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利用周末尝试了一次CO-CODING活动
新世相、千聊、网易最近纷纷刷屏贩卖知识,也被称为“新年第一波知识付费”的坑。很多时候,刷屏把更多的用户不断地卷入“流行”中,越来越多的用户连自己需不需要,值不值得都不知道,只知道大家都报名了,我也报个吧,再不报,好像就亏了什么似的。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怪。只有真正地明白人,才不会从众,你是那位吗?
这里让我想起了《疯传》里提到的几个原则:
社交货币 Social Currency
我们会共享那些能让我们显得更加优秀的事情
诱因 Triggers
顶尖的记忆,风口浪尖的提醒
情绪 Emotion
当我们关心此事时,我们会去分享它
公共性 Public
构建可视的、正面的事物
实用价值 Practical Value
如果有用,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分享
故事 Stories
以闲聊为幌子的信息传播
仔细想想,几个刷屏的知识付费,基本符合这几个原则。当疯传的东西,真的好吗?当大妈都在议论区块链的时候,区块链的红利,你还能享受吗?
在这个时刻,很多人把知识付费不知不觉中当成了消遣时间的娱乐活动,花费的钱,真的学到什么技能了吗?还是仅仅比别人囤积了更多的超负荷的知识?过段时间,不再新鲜,显得过时的知识。
知识付费是否只是抓住了用户对于知识的焦虑,付费获取而来的知识,真的需要我们去记住吗?这个时代属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当然,我们有更好的工具,比如搜索引擎,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搜索引擎了,记忆类的知识,其实不需要学习,我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其中的思想方法,而思想方法,是最难阐述明白的,也不是简单的“成为xxx套路”、“xxx易方法论”;更不是听场live,而没有亲身投入实践,就能够获得提升的;我帮你读,帮你选,帮你理解,读书会也只是个娱乐节目消遣时间的活动而已。
是否有朋友是这些情况:
在微信上被海报刷屏买了n个讲座;
在知乎上买了n次Live,还有私家课;
在得到上买课程,还分享至朋友圈,借此告诉众人,我一直在学习;
参加几次混沌大学,觉得自己很牛逼;
参加过几次早睡早起打卡群,对赌了不少的学习计划/坚持计划;
购买了不少的在线教育课程,一直没时间观看……
但你真的掌握了吗,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之中?
再思考下在线教育,如优达学城、网易云课堂、极客学院、万门大学们,优点是可以面对大量的用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缺点是不能实时解答用户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也没法实时地批改用户的练习内容,用户需要有耐心学习完视频,看似时间自由,往往付出的时间成本比视频本身的时间更长。
基于以上思考,
周末,MixLab 跟 学会GET 合作做了这款教育产品 CO-CODING ,我们希望,编程也应该像英语一样,是一项技能,普通用户也可以习得精髓,掌握其方法论。与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同,我们基于“兴趣”出发,教会用户用编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技能。从 9:30-16:30,我们一起完成了从0到1的coding实践,集合集体智慧,共享学习经验。
产品有3个特点:
EASY · FULLSTACK · CO-WORK
易懂 · 全栈 · 共同
课程易懂,0 基础都能上手,手把手教学,有问题当场解决;课程设置以全栈的解决方案为目标,不限于编程语言,从产品设计、数据获取、前端实现、后端开发,多平台开发;花一天时间,让用户线下共同参与,采用小型 workshop 的教学方式,强调个体学习与共同学习经验心的共享;
教学方式:共同学习
采用小班,workshop 的方式,手把手教学,当用户碰到问题实时解答,同时用户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帮助用户融会贯通。
教学技术:帮用户直观地记录学习心得及进度
免去环境搭建的繁琐操作,直接上手,并且帮用户在练习、学习过程中很方便地记录下自己的一些学习成果。
教学理念:错误中学习
把 python 的基础概念,各类函数的用法融入教学实战项目中,在实战中逐步介绍,练习。
本期内容:让机器自动答题
初学者容易产生的问题:
一个细微的差错,比如一个空格,一个标点符号,大小写、拼写错误;
固定格式的书写错误,比如 def、for 、if 的固定格式;
代码块的作用域的理解,比如函数内外的差别、for 循环内外的差别等;
初学者需理解编程的2组基本概念:
函数的定义与运行
变量的赋值与引用
*
关于公众号:
本公众号定期更新人工智能&设计&科技内容。谈点设计,敲点代码,偶尔创作点人工智能实验产品。
码字不易,开启新的打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