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耕文化元宇宙,Mixlab邀请你共创数字孪生艺术农场~~

Editor's Note

邀请大家关注Mixlab合作伙伴发起的#数字孪生艺术农场—《万境共生》,以“去人类中心化”的思维结合艺术家们的创作呈现宇宙共维的万境农业文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吨计划 Author 一吨计划


艺术家张钊瀛作品




我走进丛林

是因为我想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生活

以直面生命的本质

以验证我能否领会它蕴含的启示

以免在弥留之际

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地生活过


【美】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




2022年4月27日,威尼斯 -《第一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The 1st Annual METAVERSE Art @ VENICE》即将揭开帷幕!


元气 Genki▲


本次大展主题:《元气 Genki》,以元宇宙概念来实现跨文化、跨时区、跨地区、跨领域…自发性组织等系列跨界合作、科技赋能、开放宽容、平等自由、关心未来、实践环保、拥抱世界、充满大爱,智慧交互的各种想象与实验,通过云端持续链接更多来自世界各地近300位艺术家及团队。


“一吨计划”作为展览可持续合作伙伴,将联合多平台、多机构、多策展人、多艺术家及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打造全新线上线下持续生成的原创艺术项目: 数字孪生艺术农场—《万境共生》,以“去人类中心化”的思维结合艺术家们的创作呈现宇宙共维的万境农业文明。


open media lab





  万境共生



“文明的高度限制了人类看待宇宙的视角”,由始至终我们一直依存在宇宙的大括号里。


万境共生


本次一吨计划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于意大利与上海双城联动,联合多方策展人,艺术家,专家学者,技术机构的经验及智慧以跨维度,跨国界,线上线下“平行艺术”概念呈现,为观者带来以农耕文化开启畅想的宇宙农业文明:数字孪生艺术农场—“万境共生”


艺术家lazybackhome作品


据考,人类的农业诞生不过12000年,也正是农业的诞生让人有了长期栖息的能力并逐步发展出了城市文明。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100亿,城市人口将可能很快从50%增加到70%,当下与粮食有关的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而自古靠天吃饭的农业更是让我们了解个体在天体里的渺小与被动,我们对自身局限的认知及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产生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敬天爱人”,“以德配天”。而我们当下在谈的生态环保,“可持续”更多的是对“人”这一物种生存“如何可持续”的思考与践行。


艺术家lazybackhome作品


为什么是艺术?“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就是发生在作品中的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器具的可靠性是指通过器具进入一个世界,并同时通向属于世界的大地。比如通过一双农鞋我们便进入农民的世界,农民的世界也应为这双农鞋(器具)得以展开。”换句话说,正是艺术本身,使得我们能做到“通过”与“进入”。故这一次《万境之境》的呈现与其说是一个展览,更像是一场阿凡达式的畅游“进入”剧本式实验。以艺术家之眼“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为观者呈现平行世界中的“一千个人眼里的一千个生态农耕文明”


艺术家lazybackhome作品


而何谓“共生”?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一书中提到:经验不是主观性的东西,而是主体和环境之间践行交互后的结果。他的经验强调经验即是结果,也包含到达结果的过程。这一次我们在威尼斯的展期将会持续七个月之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预期不同的艺术家的创作将会根据环境与线下上海崇明岛“艺吨森林”生态进行交互,实时更新。尝试“主客观交融,主客观一体的立场。”


艺吨森林


在对现有农耕文化的知,农耕技术的行的知行合一语境下发生衍生,用艺术的表达开拓畅想宇宙农耕文明的五彩斑斓

我们了解星辰浩瀚,万物有灵,共生相联,生生不息,也深知自身渺小,而在明天太阳升起时,宇宙刹那间,或许我们会有更多惜得悟到,轻声说:谢谢,我来过。


文/陈熹





地球篇访谈:生态农场      




俞昌斌


上海乡聚公社 联合创始人

易亚源境(YoungAsianScape DESIGN,YASDESIGN)创始人

首席设计师       

美国景观师协会(ASLA)国际会员(No.776049)

1994-1999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景园建筑专业本科毕业


景观设计师、学者

景观作家、摄影师


ONE TON |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农场和您主要在做的事情?


俞昌斌:

我的农场叫乡聚公社。农场在崇明岛的建设村,总共差不多五亩地吧。北面的农田和花园,一米菜园围合起来差不多有1500个平方,是一个非常美的乡村。


我们在那儿种水稻、种菜、种花,去年组织一个活动叫千童花田,我们在农田里面挖了1000个花坛,然后让1000个小朋友在这里面种花。然后用这1000个小朋友种自己的花,组织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花博会。


乡聚公社 老屋


ONE TON |

您对有机农的理解是?你们是如何做的?


俞昌斌:

我觉得呢就是我们不要用农药、除草剂。我们用一些自然的农法,让食物是安全的,大家吃的很放心。而且我们就选用这个最好的稻米品种,选用它第一代、第二代的米种来培育。



ONE TON |

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启了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


俞昌斌:

2016年的时候我太太经朋友介绍机缘巧合,在建设村拿了100亩的农田。我其实对乡村是非常陌生,而且非常不喜欢乡村的。

但是2016年我太太做了这个乡聚公社以后,每个周末我们都过来,我慢慢的对乡村有了新的理解,越来越喜欢乡村。


我觉得乡村和城市其实是硬币的两个面。

城市非常的压抑但干净,混凝土的森林节奏非常快密度非常高,人的情绪很紧绷,压力很大。

而乡村是放松的、自然的,有草坪、大树、河流。节奏很慢,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很放松。

我觉得人的精神世界是要在城市和乡村互相过渡和转换的,所以农村是我的精神食粮。


乡聚公社的白天


ONE TON |

回归自然后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苦乐趣事?这是您理想的生活吗?


俞昌斌:

我经常会回忆起我们搞活动的时候,儿童的笑脸,还有本地乡村的百姓的笑脸。

这些像这些笑脸都是让我印象很深的。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然后他们可以在乡村很尽情的撒野玩耍啊发出很开心的笑声,每年到这个时候就想再来乡村儿、稻田里玩儿,我觉得这个是让我很快乐、很自豪、很开心的。



ONE TON |

如果有朋友想要来你们这边体验生活您有什么想给出的建议吗?


俞昌斌:

我非常欢迎家庭到我们相聚公社来住上一个周末、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乡聚公社能提供真真真实实的乡村生活,而且周边都是有乡村的老百姓在在一起生活的啊,你能在这里体会到真正的农村。

我认为小资的民宿生活,其实是把真正的农村给封闭起来,你还是在一个围城里。你感觉到还是城市,只不过位置在乡村,但实际上跟乡村缺完全没关系。



ONE TON |

疫情期间您在做什么? 


俞昌斌:

2020年我们组织了一个“稻田笑脸”活动,我们希望在稻田里面挖出一个新冠病毒,然后小朋友把这些病毒的形状割掉。

然后呢,小朋友在里面摆出戴口罩的造型,然后我们无人机在空中把它拍下来,希望疫情赶快结束!


“稻田笑脸”,2020


2021年,正好元宇宙的概念大热,我们希望通过稻田来表达元宇宙主题,让家庭和小朋友亲近自然到自然来,所以和他们一起在稻田里面割出了一个天蝎座。


这个星座就代表着宇宙阿,我们希望小朋友到宇宙中来,宇宙就是乡村的日常生活,不是在虚拟的世界里看手机。

“稻田宇宙”,2021








汤云连

野圃主理人


ONE TON |

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启了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


汤云连:

其实是因为人近中年,想要在工作和生活想要做一些改变。小时候在农村过寒暑假的经历,“自然”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更有安全感的环境也是一种憧憬,一种理想和情怀。机缘巧合下,最后我真的如愿租到了一块土地,这就是我与有机农场的缘起。


野圃,香草花田


ONE TON |

回归自然后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苦乐趣事?这是您理想的生活吗?


汤云连:

我是学计算机的,一开始我认为在农村务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没什么技术含量然而我把很多事情都想的太简单了。

这七年我们一直在拼命学各种学科,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做农业非常难。除了有情怀还得坚持,然后才有动力去学。在困难被克服的时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快乐的时候很纯粹,因为我们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是我理解的理想的生活。



ONE TON |

如果有朋友想要来你们这边体验生活您有什么想给出的建议吗?


汤云连:

大家一般对植物都很陌生,十个里面大概有八个小葱跟大蒜是分不清的。这很正常,城市里“自然”是缺失的。

在农场始终都是跟来这边的朋友建议他注意自然的细节,人在自然界里面该有的感觉。




ONE TON |

您对有机农的理解是?你们是如何做的?


汤云连:

有机生态农业更多的是理论层的事情,如果说到技术层还是得回到最根本的问题。

纯自然环境下去经营生态农业,它的产量跟质量是不稳定的,没法商品化,更多的是宣传推广一种生活理念。


鲜切农场的花,并没有切花公司那种温室中种植得那么好,但是他们让大家在自然中就能欣赏到花。同时农场覆盖社区,所以鲜花的碳里程排放很低,这种在地鲜花种植配送社区的模式能让大家在50公里以内、更近距离或者说零距离就能马上收到鲜花,环保有很多途径可以做,并没有统一标准。


野圃,屋后花园


城市的东西虽然看上去资源很多,但其实城市是一个荒漠,他什么都没有。

这次疫情让城市的荒漠原形毕露。相反疫情对农村人其实影响不大,因为都有地可以种一点东西吃。一点酱菜、咸菜就米饭,也能过一个礼拜。

但城市人不行,哪怕一根葱,都需要抢。安全感在土地上面,不在混凝土上面。真正的有机是生活,人类跟自然的一定是可持续的。









姜丽

童耕农场主理人


ONE TON |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农场和您主要在做的事情?


姜丽:

童耕农场是城市中心的迷你小农场,农场主要有各种蔬菜种植池,小小动物园,各种手工体验项目,运动项目等,我主要负责农场的日常管理运营,项目策划等。带着孩子们一起参与蔬菜农作物的种植,更直观地了解认识农作物,通过体验各种丰富的手工活动,节气活动等感受纯粹的农耕生活。



ONE TON |

您对有机农的理解是?你们是如何做的?


姜丽:

因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品尝的各种食物都觉得十分美味,我个人理解是当时的食物都是顺应时季而生,比较珍惜,所谓不时不食,不适不食。


我们的小农场会在合适的季节种符合时令的蔬菜作物,并尽可能丰富它的种类,在带领小朋友体验种植的过程中,让他们了解更多餐桌上食物原始的样子,甚至一起尝试采摘制作一道简单的美食品尝。



ONE TON |

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启了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


姜丽:

大概还是对小时候的相对纯粹的自然生活的想念吧,远郊的农场距离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课后回归自然的自由,也想尽自己的所能创造一个相对接近的环境给孩子们体验玩耍。



ONE TON |

回归自然后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苦乐趣事?这是您理想的生活吗?


姜丽:

在农场的建设初期,一土一木都是我们自己肩抗背挑,一花一草都是自己亲手种植培育。记得6月的大热天,最喜欢的是清晨6点早早起床去育苗,浇水,每天看到小苗长大,开花,结果,最开心最难忘也是一段最纯粹的时光。

如果不考虑世间烦事,最喜欢的事情可能还是在清晨的楼顶给可爱的小苗们浇水,松土吧。




童耕农场,小朋友们在松土


ONE TON |

如果有朋友想要来你们这边体验生活您有什么想给出的建议吗?


姜丽:

如果是大朋友,建议一定体验一下亲手种下瓜果蔬菜,亲自打理,参与收获,感受一下所谓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汗流浃背的生活。

如果是小朋友,那就在放学后来农场狂奔吧。


童耕农场


ONE TON |

农场运营至今您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姜丽:

向往的生活,一定是要经过各种尝试和努力才能拥有,希望在未来的任何时候,能够不忘记自己最初的和最终极的目标。



ONE TON |

疫情期间您在做什么? 


姜丽:

和大家也都一样,保障家人衣食生活和健康安全之外,也会想象一下这波疫情之后孩子们的身心变化,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和自已参与创作的渴求可能会更明确。所以在恢复正常生活后,我们能做些什么,可能是带着孩子们更多的参与到力所能力的劳动活动中,身体力行地理解农耕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童耕农场的小小农人








帅利

善油心生主理人


ONE TON |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农场和您主要在做的事情?


帅利:

善油心生品牌拥有着自营家族农场,经营至今已走过15个年头。我们一直坚持传统的农耕方式,做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让更多人透过食物去更加了解、认识关爱自然与生命。


善油心生农场的小灰鹭


ONE TON |

您对有机农的理解是?你们是如何做的?


帅利:

探索食材的旅程,是向大自然学习的精彩课程,大自然中的资源滋养着我们,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最温暖的襁褓。

我们传递美好的食物,希望大家透过食物更加了解认识自然。



ONE TON |

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启了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


帅利:

是内心对自然对土地的信仰,对大自然充满着发自心底的感动,热爱与向往。


善油心生,农田


ONE TON |

如果有朋友想要来你们这边体验生活您有什么想给出的建议吗?


帅利:

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农场的低碳生活方式,去和植物农作物亲密的接触,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用双手去拥抱大树,感受它的心跳,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切声香味……


善油心生,鸟类在森林里



ONE TON |

农场运营至今您的感受,以及疫情期间您在做什么?


善油心生农场延续至今希望更多的传递自然节气的美好与真实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爱护自然,珍爱生命,敬畏土地、敬畏传统。

在疫情当下大家多少会有焦虑的情绪,我们不妨让自己安静下来,慢下来,更专注的去投入到双手的劳动中,让身体和心灵都在前进的路上。为更美好的明天积蓄更多的能量,大家一起加油!


善油心生,田野茶台







沈绮

香樟苑主理人


ONE TON |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农场和您主要在做的事情?


沈绮:

我们农场坐落在上海市郊奉贤区青村镇陶宅村,是我的出生地。上海土地整治规划中提到归并零散田块、建设农田基础设,对零散居民点进行适度集中。上海土地复垦工作和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理起步于此阶段,耕地质量和数量得到有效增加。我父亲在1999年租下100亩农田用于农业种植,尝试了果树种植多年后,改为分区域多样性规划,设有鱼塘、虾塘、水稻田、树林共生管理,使其达到自给自足的可持续发展。在多年的耳濡目染中,我开始关注农场,并希望用更生态的方式助力农场发展,让更多人接受和理解有机农业的重要性。


香樟苑,树林


ONE TON |

您对有机农的理解是?你们是如何做的?


沈绮:

于我而言,有机农业单单使用有机肥是形不成循环的有机农业体系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如何管理小型农场使其健康有序发展,带动周围农民、大农户一起加入有机农业,推动适应当地的有机模式在地发酵,整个自然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需要保护和滋养。

两年前父亲的朋友想种植无花果,出于相同的理念,我们将一块水稻田给他做试验田,在丰收的时节邀请村民、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收获和有机种植体验。


香樟苑



ONE TON |

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启了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


沈绮:

疫情的暂停键让我彻底隔离在自然环境中,住在乡村、每天关注农场的变化,过上不时不食的在地生活。



ONE TON |

回归自然后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苦乐趣事?这是您理想的生活吗?


沈绮:

原本以为彻底过上了理想的乡居生活,却发现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没有除草机,手动拔草累得直不起腰;被吹倒的树,靠人力很难扶起补救。管理农场不是靠蛮力,但事无巨细得找出可循环机制,于是将农场的鸡、鸭、鹅轮番派上用场,清除一部分草的同时给土地施肥,观察和找对帮手事半功倍,这是我在农场生活学会的生活智慧。理想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我都接受和感恩,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并热爱。



ONE TON |

如果有朋友想要来你们这边体验生活您有什么想给出的建议吗?


沈绮:

如果想体验农场生活,希望朋友们放下烦恼尽情享受简单的生活体验,没有快递、外卖、餐厅、超市,一切来自劳动所得。或许是收获蔬菜的乐趣、一餐饭的慰藉、放空冥想的舒适。







黄宁宁

阿柑果乐园主理人


ONE TON |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农场和您主要在做的事情?


黄宁宁:

我半年前加入麦昆塔社区,成为其中一员。这个社区位于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我们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出发,为了探索更生态的食物,开始研究生态种植。也希望探索出系统修复乡村生态、联动城乡的模式。

我们的探索持续了三年,目前有了三个基础实验田:1.生态蔬菜的种植 2.生态水果(耙耙柑)的种植 3. 一个联动全国可信农人、食物生产者的食物生活用品电商平台。


麦昆塔,铁牛村村民


ONE TON |

您对有机农的理解是?你们是如何做的?


黄宁宁:

我现在生活的麦昆塔社区,也是一个食养社区,有一句话:我们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都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个部分。

我对有机农的理解也是这样,我们的果实吃下的每一口养料,也会成为它的一部分。

所以生态阿柑,不再喝农药、嚼化肥、吃甜蜜素,也不再使用除草剂,不会提前被摘下来存进冻库,而是吸收天然酵素和蚯蚓肥等生态养分,扎根于不断恢复活力的土壤中,与回到果林的花草昆虫为伴,在耐心的守候中饱满起来,阿柑没有「够大、够美、够甜」的KPI,只需要「单纯、新鲜、纯净」。这是我们对阿柑的期待,虽然还只是初期,但我们也在不断的努力。



ONE TON |

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启了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


黄宁宁:

在来到乡村之前的5年,我一直投身在环保事业里,在上海做了一个可持续生活品牌,在不断传递「我们每个人的改变,就能带来世界的改变」中,我看见了自己的并未改变,我常常过度加班、晚睡晚起、吃外卖、甚至不吃饭……完全没有践行可持续生活,甚至连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无法保障,我最终诚实地面对了自己:世界才不需要我改变呢,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

那就把自己种在土壤里,脚踏实地地创造生活,让自己重新生长出来吧。

从来到铁牛村,第一次听说有一群人从一颗柑橘开始发起了一场生态文化复兴,就注定了我把自己,从上海移植到2040公里之外的成都铁牛村,开始了这场「把我自己作为方法」的生态生活实验。


篝火晚会


ONE TON |

如果有朋友想要来你们这边体验生活您有什么想给出的建议吗?


黄宁宁:

喊着「要带动影响铁牛村 9900 亩柑橘林,燃起果农对生态种植的信心」口号的是我,但我其实是全村最不懂种柑橘的人。

还记得去年夏天我刚住进铁牛村,组织姐姐、嬢嬢们跳热辣的减脂操,想借此机会扎进这座村庄,跳到9月下旬,来跳操的人越来越少,多方打听才知道,姐姐、嬢嬢们家里都有大片的柑橘林,农时到了,她们都去「包柑子」了……那时我才意识到,不扎进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经济产业——柑橘种植——是不行的。

我很高兴我在创造自己的生活,我在最平凡日常的生活中改变自己,我已经在做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有机作物



ONE TON |

如果有朋友想要来你们这边体验生活您有什么想给出的建议吗?


黄宁宁:

今年春天,我们在铁牛村启动了全年52个「阿柑周末」,现在的每个周末,你都可以来铁牛村,在阿柑果乐园里唱歌画画、亲手搭建羊圈和鸡舍,在山水田野里一起徒步喝茶,在春末夏初的阳光下种荷花,在乍暖还寒的星空里生篝火……

五月起 ,我们还开启了「阿柑青年·牛人计划」,也邀请有志于乡野的你驻地铁牛村,无论你是牛人、还是牛人组织,来和一个蓬勃的未来美好乡村一起生长、发芽!

来这里生活,你只需要一个「把自己种下,让自己重新长出来」的决定,如果你在村里的生活遇到了难题,就再回顾一下自己的这个决定。






一吨推荐


· 影单



    "kiss the ground"是一部纪录片,探索了第一个可行的,低成本的方式来扭转气候变化通过土壤。如果处理得当,土壤有可能将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封存起来。只有一个问题:我们现代的、工业化的、以单作物为基础的农业正在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是进行碳封存的(“生物测定”)。但还有希望。一个由科学家、农民、牧场主、活动家和政府机构组成的激进组织正联合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场新型农业运动,称之为“再生农业”,这种农业可以增加土壤寿命、储存水和封存二氧化碳。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承诺——在太迟之前治愈世界的土壤。"kiss the ground"是一个解决人类最大挑战之一的故事。




    “不用农药,到底可不可以养活全世界?”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养活全世界呢?”《未来的收成》团队在非洲、亚洲、南北美、和欧洲四大洲展开调查,从墨西哥到日本,沿途经过马拉威、肯尼亚、塞内加尔、美国和欧洲的德国,以许多专家学者和各地农民在片中的见证为基础,观察到采用工业农业和开放农产品自由贸易造成的恶果。《未来的收成》还带领我们去体验世界各地的有机农业,无论就农学或经济学的角度,这些农作方式的效率都非常高,尊重生态,讲求环保,而且可以永续经营,绝对是未来农业的方向。




    只为了坚持对爱狗的承诺,约翰与茉莉这对疯狂夫妻索性来去乡下开农场!本片历时十年追踪,跟着这两位疯狂的梦想家和他们的爱狗,远赴乡间打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物种多样的开心农场。他们种植了上万棵果树,两百种作物,并畜养各种动物好朋友,包括一只令人难忘的猪妈妈艾玛,和她的公鸡男友油头。当农场的生态系统被重新唤醒时,他们心目中的完美世界,开始出现一连串令人难以预料的疯狂转变!



· 书单



    传授读者如何不靠农药、肥料,利用大自然正循环栽培出美味蔬菜。全书以清晰特写图片、插图,搭配浅显易懂文字解说,就算是新手也能轻松入门。 


  ●打造蔬果喜爱的完美土壤 

告诉您如何不用农药,毋须积极施肥,只要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就能让蔬菜根系发达生长,种出外型漂亮又营养的蔬果。 

  ●不藏私的达人栽植技巧 

您知道播种后踩踏土壤可大幅提升种子发芽率;番茄只要朝45度斜上方引导生长就能结出美味果实吗?关于专家的栽种撇步,本书皆有完整收录。




    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栽种指南,配合时令变换的栽种要点配合蔬菜特性的栽培重点。

本书在手,全年种出健康营养好蔬果!


想找本可以一本抵多本的种植蔬果工具书吗?不想看繁杂的长篇理论,只想立刻知道怎么把蔬果种好吗?就像是在看重点那样,希望有人帮你把种菜的重点通通标示出来吗?希望有人能够不只教你怎么种、何时采收,还告诉你采收之后怎么保存、怎么料理,甚至怎么吃好吃吗? 

如果以上是你的需求,那么本书十分适合你! 




    切花花园:Erin Benzakein是一位花店农民,是locaflor农场到中心运动的领导者,并且是华盛顿郁郁葱葱的Skagit山谷中国际知名的Floret花卉农场的所有者。


令人惊叹的花卉书:这本美丽的园艺书,以及全年开花,收获和布置华丽花朵的指南,为读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工具,以培育令人惊叹的花卉园,并利用其花朵和切花来创造令人惊叹的布置。它可以在任何场合为朋友,亲人和园艺爱好者提供精美的礼物!


弗洛雷特农场的切花花园照片这是同等的教学和灵感-一本花艺园艺书,上面充斥着郁郁葱葱的鲜花,并按季节安排了令人惊叹的布置。在这本郁郁葱葱的花书中寻找灵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