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锋引领瑶乡聚合力 脱贫攻坚古寨换新颜——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从大石山区里闯出脱贫路


因为贫困发生率从27.5%下降至0.51%,2019年9月,马山县古寨瑶族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乡党委书记覃庆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近年来,覃庆华和乡党委、政府一班子同事为使瑶乡旧貌换新颜,采取多种举措,将党员先锋模范的执行力、民族团结的凝聚力、第一书记的创造力、致富带头人的带贫力等四力合一,团结一致,引领瑶乡冲破大石山的禁锢,为古寨脱贫攻坚闯出了一条民族团结的好路子。


金银花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向党员先锋模范要执行力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是南宁市三个民族乡之一,位于马山县东部,全境均属喀斯特地形地貌,全乡2.1万人口中,壮族人口占66.96%、瑶族人口占32.6%,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27.5%,7个行政村为贫困村。由于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传统种养都搞过,缺技术缺水行路难,没搞成,大家信心都没有了。”从2008年起担任村干部,后任加善村党支书的韦汉勤说,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几度遭遇挫折,大家逐渐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

2015年11月,覃庆华到古寨瑶族乡任党委书记,在脱贫攻坚的精准识别环节,他走遍全乡260个弄场,发现不仅仅是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同样严重,脱贫的内生动力普遍不足。如何转变思想,团结当地瑶胞及其他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成为覃庆华面临的难题。

彼时,这个难题也摆在了古寨瑶族乡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充分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还得从党员先锋模范入手,让群众享受到实惠、看得到希望才行。”古寨瑶族乡乡长蓝云说。会议确定了“生态立乡、旅游兴乡、产业富乡、平安稳乡”的发展思路,选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花,平地粮”的经济模式,开展“精准扶贫争先锋·千山万弄党旗红”主题活动,以党员为核心力量,组建发展生产先锋队、服务就业先锋队、移民搬迁先锋队、生态补偿先锋队、教育扶智先锋队、医疗救助先锋队、低保救助先锋队和项目建设服务先锋队等8种党员先锋队和80支先锋队伍。各先锋队工作由简到难,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族团结政策,让乡亲们从中尝到甜头、收获信心。

截至2020年4月底,80支先锋队1000多名队员,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花,平地粮”的经济发展模式植入了9个行政村260个弄场中。先锋队员们用好用足民族政策和扶贫开发两大优惠政策,先后争取资金2.5亿元,投入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瑶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座座“致富井”让瑶乡有了安全饮水。




向民族团结要凝聚力


古寨瑶族乡民乐村古珠屯贫困户蒙加瑞因伤致残,其爱人患骨质增生,两人都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养点猪、鸡维持一家5口生计。3年前蒙加瑞的女儿考上大学,“雨露计划”帮助解决了部分学费问题,但每月800元的生活费依然造成家庭开支陡增。庆幸的是,2016年以来,古寨瑶族乡党委书记率领发展生产先锋队和项目建设服务先锋队进村,帮他争取了贴息贷款资金,及时发放以奖代补资金,并请来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蒙加瑞养殖肉猪。目前他每年出栏的肉猪超过20头。得益于政府村村通硬化道路的好政策,当地解决了大山阻隔、客商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的“老大难”问题,蒙加瑞的肉猪出栏后,能够便捷地送往山外的市场,让他一家的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

2016年以来,古寨瑶族乡累计实施贫困村通屯道路项目53个,全乡9个行政村均已修通符合脱贫摘帽标准的通村道路;累计实施人畜饮水安全提升项目118个、成功打出13口水井,全乡所有村屯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所有村屯均已通电通网。蒙加瑞一家脱贫了,这对许多身体健康的贫困户触动很大,一些贫困户主动联系先锋队员,问计脱贫致富之路。“‘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扭转,大家对脱贫有了积极性。”古寨瑶族乡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罗庆天说。该乡2016年发放奖补资金到户1144户277.93万元;2017年发放以奖代补补助1022户265万元;2018年帮助贫困户申请发放以奖代补补助414.0730万元,惠及全乡贫困户1869户;2019年帮助贫困户申请发放以奖代补补助共587.728万元,惠及全乡贫困户1991户;2020年一季度,帮助贫困户申请发放以奖代补补助834.0839万元,惠及全乡贫困户1589户。

乡亲们从各级党委政府的少数民族脱贫惠民政策中获益,对未来的小康生活有了更多憧憬。“大家下定决心,团结奋进,和全国人民同步脱贫致富奔小康。”古寨瑶族乡党委书记覃庆华说,党委班子经过研究后,决定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锋示范系列评比表彰活动,近三年来,全乡共评选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5个、示范屯28个、示范户54户、示范岗18个、先进单位3个。先锋模范的示范带头,凝聚了2万多瑶乡群众的心,成为瑶乡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实基石。


蜿蜒盘山路,盘出幸福生活。古寨瑶族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乡3户 以上的村屯均已全部修通3.5米宽以上的水泥路。




向第一书记要创造力


2018年初,黄铁生从共青团南宁市委到古寨瑶族乡古棠村挂任第一书记。当时,古棠村的“精准扶贫争先锋·千山万弄党旗红”主题活动正在起步,根据古棠村的实际情况,黄铁生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商议后,通过举办流动夜校,进村入户讲解以奖代补、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训种养技术等扶贫政策,将党的好政策送进古棠村的家家户户,党旗也在古棠村的14个弄场飘扬。该村还举行了最美系列评比活动,组建剪刀山歌文艺队,传承瑶乡先民优秀文化。“这些活动激发了村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为我们的生态鸡养殖产业、种桑养蚕产业、皮具制品扶贫车间、金属刨光扶贫车间的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黄铁生说,2019年古棠村产业收入超过30万元,数十名贫困户从中受益。


“流动夜校是一种创新,工作成效很好,我们班子研究后,决定全乡推广流动夜校模式。”古寨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黄向熙说,乡党委根据古棠村的经验,结合全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流动夜校的工作制度,截至2020年4月底,该乡共组建“新时代流动夜校”46个,覆盖率100%,累计组织开展培训25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1万余人次,有效将政策和知识转化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2016年以来,古寨瑶族乡共有15名第一书记、40名扶贫工作队员驻村,他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各自在原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推出30条创新工作方法,成为古寨瑶族乡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先进“武器”。



黄铁生(左二)在田间与群众讨论产业增收情况。




向致富带头人要带贫力


“脱贫致富带头人根植于瑶乡,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带贫能力,乡亲们的增收才可持续。”古寨瑶族乡乡长蓝云称,2016年开始,该乡通过内部挖掘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5年末,在广州市闯出一片天地的潘兴运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并选好了鹰嘴桃种植项目,计划在加善村的高山上种植。加善村村干部韦汉勤得知消息后,立刻告知乡党委书记覃庆华。覃庆华立刻找到潘兴运,商谈项目落地举措。在覃庆华的帮助下,潘兴运很快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00多亩山地,海拔近千米的山上也很快修通了道路,拉好了水电和通讯网络,不到一年时间,潘兴运创建的云上瑶乡鹰嘴桃农场初见雏形。2018年8月,农场产出的鹰嘴桃畅销全国;2019年桃花开时,在古寨瑶族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农场举办加善村首届桃花节,引来游客到云上瑶乡赏花露营,现场举行的鹰嘴桃预售活动收款近50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古寨瑶族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帮助农场复工复产,如今云上瑶乡鹰嘴桃农场的桃树已结硕果,潘兴运和入股、务工的20多名贫困乡亲期待着今年共享大丰收。

像潘兴运这样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古寨瑶族乡共培育了52人,该乡的金银花、桑蚕、土猪等10余种生态特色种植养殖业得到盘活,该乡还依托产业成立村民合作社9个、专业种养合作社35个,旅游等第三产业合作社8个,“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下一步瑶乡的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根植于古寨瑶族乡的36个合作社从特色种养业、旅游业等产业中获利超过1000万元,5000多名壮族、瑶族同胞每月人均从产业链上获益超过1800元,逐渐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源:南宁日报

编辑:竹 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微信号:HC_zhuxi


往期精彩回顾


*微视频丨央视《决战脱贫在今朝》聚焦南宁马山:有了收入 有了奔头 脱贫就在家门口

*广西马山:摘帽并不是终点!

*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

*瞭望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鹿心社 奋力谱写广西发展新篇章

*桃子大丰收,他们却愁容满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