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大石山区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来看看县长张自英在会上分享了马山的哪些好经验
山水美如画 起鼓踏歌行
联系我们:0771-6822007
投稿邮箱:mstv007@163.com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狠抓特色产业快速发展。3月13日,全区大石山区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百色靖西市召开,总结推广一批好经验好做法。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区坚持把产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发展,成效卓著,这些成绩集中体现在自治区编写并经鹿心社书记亲自审定的《大石山区扶贫产业发展实例》中(其中,马山县加方乡琴让村旱藕产业,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本立村金银花产业,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青龙村马山黑山羊产业,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等四个扶贫产业列入其中);会议还印发了《各市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亮点清单》(其中,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养殖场+合作社+中心户+贫困户“模式,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攀岩特色小镇”农旅融合发展,古寨瑶族乡本立村古朗屯休闲农业助增收等三个亮点工作列入南宁市2018年十八个扶贫工作亮点清单之中)。截至2018年底,35个大石山区县“5+2”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达80%以上,基本构建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我区这一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之一。
会上,方春明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广西将产业扶贫列为我区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之首,将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列为我区脱贫攻坚“五场硬仗”之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各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石山区产业扶贫取得新突破。
方春明强调,大石山区发展扶贫产业大有可为,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强化龙头带动,培育发展品牌,加强产销对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防范化解产业扶贫风险,坚决打赢大石山区产业扶贫这场硬仗。要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强化资金支持,加大科技人才支撑,深入挖掘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确保大石山区产业扶贫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为推动全区产业扶贫取得更大成果作出积极的贡献。
会上,县长张自英代表我县作了题为《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 扎实打好大石山区产业扶贫硬仗》的经验交流发言。发言中,张自英从马山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大石山区特色优势产业、如何推进大石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如何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脱贫增收三个方面做了介绍。“马山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的经验在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马山是左右江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区县,也是南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石山面积占56.7%。建档立卡贫困户2.37万户9.44万人、贫困村75个。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自治区、南宁市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在区、市关心指导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把大石山区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不断推进大石山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马山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大石山区特色优势产业?
面对“九分石头一分土”的自然条件,结合马山东、中、西部实际,我县编制出台多个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对全县11个乡镇产业发展进行精准定位,选择发展耐瘠、抗旱、产量高、效益好的多种特色种养项目,全县旱藕、桑蚕、金银花、黑山羊、里当鸡、香牛等特色产业种养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建成了30个“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生态综合示范村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马山如何推进大石山区特色产业发展?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石山地区产业发展缺土地、缺资金、缺技术等瓶颈。
2016年率先出台扶贫产业发展激励办法,奖补扶持7.8万贫困人口和有关经济组织发展种养。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将之前还未纳入政策范围的竹鼠、牛、羊、鸡等特色养殖产业全部纳入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为农户筑起特色产业发展“防火墙”,装上“避险针”,有力助推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1.6%,全县7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其中,羊山村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达到27万多元,并实现了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贫困户、帮扶干部与发展产业合影)
二是示范引领产业扩面增效。我县按照“扶小扶弱扶脱贫”的思路鼓励贫困户“多种多养多挣钱”,按照“扶大扶强扶品牌”的理念鼓励龙头企业“带贫减贫能双赢”,全县近年来扶持培育593个新型经营主体、成功创建了46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2018年带动2400多户、9100多名贫困人口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甜玉米加工)
三是强化人才资金支持。我县充分用好南宁市连续3年每年额外给予马山8000万元的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和对马山实施的13条倾斜帮扶措施,以及额外选派挂职的127名优秀干部,齐心协力沉入一线共谋扶贫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好58名科技特派员和263名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建立了17个科技示范基地,为大石山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支持。
(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第一书记周福波进屯入户走访贫困户和困难群众)
四是率先建设“扶贫加油站”。用好用活南宁市支持深贫县贫困村产业用地倾斜政策,创新采用“飞地”模式,与南宁交投集团成功合作建设“扶贫加油站”。全县年内计划新建“扶贫加油站”3座,带动10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40万元以上。如加方忠党村、里当龙琴村、古寨民乐村等3个贫困村将产业发展资金注入板伏“扶贫加油站”,将获得投产后前三年内经营利润的80%,实现“扶贫加油站”为扶贫“加油”。
扶持引导全县75个贫困村各建立1-3个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形成了多种产业扶贫模式。例如古寨瑶族乡古朗屯是出了名的“石头缝里的贫困村屯”,着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在“合作社+农户+旅游”模式的引领下,不到三年时间,该屯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翻了两番,成功“让石头戴上了金帽子”。
马山如何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脱贫增收?
一是“产销结合”促进农户增收。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定工作,大力引进武汉华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企业农产品加工年贡献产值超过4亿元;在易地扶贫搬迁点、贫困村培育一批“扶贫车间”,直接带动2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依托粤桂扶贫协作,引进“万讯七子”等知名电商消费平台,为贫困村开设线上致富商店;牵线搭桥促成本地企业与中信国安“南北合作”,马山农特产品实现进城入京销售;全县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2018年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发展到148个,绿色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如古零镇小都百屯通过走“土地租金+劳力薪金+旅游公司股金分红”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乔老村整村脱贫,并获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我们创造性地把农业、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统一推进,通过建设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持续举办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探索形成的“体育+旅游+扶贫”马山模式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刊播。近三年来,全县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接近40 %,助推全县实现38个贫困村摘帽,7049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20.22%下降至2019年初的5.91%。马山先后获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马山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力促脱贫攻坚的做法和成效获得了国扶办、区、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机遇包含精彩,创新成就伟业。马山县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落实好春明副主席讲话精神,积极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坚持党建促脱贫,紧盯今年全县脱贫摘帽总目标,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来源:百色台 靖西台 县委宣传部
编辑:蒋谭鲜 韦连红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