查,发表的观众调查报告国内最多,然而光我们一所大学的博物馆专业这样做不行,全国的高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都要在实习环节上进行观众调查,那我们就可以为博物馆界提供大量的观众研究素材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弘博名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