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涛:亚洲与当代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未来的方向

2016-04-09 许柏成 弘博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92psy89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普瑞兹克专席主任兼中国艺术总策展人汪涛


  导语: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最富盛名,藏品最为丰富的重要艺术博物馆之一。2015年4月,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新任亚洲艺术部主任兼中国艺术总策展人汪涛先生上任,汪涛先生曾任纽约苏富比高级副总裁兼中国艺术品主管,并任职过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在市场和学术上都对亚洲艺术有着深入与清晰的了解。2016年初,艺术中国对汪涛博士进行了采访,听他对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未来发展及中国艺术现状的判断。



  亚洲艺术与当代艺术是我们未来的重要领域


艺术中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被称为“万国博物馆”,关于亚洲艺术品的收藏是怎样的?您能否介绍一下关于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情况?

汪涛: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英文名字是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很多人会把它与另外一个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混在一起。最早在19世纪时,美国很多大城市都成立了Art Institute,分学院和博物馆两部分。到目前,大部分此类机构变成了学校或博物馆,芝加哥是屈指可数的留存下来的博物馆与学院都十分知名的城市。我们博物馆和学院的人事和部分行政方面是合在一起,但基本都是独立运作。我们会接收艺术学院的学生作为我们实习生,两者关系十分紧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亚洲艺术是非常丰富的,我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收藏中国艺术。

美国的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艺术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性的举动。它从原来一个比较单纯的博物馆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博物馆。这和当时西方的崛起,特别是美国的崛起都是有关系的。到目前为止,任何一家美国大型的博物馆,都有亚洲艺术的收藏。从这个角度来说,亚洲艺术进入美国博物馆标志着早期环球化的一个趋势。我们馆里本身的亚洲艺术收藏非常丰富的,涵盖了所有的门类。中国艺术藏品有近万件之多。在20世纪初期,收藏的主流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经典之作,我们也将其作为自己的重点。比如中国古代商周的青铜器,还有高古的玉器、传统的书画,这都非常重要。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门类就是中国陶瓷,因为中国最早在西方赢得大家赞赏和收藏的对象就是陶瓷,我们博物馆收藏的陶瓷在全美屈指可数。


19世纪中国清代丝织品


艺术中国:听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将建立一个新的亚洲艺术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未来总体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呢?

汪涛:您可能已经看到相关新闻报道,2016年新年伊始,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老馆长道格拉斯‧卓克(Douglas Druick)退休,由詹姆斯•容度(James Rondeau)继任为新的总馆馆长,他之前是现当代艺术部的主任。詹姆斯•容度在博物馆已经工作了20年,是美国非常有名的当代艺术策展人,也是很优秀的学者。他自2月16号起正式上任。从对他的任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趋势——詹姆斯•容度博物馆对当代艺术日益地重视。博物馆在此前四五年之内,做了大量工作,请世界上著名的咨询公司做了一个综合报告,决定了博物馆今后十几年的发展计划,我们称为“Long Term Plan”。这个长期规划把亚洲艺术和当代艺术作为我们博物馆发展的两个重要领域。他们决定这个计划后,邀请我来到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这个长期规划最重要的一步您刚才已经提到,就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要打造一座新馆。新馆不是完全脱离老馆,而是在老馆基础上请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来替我们设计。这个馆是把西方艺术、当代艺术和中国(亚洲)艺术进行联通,我们也说是要建造一座新的亚洲艺术馆。在美国建一个博物馆不像在中国那么快速,大概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把新馆建好。

艺术中国:我们通过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有很多与中国有关的文化活动,是如何策划的呢?

汪涛:我很高兴你提到微信公众号,我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后,发现博物馆的中文微博做的很好。但当时没有开通微信平台,也不知道微信是什么。我建议说我的中国朋友们都在使用微信,第二个星期他们就开通了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现在已然形成规模。观众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我们最新的消息,特别是与亚洲艺术相关的消息都是最先在微信平台发布。

今年是中国的猴年,我们本来在去年中秋节就想做一个活动,但在博物馆要策划一个活动还是需要花一定时间,所以我们就把重点放到了今年的猴年春节。一般春节活动需要表现春节气氛和体现中国猴年生肖的艺术品,于是我们在馆藏的藏品里挑选了一幅非常漂亮、有吸引力的清代丝织品。大家可以看见上面有一群猴在树上攀爬,它们正在打一个马蜂窝。我们知道“蜂”和“猴”两个字在中文里谐音“封侯”,有加官进爵之意。


皮埃·波纳尔 尘世天堂(Early Paradise)130×160cm 1920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


另外,你刚才提到“万国博物馆”,我们博物馆对任何文化、任何国家的艺术都有很好的收藏。我们从印度艺术、现代派的艺术里面,也找到以猴子为描绘对象的艺术品,然后我们就将这个活动串联起来。你看到中国艺术品中猴的形象时,了解文化的含义后,还可以拿一个导览图,顺着不同的画廊去参观。印象派大师的作品里也描绘猴子,探讨他们为什么画猴子;在印度艺术的展厅也可以看到石雕的猴子形象,猴在印度教中也是神的形象。这样就把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同时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今天年轻人关注世界,往往把目光投向东方


艺术中国:最近几年,欧美的博物馆及市场对亚洲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的关注甚越来越多,您认为这代表一种怎样的趋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汪涛:最近这十年的话,亚洲艺术的兴起在整个欧美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你可以看到大家对亚洲文化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中国艺术关注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这与我们中国的崛起是有关系的。今天年轻人对世界的关注,往往把目光投向东方。看到中国,看到亚洲地区一些新的文化,这是时代的一个潮流。从博物馆或者文化机构来说,也一定是反应了这种潮流。一是要让本国的人民了解东方,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大量中国游客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参观,他们希望在其它国家博物馆看到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东西。那么博物馆也把这个作为一个策略,来吸引从中国来的国际游客。这样就产生了很多互动,中国的文化、中国游客与当地居民、当地的博物馆产生很有趣的互动。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厅:古代瓷器陈列


艺术中国:您曾经在伦敦大学担任教授,又在苏富比工作多年,现在到了博物馆界。在您看来,西方市场和学术界是如何看待中国当下的艺术创作,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挑选当代的艺术家?

汪涛:我本身的经历是从大学里专门做研究的研究人员和老师,到苏富比这样国际性的拍卖行也算是一个商业机构中工作,现在再进入到艺术博物馆。这些角色的转换确实让我看到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目前,西方艺术博物馆对中国当代艺术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当代艺术,我们一般说的是1985年之后,完全用西方的语言、媒介来创作的艺术,比如油画、雕塑,这期间有大量的作品产生。这样的作品在博物馆中应该是在当代部门,就是它不是被亚洲部门所收藏。所以它们的收藏情况就不完全是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标准来进行判断的。亚洲部门或是中国艺术部门一般看你是否使用传统媒介,是不是使用纸、笔、墨,另外在美学理念、审美观中是否有传统的东西,现在叫做traditional based contemporary art,就是以传统为根源的当代艺术往往就不在当代部而是位于亚洲艺术部进行收藏。

这样的分割也有问题,很多具有当代性的作品在亚洲艺术的部门里不进行收藏,而我们认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注入了很多当代性的作品,当代部门又不收藏。所以我到芝加哥之后,与现当代艺术部的主任进行多次交流,决定我们博物馆今后的收藏一定是两个部门之间互相地合作,这样我们才可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了解除了用传统媒介进行创作,还有用西方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作品,这样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这基础上两个部门沟通后,我们的收藏就和一般欧美博物馆收藏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厅内部


  社会与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艺术中国:据您观察,对亚洲艺术品的收藏者主要是来自亚洲还是全球?

汪涛:现在对亚洲艺术品特别是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当然不同地区的收藏家有着自己的偏好。所以收藏家可能对亚洲地区,我们所说的大中国文化圈,即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部分的收藏有自己的特点,但对韩国、日本、印度、东南亚这些国家的收藏也开始进行了一些调整。所以说发展的势头是多元化的。从藏家来说,有很多美国的藏家对亚洲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非常感兴趣,也想深入了解、进行收藏。我想现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是国际化的,并不只是局限于某一地区的。

博物馆的收藏和市场对艺术的推广或者买卖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对博物馆来说,它不是要买现在最流行的艺术家作品。它收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艺术家的创新精神,是否给艺术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它不能是一个纯粹娱乐性的,或者说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有点意思,甚至是模仿抄袭外国艺术家的东西。这样的艺术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不是特别的注重。我们注重的是一些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在这里对艺术家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了解一个艺术家,不了解他的创作来源,也不知道他现在要表达的意思,就看不到他将来的发展,这样的话是不能去收藏他的作品的。

我觉得市场、博物馆、收藏家之间需要更密切的互动。博物馆能发现新的艺术潮流、对一些新兴、重要的艺术家进行收藏。另外已经写到艺术史里的作品博物馆也要进行收藏,我们在重建艺术史时,这些作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认为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在美国,大量藏家也是以博物馆作为一个坐标,博物馆的收藏对他们也会有一定影响。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潜力一定是非常巨大的,但不能说其中没有问题。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并不是一个国家强大了,你的艺术就会变得强大,这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发展轨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是基础,但并不是艺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艺术决策人也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更多思考。现在市场的力量也很强大,有时候会误导艺术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收藏界、博物馆和艺术家之间互相的了解、互动能达到何等程度,在什么样的程度上能得到政府或者说艺术决策人的支持,这就非常重要。

我希望在今后的五至十年之内中国当代艺术在自身艺术史中得到营养。现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以欧美作为主导,中国或亚洲的艺术家怎样在这样一个框架中有所突破,把中国艺术推到一个真正的高峰,还需努力。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正门


艺术中国:西方博物馆界对于20世纪以来中国水墨画的创作是持一种怎样的标准,和中国本土学者的观点是否有所不同?

汪涛: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在中国本土也经一些变化。我们知道从传统的宋元明清到20世纪,中国水墨画一直在发展变化,但也有停滞、发展状况不佳的时期。在我本人看来,最近20年中国水墨画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一些年富力强的水墨画家一方面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但同时又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传统,这里面就有一些佳作产生。欧美国家一直是以收藏传统绘画为主,在我们博物馆中也是以这一类叫做traditional based contemporary art的作品作为收藏对象。这其中我们就要弄清楚什么是正在发展中的传统,不是完全地照抄传统。在这里面它的当代性是什么,它所反映的思想和艺术语言是否具有当代性。我们如果能从这个角度考察,能发掘一批优秀的中国水墨画家。


  未来将在古代和现代与国内博物馆展开合作


艺术中国:您和国内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将会进行哪些合作?请介绍一些在您任期内将要策划哪些重要的展览。

汪涛:我目前要策划的一个展览和我原来研究的一个项目有关系,主题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我们现在已经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达成协议,2018年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要举办一个中国青铜文化的展览。展览正在筹备当中,我们要做一个新的目录,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一个阐释。我们从芝加哥的角度出发,也有一些与中国进行交流展的计划。2017年在上海博物馆,做一个美国现代主义绘画展。在2020年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一个展览,以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作为基础,这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在中国的展览。下一步,我们明年打算做一个能与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水墨艺术有关的展览,但这个计划还未完全成形,正在筹备当中,我们也在想用怎样一个独特的方式把传统与现当代的水墨创作结合在一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