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马山:2018成就辉煌,2019准备这么干!

马山县广播电视台 微信号:mashan_tv
山水美如画  起鼓踏歌行

联系我们:0771-6822007

投稿邮箱:mstv007@163.com  



      2月26日上午,马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县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自英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谈及的2018年的成绩实事求是,对于2019年工作目标,思路清晰、扎实可行,让人备受鼓舞,催人奋进。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自英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务实奋进,努力推动“三大战略”落地见效,全力完成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成就辉煌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

财政收入增长4.0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



荣获

“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

“2017年落实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县”

“2017年度危旧房改造工作成效明显及考核评价优秀县区


硕果累累

连续四届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获评“自治区生态县”

获评“广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县”

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独创的“体育+旅游+扶贫”的马山模式获得广泛认可。

更多的“马山经验”在全区、全市得到交流、推广。


(一)补短板、强基础,脱贫实效更加明显。

全年整合扶贫资金10.75亿元投入脱贫攻坚,有20个贫困村、26410名贫困人口通过自治区脱贫摘帽核验,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91%。


一是扶贫力量坚强有力

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8256名帮扶干部下沉一线与贫困户同甘共苦、共谋发展。争取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连续3年每年额外给予马山8000万元的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并从选派干部、项目支持、优惠政策等方面实施13条倾斜帮扶措施,深度贫困村实现厅级领导挂点联系和市属国企帮扶全覆盖。使用好粤桂帮扶资金2930万元,5个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全面完成;马山电白小学在2019年春季开始招生,合诚社区、合福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实现就近上学。争取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市青秀区、经开区及市属13家国有企业帮扶资金3594.1万元,依托节赛平台筹集扶贫善款3170.9万元,凝聚了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在全市率先与南宁交投集团探索建设“扶贫加油站”,为扶贫“加油”。


二是产业扶贫取得实效

发放产业奖补资金4604万元,扶持2.1万户贫困家庭发展特色种养,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1.6%。投入2800万元创建46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直接带动1.22万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县7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


三是易地扶贫搬迁战果丰硕

强化“八包”责任落实,制定出台奖励机制和8个后续发展扶持文件,组织开展“60天搬迁入住攻坚战”,有序开展后续扶持、社会管理、拆旧复垦等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2.86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建成安置房5279套、搬迁入住21300人,完成任务数的100.4%,搬迁群众在干净整洁的新家度过了一个温暖祥和、欢乐喜庆的春节。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度和成效均排在全区前列,相关经验和做法得到自治区扶贫大督查组的肯定,《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进行推介宣传。


四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6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136个。硬化贫困村通屯道路89公里、建成砂石路87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实施饮水安全项目296处,8.9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90套,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541户,解决2323名群众住房难问题。实施贫困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27个贫困村1.06万户农户直接受益。


五是帮扶政策全面落实

全年落实教育补助资金4304.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1万人次。落实生态公益林补贴2107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822.9万元,覆盖3.4万贫困户。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实行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投入1300万元建立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机制,切实减轻贫困户住院费用负担。创建扶贫车间52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622人;定向聘用10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带动每户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7986元。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行“两线合一”,主动上门为578名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集中办理残疾证,确保贫困户、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有保障。


(金钗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二)抓转型、促融合,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好融合发展“组合拳”,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2.52:21.95:45.22。


一是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26亿元,增长5.5%。深入实施“质量兴农”工程,粮食总产量18.6万吨。深化开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新建100亩以上农业产业基地146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市级示范社5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家,广西沃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认定为“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建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8个,加快推进151个村级示范点,乔老河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称号,全县初步形成“乡乡建有农业示范园”“村村建有休闲农业点”的格局。“三品一标”认定工作加快推进,马山华锐生态农业公司柑桔生产基地获评“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马山里当鸡、马山旱藕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全县新增亿元企业3家、规上企业3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62亿元,增长30.51%,增速排在南宁市第一位。争取到上级工业奖补资金1082万元,撬动企业投资3.5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8.5%,技改投资增长47.2%。苏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博禄德电子有限公司新厂房建成使用,康巴科技有限公司顺利投产,新金德管业有限公司厂房主体完工,武汉华牧、畅旺木业等项目加快推进,园区税收突破千万元大关。


三是第三产业提速发力

体育+”马山模式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承办了2018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暨“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马山站)、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大师赛、“环广西·世巡赛”(马山赛段)、“营动中国”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大会、2017—2018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总决赛暨2018全国攀岩希望之星总决赛等国内国际体育赛事,被中国登山协会授予“2018年度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优秀组织奖”“2018年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比赛承办贡献奖”,成功打造了“环广西”皇后赛段。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马山站)、弄拉国际山地户外基地分别获得“2017年度广西体育旅游十大精品赛事”和“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已开发了30面岩壁553条攀岩线路,并建成2条大众化体验项目--飞拉达线路和2条溜索,具备了攀岩比赛、教学训练和体验活动所要求的设施条件,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发展攀岩特色运动、培养攀岩人才、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基地,获评“广西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广西五星级山地户外运动营地”。积极推进“攀岩进校园”工作,建成19所攀岩学校。成立首支攀岩国少队,35名马山籍学生入选国少队,队员马莹莹入选国家攀岩集训队,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

旅游发展特色彰显全力以赴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制定出台旅游产业奖补方案和扶持奖励办法,推动全县提档升星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4个、三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国家星级汽车营地3个,广西星级农家乐2个,三星级酒店1家,马山县特色民宿入选“2018年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风云榜”。马山县旅游集散中心、马山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环弄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月月生态体育旅游活动”持续带热乡村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02.65万人次,增长57.32%;国内旅游消费34.05亿元,增长52.7%。

商贸物流发展升温。名厦地王、红河商都、特色街区等品牌商圈日益繁荣。全县物流快递企业达45家、商业网点到266户,从业人员3700多人。扎实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建成3个电子商务平台运行中心,11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贫困村服务站点全覆盖,马山成为广西第一个天猫优品店覆盖所有乡镇的县份。


自行车选手们在弄拉最美赛道上飞驰(韦惠宝)


(三)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坚持“一线”工作法,强化土地、资金、服务等要素保障,狠抓项目投资。


一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调研大查摆行动,出台“1+13”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审批事项承接下放3项,取消10项,调整32项,新增9项;全面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实现709项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网上申报和预受理,上线率占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96.33%;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共梳理了各类办事证明材料71项;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同城通办”模式,实现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办理。在市行政审批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我县政务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和政务公开满意度均排在全市各县区前列。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县新设立个体工商户2077户,增长22.74%。


二是项目建设提质提效

深入开展“项目攻坚(服务企业)提升年”活动,全年共储备项目141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32个;争取到上级重大项目资金1.91亿元,落实项目融资贷款10.26亿元,依法征地2527亩,项目建设资金和土地供给有效保障。全年实施重大项目60个,2个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5540万元,完成率100.7%;15个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7.99亿元,完成率131.97%;43项县本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4亿元。积极推进贵南高铁客运专线(马山段)、周鹿至凤梧二级公路(马山段)、协合杨圩风电(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铁站片区、乔老河片区的规划建设,杨圩至上级二级公路主线路完工通车,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完成急诊综合楼、住院医技综合楼主体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用活贫困县IPO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粤桂扶贫协作优惠政策和自治区、南宁市支持深度贫困县政策,面向发达地区派出招商队伍10批次,举办和参加各类招商推介会6次,邀请区内外客商考察洽谈30多批次,意向签约涉及旅游资源开发、城市综合体、休闲农业、特色养殖等领域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61.94亿元。成功引进了湖北殷祖古建、武汉华牧等一批知名企业,全年完成区外境内到位内资4.5亿元,完成市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13%,增长40.18%。


(第十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招商引资暨扶贫协作项目宣传推介会签约现场)


(四)抓统筹、提品位,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坚持生态立县,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城乡发展承载力持续增强。


一是美丽县城不断提质

完成城西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组织编制城北(高铁)片区控制性规划、姑娘江两岸提升改造专项规划。年内实施8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8亿元。会鼓广场特色街区、姑娘江翻板坝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区合作、板伏片区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市政道路、威马大道东段道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镇北中学一巷排污排水、路灯安装和路面修复、姑娘江两岸亮化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县城环境更加亮化、净化、美化。悦恒天润城、云星·钱隆世家、德龙·威马商贸中心等房地产项目加快推进,全县在建房地产项目达9个,同比增长50%。持续加大“五乱”整理力度,始终保持打击“两违”高压态势,依法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整治违法占地面积3.65万平方米,“两违”季度考评成绩均排在南宁市前列。在南宁市“美丽县城”评比活动中,我县位列总成绩第一名。


二是乡村振兴稳步开局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加快编制《马山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谋划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10个领域161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6.1亿元。积极谋划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高标准编制乔老河片区约15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落实500万元前期工作经费推进该片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乔利拉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持续激发乡镇经济发展活力,百龙滩镇、古寨瑶族乡分别荣获“2017年度南宁市科学发展先进乡镇”“2017年度南宁市科学发展进步乡镇”。


三是乡村建设亮点纷呈

深入实施“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产业富民”专项活动,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完成改厕1.1万户、改厨1.25万户,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马山县荣获2018年上半年“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工作目标专项考评(县和武鸣区组)第一名,加方乡、古零镇荣获“十佳乡镇”称号,加方乡、古寨瑶族乡获评“自治区生态乡镇”;古零镇乔老村荣获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成为“首府南宁十大最美乡村”,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古寨瑶族乡本立村古朗屯分别入选“首府南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四是污染防治扎实推进

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信访件查处工作。持续抓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荒山造林3500亩、封山育林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27%,持续保持在南宁市第一位。全面推进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扎实开展气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及优良率排在南宁市各县区首位。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六朝水库速生桉移除改造工作,县级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境内主要流域姑娘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全面落实河长制,安排专项资金推进红水河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网箱清理整治工作,对红水河马山河段“四乱”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县各级河长共巡河3471人次,针对巡河发现问题进行河道整治153处313公里,河长制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乔老乡村旅游)


(五)抓改革、防风险,发展活力更加强劲。

聚焦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一是重大风险有效防控

认真履行地方政府属地职责,建立完善政府性债务资金“借、用、管、还”良性机制,广开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前门”,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后门”。充分研究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全年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8.67亿元,有力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范县级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坚决禁止平台公司为任何单位、个人提供担保和承诺偿债责任。


二是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阶段性任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达95.21%,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持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组织“农金村办”服务体系,累计建成133个“三农”金融服务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功创建了6个信用镇、60个信用村,授信农户78325户,贫困户授信金额10.48亿元。


三是谋划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理顺权责关系,着眼政府职能转变,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 


(六)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全年民生支出29.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04%,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一是民生实事扎实推进

全面完成区、市、县三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共28项70个子项;投资约9000万元的兴科供水工程全面投入使用,解决了县城供水及沿线乡镇和苏博工业园区等区域近15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红水河八甫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县金钗和都安菁盛、百旺近10万群众交通往来长期依靠渡船摆渡的历史。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0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9万元,带动就业375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荣获自治区人社系统集体二等功。


二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基础设施投入1.59亿元,完成各类教育建设及综合改造项目12项。全年创建各级各类特色品牌学校43所,其中民族中学、百龙滩初中、加方初中、古零中心小学等4所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学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高出全区13%、4.58%;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与南宁市同步运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目标;实施高考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普通高考再次实现“双百”目标,有2名考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率先建成集信息化管理、远程直播和录播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成为全区唯一的“三双计划”试点项目县。


三是卫生健康有效保障

加强医疗能力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等3家县级医院达到综合医疗服务能力二级水平,全县11家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卫生计生各项约束性指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古寨瑶族乡获评为自治区卫生乡镇。


四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扎实推进3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示范项目建设,扶持51支乡村社区业余文艺队,积极开展送戏下基层、进校园活动。加方乡上刀山下火海、古寨瑶族乡剪刀歌等民俗表演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永州米酒、永州鱼片、永州豆腐等列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积极打造马山壮族传扬歌成为马山文化的“第四宝”。我县壮族会鼓队先后参加2018年东盟“两会”宾客迎送活动、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迎宾表演活动及庆祝大会群众文艺表演活动,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调整由县委常委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全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南宁市马山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落实县领导信访包案制,推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制度。抓好农民工工资保障工作,解决被拖欠劳务费及工程承包金755.24万元。扎实推进平安马山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排在区、市前列,县公安局荣获自治区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县司法局加方司法所莫洪林同志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双拥优抚工作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顺利通过自治区双拥模范县考评验收。民族团结工作再结硕果,县人民法院、古寨瑶族乡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18年12月9日,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马山壮族会鼓迎宾表演队喜迎前来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

财政收入增长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力争实现1.97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6个贫困村出列和整县摘帽;

全面完成自治区、南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尽锐出战攻堡垒,在整县摘帽中展现新作为。

坚持把整县摘帽作为最大政治任务,举全县之力,尽非常之责,精准发力,精细落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发力打好“五场硬仗”

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攻坚克难,精准发力补齐短板。

一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继续实施扶贫产业奖补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5+2”“3+1” 体系,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确保全县特色主导产业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对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育,确保每个贫困村有3名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能人大户+农户”等模式,强化政策激励,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明确贫困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各个环节中的份额,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努力实现所有贫困村产业园示范园全覆盖。强化培育产业扶贫主体,加快建设“扶贫加油站”,继续培育认定“扶贫车间”10家以上,逐步把扶贫车间建设成“发展车间”“致富车间”。

二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把后续扶持作为工作重点,建好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采取转移就业、本地创业、园区务工、公益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支持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加快推进合诚社区、合福社区、鑫源社区等配套扶贫产业园建设,深化红旗湖社区与苏博工业园区“产城共建”,解决好2万多名搬迁群众的就业、社保、教育等后续发展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重点抓好县级5个示范点的拆旧复垦工作,每个乡镇启动2个以上镇级拆旧复垦推进点,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硬仗。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继续统筹整合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民合作社通过村集体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产业带动等多种方式兴办经济实体,规范对村级集体“三资”监管,建立健全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真正见实效,贫困户真正获得实惠,确保年底每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

四是打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围绕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弥补短板,补齐弱项。实施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改造提升37个贫困村的安全人饮工程,解决3.13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安全饮水全覆盖。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年内计划新建村屯硬化道路275公里、桥梁10座,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42公里。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通1.6万户有线电视。

五是打好粤桂扶贫协作硬仗。深化与茂名市电白区的交流协作,提升组织领导、产业合作、劳务协作、资金支持、人才支援和携手奔小康实效。重点抓好对口帮扶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帮扶项目精准落地,帮扶资金精准见效;推进电白—马山已签订协议的4所学校、3间医院和2个企村结对帮扶工作;依托电白区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马山县的沉香种植规模,发展龟鳖养殖产业;以粤西马山农特产品专营店为平台,精心组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到电白等地宣传推介马山优质农特产品,带动更多马山农产品进入广东市场。


精细落实扶贫保障政策

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持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覆盖面,让每个贫困家庭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技术。把劳务经济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年内计划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2000人以上、转移就业1000人以上;依托粤桂劳务协作平台,促进富余劳动力到电白区等地务工就业。精准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严格落实“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开展好“送医下乡”“免费义诊”“免费体检”等活动,推动健康扶贫由注重“救助”向注重“预防”转变,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落实好农村低保、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政策,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人口,精准识别确定农村低保户,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继续为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开展上门评残鉴定服务,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把三、四级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护理补贴对象范围,助力困难残疾人同步进入小康。


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村聚集发力,在帮扶政策、力量、措施上倾斜,合力攻克“困中之困、贫中之贫”。统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扶贫资金,对深度贫困村给予专门支持,确保每个深度贫困村投入的扶贫资金不少于300万元。重点推进14个深度贫困村安全饮水,进一步突破山区群众饮水用水困难;完成81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按建设成本对极度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额补助。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深度贫困村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增减挂钩、跨区域合作、扶贫车间、扶贫加油站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利用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跨区域培育产业或开展跨地区创业就业、劳务输出、人才引进等合作项目。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极度贫困户每户安排1个公益性岗位。继续争取挂点企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扶,积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构建极贫户长期稳定脱贫的帮扶机制和政策体系,确保2019年计划摘帽的5个深度贫困村顺利实现脱贫。


全面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强化支撑保障。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压紧压实县处级领导、乡镇、部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结对帮扶责任人“六级责任”。强化县级财力保障,用足深度贫困县财政金融政策,确保财力投入与攻坚任务相适应。进一步拓展粤桂扶贫协作、东风公司定点帮扶作用,动员组织更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不断凝聚全社会攻坚合力。

严格对标对表。切实抓好中央、自治区扶贫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及各类督查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确保件件有落实,条条有整改。全面对标国家、自治区脱贫摘帽考核评估标准,精准施策,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村级脱贫攻坚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县级项目库,形成县、乡、村“一盘棋、一本账”,确保县、村、户、人四级达标。

把握统筹推进。统筹兼顾户脱贫与村退出、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突出均衡发展,确保不留“死角”。建立完善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考核办法,扎实开展脱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着力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切实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2提质增效兴产业,在融合发展上谋求新进步。

紧紧围绕“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的总体思路,持续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

力促特色农业深化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农旅互动文章,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快推进自治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12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5万吨以上。深入实施“10+3”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巩固提升旱藕、桑蚕、金银花、黑山羊、里当鸡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沃柑、澳洲坚果、阳光玫瑰葡萄等新兴产业,力争年内新创建200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20个以上,种植旱藕8000亩以上、桑田3.5万亩以上、金银花4.8万亩以上、糖料蔗5万亩以上,养殖黑山羊12万只以上、里当鸡600万羽以上,推广种植新品种1万亩以上。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力争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家庭农场20户以上。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武汉华牧一期尽快落地投产,扶持本地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年内新增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力争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面积2000亩以上,完成里当鸡自治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马山黑山羊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升级打造环弄拉“陆路上的漓江”、“瓜果飘香”蔬果采摘等一批精品线路。坚持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扶贫产业示范园和田园综合体统筹推进,务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挖掘打造一批深受游客青睐的新热点,力争年内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区4个,乡级示范园11个,村级示范点39个,确保到2020年实现“乡乡建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村村建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点”的目标。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做好平台、做大增量、做活存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提升园区支撑能力。不断完善苏博工业园区交通、能源、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着手启动园区二期土地征收工作,拓宽园区发展空间。积极探索试行“飞地园区”共担共享机制,加快解决园区“有土地没有项目”的难题,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园区集聚,力争年内实现园区新增入驻企业3家以上。

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按照“新开工一批、续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满产达产一批”的思路,盯紧看牢一批工业重大项目。主动争取上级技改资金,大力支持广厦建材、和发强纸业、远洋工贸等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鼓励支持南华糖业持续调优产品结构,提升产值效益,探索发展工业旅游;指导支持广西博禄德电子有限公司利用贫困县IPO绿色通道尽快实现上市;加快推进金德管业、畅旺木业等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抢抓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 出台一系列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清单,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力争年内新增规上企业2家以上、限上企业1家以上。

加快延伸产业链条。立足于马山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和林业资源优势,发挥祖昌门业、博禄德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补齐拉长做强产业链,加快打造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协调推进协合杨圩风电(二期)项目及状元、苏仅等风电项目建设,培育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以现有碳酸钙企业龙头,积极引进市政管道、化妆品、玻璃胶、建材等一批碳酸钙产业下游企业入驻园区;依托一系列体育赛事平台,吸引体育装备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进驻马山。


巩固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

强化体育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深化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质发展特色旅游。深挖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品牌价值,加快推进马山全域旅游发展。突出抓好“三区一带一中心”的提质升级和深度开发,加快推进大弄拉石漠化国家公园、中国玄河景区、红水河旅游区、弄尧生态康养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推动生态旅游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产业、星级农家乐、乡村民宿奖补政策的撬动作用,推动旅游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力争年内四星级酒店项目成功落地。拓宽宣传营销渠道,主动融入“马上大”“马上来”“环大明山”等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加快与忻城、上林、都安、大化等周边县构建“桂中山歌文化”旅联体,持续办好“月月生态体育旅游活动”,不断拓宽旅游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接待旅游者550万人以上,实现旅游消费38亿元以上。

深化优化“体育+”马山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深化与中国登山协会扶贫协作关系,引入市场商业运作模式,全力筹办好“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环广西·世巡赛”(马山赛段)等重大赛事活动,进一步做大做精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品牌。加快推进乔老半岛汽车营地和亲子体验、运动休闲、娱乐消费项目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美食一条街等休闲旅游项目,积极开发山地探险、攀岩、露营、休闲养生、红色教育、生态康养等新型体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在马山停下来、留下来。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持续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统筹推进邮政系统服务“三农”综合平台和农产品产销联盟建设,加快建设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马山县服务中心,推广“万讯七子”线上线下模式,力争年内全县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村级覆盖率达90%。加快民生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在购物、餐饮、医疗、家政等领域提供便捷服务。依托贵南高铁客运专线和大厚码头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谋划推进传统物流业由单纯仓储货运向全物流产业链升级;整治提升县城物流市场,有序推进县城物流中心、苏博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红水河马山港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逐步把马山建设成红水河中部和贵南高铁线上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3放开放活促发展,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将项目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着力抓项目、促招商、优服务,以项目建设稳增长,用深化改革破瓶颈,为实现加快发展增强后劲。

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活动

继续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机制,坚持周督查、月调度、季点评,力促提高项目建设速度,全力以赴上项目、扩投资。着力破解项目融资、用地难题,保障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积极盘活土地存量,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从“资金等项目”持续向“项目等资金”转变。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动向,重点围绕生态功能区、脱贫攻坚、革命老区及乡村振兴等核心规划,深度谋划和储备一批项目,形成有梯度、有支撑的滚动项目库,争取列入自治区、南宁市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27个、总投资48.73亿元。重点完成杨圩至上级二级公路、公安局两所迁建项目等7个项目,扎实推进周鹿至凤梧(马山段)二级公路、周鹿爱旗至大化三级公路等6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古零镇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马山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二期)项目等5个项目,扎实推进国土、城建、交通、旅游、农林、水利、民政、教育、卫计、公安、食药等一批县级重点项目。全力支持配合推进贵南高铁客运专线(马山段)项目建设,以高铁站建设为契机,以高铁商圈为核心,高起点规划布局、高质量开发建设,再造一个马山新城,加速迈向“高铁时代”!


开展产业大招商攻坚突破年活动

充分利用马山区位、平台、政策、资源、生态等优势,健全招商引资制度,用活招商引资激励办法,落实“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专题招商、强力推进”招商模式,学好用足用活贫困县IPO绿色通道、粤桂扶贫协作及自治区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围绕休闲体育、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工业项目、新能源产业等策划包装一批吸引力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重点做好攀岩特色体育小镇、乔老河片区、高铁片区、旅游集散中心、星级酒店等的包装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年度实际到位区外境内资金5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强化项目落地服务意识,力争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项目占比达20%以上,上一年度签约的项目开工率达50%。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

紧紧围绕全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百日攻坚行动部署要求,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改善政务环境和要素环境,把优质服务贯穿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着力提升服务项目质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行政审批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公共资源教育等实行动态管理。持续推进“354560”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落实项目审批“五个优化”“五个简化”政策措施,推动“多评合一”“方案合审”“多图联审”,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推行线上“一网通办”,提升服务企业效能。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各项改革部署,结合实际、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更好发挥改革引领作用,破解发展难题。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深化中央税制改革、预算管理改革和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升金融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加强“政银担企”合作,为中小微企业引入更多金融活水。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力争年内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2万亩以上。从严从速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切实推动农地非农化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室”和农村信用“四机联创”工作。

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机构改革。认真按照市委、县委确定的机构改革方案,有序、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优化部门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健全联系服务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工作制度,建立重点扶持民营企业清单,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持续抓好降本减负系列政策落实,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将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公共服务事业项目。依法保护企业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让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4共建共享美家园,在城乡发展上开创新局面。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布局,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协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建设美丽县城

有序推进城北高铁新区、大同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铁站站前广场综合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文旅小镇、县城姑娘江两岸提升改造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土特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会鼓广场提升改造暨文化旅游美食特色街区二期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落地开工。计划投入资金4.6亿元以上,实施20个城建项目,重点实施旧城中心区市政道路维修、路灯改造提升、排水排污管道治理和县城建筑垃圾消纳场等项目。服务推进在建房地产项目,持续推进银峰商贸城、城西片区开发、威马大道东段道路改扩建工程和糖厂至高铁站道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及配套建设,推动县城向西扩面、向北拓展,不断提升承载能力。以“美丽县城”建设为抓手,强化城市色调、街道立面、建筑形态等方面的引导管控,结合江滨生态公园和文化旅游美食一条街等项目实施,不断提升姑娘江沿岸的美化亮化水平和特色民族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风貌和独特气质,扮靓城市颜值。持续加大对“五乱”现象的整治力度,严格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依法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从严治理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让县城道路更加通畅。


打造特色小镇

统筹推进东、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有产业、颜值高、效益好”的特色小镇。中西部乡镇要充分发挥土地连片、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的优势,以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华星果蔬产业示范区和永州菜根谱农业示范区为带动,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基地;东部乡镇要依托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结合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建设和乔老河片区开发,不断挖掘资源和特色,打造以农耕体验、休闲观光、运动养生、户外体育、民俗文化展示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加快古零市级特色小镇建设,推进攀岩小镇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打造集运动娱乐、旅游体验、休闲度假、主题商业、教育培训、产业集聚于一体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继续支持永州镇实施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小镇、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发展澳洲坚果种植,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当地林业企业发展,着力打造周鹿“坚果小镇”。引导社会资金扶持特色小镇建设,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农业大镇、旅游名镇、商贸小镇和民族文化乡镇,让特色小镇成为城乡融合新载体、产业升级新平台、县域经济发展新高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贯彻实施《中共马山县委员会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六项行动”,多方统筹整合资金,分年度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10个领域161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坚持试点示范推进,紧扣20字方针和五个振兴要求,集中力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乔利拉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确保年内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按照“一带两核三区”的总体规划布局,高起点推进乔老河片区开发建设,年内全力争取筹措8000万元以上资金,重点推进农业、水利、交通、旅游等21个项目,逐步把乔老河片区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泛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农业、民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广西最美乡村群、广西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全面启动“幸福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乡村建设成果,集中开展“幸福乡村”“三美”专项活动。大力推进“十镇特色、百村示范、千屯升级、万屯整治”创建工程和“村屯整治”助推乡村生态振兴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部分村庄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抓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任务,全面完成自治区级试点白山镇民族村龙河屯、市级试点古零镇羊山村白米屯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治理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支持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充分发挥农民工创业园、贫困村“扶贫车间”等平台作用,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新型农民培育体系,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服务型、发展型村级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让古朴的乡村焕发新的生机。


5护山护水保生态,在绿色发展上续写新篇章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力打好“青山保卫战”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快绿色廊道、公共绿地、山体公园建设,推进生态景观整治和修复;围绕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持续抓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产业兴林、防火护林、绿化造林“五林护山”,完成植树造林2万亩以上。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应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好“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开发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让马山的山更绿。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认真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六朝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速生桉清退和水锦水电站退出销号工作。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开展江河湖库“四乱”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深化农村水环境、非法采砂、非法码头堆场、船舶违停、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六项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红水河马山段的治理与管护,重点开展姑娘江等水体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乔老河河道整治项目;全力做好兴科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及全县饮用水源地调整工作,大力提升水环境监管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体系,完成苏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建设古零、林圩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力争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让马山的水更清。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深化工地、道路扬尘综合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依法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加快划定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区域和时段工作,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力争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让马山的天更蓝。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重点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与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管控工程,让马山的土更净。


6严防严守化风险,在安全稳定上取得新成效。

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力营造领域更广泛、人民更满意的生产生活环境。

严防安全发展风险

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继续推进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确保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特种设备“三个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切实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严保债务金融红线

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持政府性债务全口径预算管理,妥善处置存量,严控债务增量。整合全县行政资源和资产资源,推进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构建国有资产资源高效经营大格局。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依法联动制裁“老赖”行为,持续稳定金融秩序。


严守社会稳定底线

坚持共建共治,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马山”“法治马山”建设,纵深推进“七五”普法工作,继续推进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开展“扫黄打非”“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遏制违法犯罪势头。强化领导包案机制,积极妥善化解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创新网格化管理,构建城乡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力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公共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不断减少。


7用心用情办实事,在民生改善上交出新答卷

突出民生福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加强教育事业

整合安排资金5亿元以上用于教育事业。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扎实推进白山镇中心幼儿园、马山县红旗湖小学、白山镇第三初中等5所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县城第三高中、里当中心小学分校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教师提质增量工程,计划招录教师178名,深入推进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进农村教师支持计划,激励农村教师安教乐教。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确保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98%、91%以上;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扎实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以上。继续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4%以上。实施第一期提升高考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提高高考质量,为马山培养更多优秀学子。


加快建设健康马山

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推进县乡医联体建设,着力提升诊疗服务水平,推进县乡、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每个乡镇都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持续推进县人民医院内科后勤综合楼、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建设,力争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开工建设。继续落实“村为主”机制,加强计生利益导向优质服务,全面落实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扎实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广西健康产业示范县、国家级健康促进县。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脱贫攻坚持续融合健康发展。设立宣传文化事业专项资金,抓好民族文化传承和利用,推进地方史志工作,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申报工作,立项建设马山壮族传扬歌展示馆。加快完善乡镇、社区和村级公共文化场所,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和文化下乡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努力把财力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力争全年统筹整合财政资金30亿元以上投入民生领域。全面落实自治区、南宁市下达我县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着力办好23项县本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一批老百姓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建设对党忠诚、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定政治立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执行县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打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干部队伍,切实提升政府各级干部发展经济能力、攻坚克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等能力,打造学习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畅通各类监督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力推进行政决策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加强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执法,完善督查问责机制,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纠正乱作为,打造法治型政府。


强化担当作为

从马山发展的最根本利益出发,瞄准工作目标,立足事业发展,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环境改善,不断谋求惠民之策、创新之举、推进之道。实行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双促进,坚决整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三难”及“中梗阻”等不良风气,强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大力倡导“我负责、我来办、马上办”的作风,坚持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扑下身子比作为,齐心协力谋发展,打造服务型政府。


坚持勤政廉政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使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保障公共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范杜绝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县政府及部门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打造廉洁型政府。



来源:马山县广播电视台

编辑:蒋谭鲜

审核:王宏璇


往期精彩回顾



*【聚焦两会】马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唐咸兴讲话 谢显术主持 张自英 韦佳出席

*【聚焦两会】政协第十届马山县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2018创新亮点工作】乔老村依托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荣获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正能量】马山首例!百龙滩男子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省外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