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闲话互联网入口

2016-09-22 朱时雨 笔下求生

1.什么是入口?


几年前,我还在上一家公司做竞争与行业研究,那时候依然是PC时代,Mobile虽然正在起来,但远远没有今天的热度。我和团队问了自己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入口?尽管这是个已经被提的烂大街的词,但是我还是想回到原点去理解这个概念。


经过几番讨论以及数据验证之后,一些共识逐步被形成:所谓互联网入口,必须自己足够强大,同时要惠及他人,两个条件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个条件,自己足够强大。也就是说自己本身是个流量大户,坐拥海量用户。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就失去了成为互联网入口的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个条件,自己强大还不行,你还必须把你的流量分发出去,做雷锋,让大家能从你这里获取到用户/流量,其中大部分流量,你还必须免费给到人家你只能从一部分流量中收取费用


按照这两个条件,大部分号称入口的平台都不是入口。 淘宝是入口吗?不是。它的流量规模是足够强大,但是他的流量体系是封闭的,它封锁了外链,用户进的来,出不来,自产自销,所以它不是入口,而是一个强大的平台。


一些垂直的搜索或者中间页是入口吗?它们符合第二个条件,把流量带给第三方网站,但是本身规模并不足够强大,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入口。所以当去哪儿的流量日趋增长的时候,它正在成长为一个垂直入口,百度出于防御目的对其做了战略投资。


2.入口到底有多么强大?


PC互联网时代,在应用这个层面,只形成了两类入口,一个是搜索,一个是导航。而在工具这个层面,只有浏览器这么一个入口,在PC时代,用户所有的行为都在浏览器里完成,所以浏览器是“入口之入口”


那么,搜索和导航对互联网的流量分发能力有多强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开始研究,我们抽取了以T为单位的数据日志,分析互联网上每一次PV的refer,然后对这些refer进行分类汇总,发现一个非常恐怖又令人兴奋的事实:那就是在PC互联网上,超过三分之一的流量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搜索和导航带过来。换言之,如果第二天所有的搜索和导航站都集体挂掉,整个PC互联网超过三分之一的流量就没有了!在PV*CPM的收入公式下,甚至可以简单粗暴的翻译成互联网的市场盘子减少三分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起来的初期,每个人都在说要成为互联网的入口,他们要么是在吹牛,要么根本不懂什么叫入口,大部分时候两种因素都有。扪心自问,号称要做入口的你,能为了整个互联网带来多少流量福利?


3.谁能成为入口?


想要成为入口,一个是能力问题,另一个是意愿问题。


你可能会问:难道还有大平台自己不愿意成为入口的?当然有的。一个海量用户的平台,未必会成为一个入口。淘宝在PC时代无意成为入口,一个原因是其模式的变现效率足够高,用户进来之后,在体内造血已足够,变现充分,如果倒给别人,收点过路费,还不如直接促成交易更加高效,所以它缺乏在流量上造福他人的动力和意愿,相反,它自己是个流量黑洞,对流量有着天然的饥渴,要源源不断的从其他入口获得流量。相比之下,以免费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自己去做入口的意愿和动力则要强的多。当无法直接从用户身上获利时,对用户做二次分发来获利成为一个很自然、甚至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简而言之,自身的体量决定了你做分发的能力和效率,是否能直接变现决定了做分发的意愿和动力,大家可以拿DAU TOP 20的应用去对号入座。


从PC转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很多领域,原有的逻辑面临坍塌和重建。但在入口领域,我认为这两条的大的逻辑依然没有变。腾讯在PC端并不是入口型公司,体量虽然足够大,但依靠游戏和增值服务这两个变现效率最高的业务,它已不需要再把用户带给他人来收取过路费。而在移动端,它的领头产品是微信,卖增值服务这套做法在微信上难以直接套用,入口的意愿和动力大幅度提升,做好分发,提升分发的效率,也是它已经做了很久的事情。


4.移动端入口的终局状态是什么?


先给出结论吧:高频服务APP化,低频服务轻应用化


我一直认为应用分发市场是一个过渡性产品,类似于PC发展早期的华军软件园、中关村在线等等这些软件下载站。当PC浏览器成为上网的主要入口后,用户所有的上网行为都在少数几个浏览器里完成,用户不再下载新的客户端产品,这个市场便进入萎缩,唯一的功能是还在分发端游。 这个情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现,用户最经常使用的应用数已固定在二十来个范围内,Mary Meeker的最近的互联网报告里也披露了这个数字。几个安卓市场的日均分发量均在下降,用户新下载的主要来自手游的拉动,豌豆荚的估值大幅度缩水,如果在一个增量市场里,不至于这样啊,历史几乎在重演。在“高频服务APP化”这条路上,移动互联网已经走完了大部分的路程。


2012年的时候我有个错误的判断,觉得UC这类移动浏览器会面临衰落,错误根源在于过高估计了Native App的重要性,认为它就几乎是未来的全部。实际上,如果我们按照TOP 10应用来看,从2012年到2016年,UC的排名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还是在前十范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非高频的需求,还是会通过浏览器端来满足,长尾需求的总规模依然不容小视。百度最早在2013年推出的轻应用,在我看来,其实战略方向是对的,只不过这种“低频服务轻应用化”的过程,在一个高频服务里完成,成功概率更大,而搜索还算不上一个足够高频的需求。方向对了,土壤不适合,也很可惜。


相比之下,“小程序”的推出,在微信这块土壤里会更适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