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脾虚、体湿、体寒的区别(实用健康自查)

2017-09-18 原始点疗法
教妈妈学小儿推拿,让孩子远离抗生素,少吃药,身体更健康!


脾虚、体湿、体寒的区别(实用健康自查)



从中医角度来说,好多脾虚的人,会致使身体肥胖、湿气过重。那脾虚的症状有哪些?相应体湿人群与寒体的区别在哪?下面就让我们一条一条来了解下吧!



一、脾虚的症状


所谓脾虚,为道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二、脾虚的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三、体湿的症状


体湿即为体内湿气,其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道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道医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道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每天早上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可判断体内湿气很重。道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四、体寒的症状


“体寒”,以道医看,大部分叫做“虚寒”,就是体质虚且寒。道医对于病情,可以用“八纲辨证”法说明,分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个八纲辨证,虚跟寒都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人虚寒。寒体质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虚就更怕冷了。长期处于寒性体质,女性会影响到生育、月经等,男性就会引发性功能障碍。


体寒是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交错而引起的症状,要想彻底治疗体寒,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并且长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防治体寒。身体中的热量大部分是由“肌肉”产生的,特别是通过下半身肌肉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体热的效果。平日里,可尽量用脚尖站立,拉伸拉伸手指,血液循环流畅了,体寒也就得到了有效预防。


轻度体寒症状:1)怕冷,手脚冰凉;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3)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4)面色暗淡,无血色;5)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6)睡眠质量差,睡眠浅。符合以上3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


中度体寒症状:1)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2)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涨;3)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4)皮肤干燥易干裂;5)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6)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中度体寒症状。


重度体寒症状:1)尿频尿液不易排出;2)下半身水肿严重;3)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4)起床时手脚发麻;5)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6)经常感到胃胀气。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重度体寒患者。


无论体质如何,认清事实,调理身体是首要的,如果是肥胖人群,先把脾虚调理好,身体也会跟着慢慢瘦下来。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阿怡(微信号:13751065804)


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

刮痧拔罐艾灸图解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保健方式,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知识。

肠胃调理百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用中医的方法,让肠安胃和,一起来学习吧。

点『阅读原文进入红枣会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