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90后第一书记何德蓉:一腔热忱修致富路 领百姓步康庄大道
在马山县加方乡琴让村南部,一条弯曲的砂石路横绕山头,把相隔一座山的上榄屯和下榄屯连接起来。
“现路通了,三轮车、小汽车可以通行了。我们不用翻山越岭过来收种玉米,串门走亲戚也方便多了。” 住在马山县加方乡琴让村下榄屯的农户曾克良忙完农活,准备骑着摩托车沿着刚铺好的砂石路往回家的路上行驶时,看到前来采访的记者高兴地说。
2018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南宁市税务局干部何德蓉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了驻村扶贫工作,以满腔热情开启了驻村帮扶工作的生涯,那时的她才23岁。
行路阻塞 修路念头燃起
“这里的山路曲折险峻,与我想象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美乡村、小桥流水、道路畅通有很大的落差。”这是琴让村留给何德蓉的第一印象。如何得到村民的支持和信任,顺利地开展工作,这让年仅23岁的何德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琴让村地处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大石山区,交通僻塞,土地贫瘠,人均耕地面积0.59亩,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全村共有17个自然屯235户8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5户460人。对于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初来乍到驻村的何德蓉感觉压力特别大,她晚上曾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了好几回。
驻村后,何德蓉脱下了漂亮的裙子和高跟鞋,换上了轻便的运动装,穿上了便捷的运动鞋。为了得到村民的信任,她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走访了全村17个自然屯,同村民沟通交谈,如今何德蓉学会了当地常用的壮语方言,还听懂学会了群众喜欢交流的桂柳话。渐渐地,村民们与何德蓉稔熟起来,大家都把她当成无话不谈的贴心“闺女”和知心朋友。在多次入户走访中,何德蓉倾听到了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了解到上榄屯和下榄屯两屯村民多年以来受困于路的苦恼。
多年以来,两屯老百姓只能通过爬山越岭进行劳作或驾车绕道行驶十多公里的路程进行运送东西或走亲串门。
脱贫攻坚工作,要改变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先把通往上榄屯和下榄屯最后一公里的路修好!何德蓉发誓:不完成修路任务,决不收队回城。
调整思路 寻良策找资金
有了修路的想法后,何德蓉多次组织村两委对修路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实施方案。
她撰写了建设通屯路的申请书上报给乡镇政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修路申请提交后却石沉大海,三个月过去了,还迟迟没见审批下来。
面对群众企盼的目光,何德蓉在一次次萌生畏惧退缩之念时,心中掠过一丝丝的隐痛,同时修路的坚定和执着也在这位女书记心中滋长。
何徳蓉调整了修路的思路,她来回奔波,主动向后盾单位南宁税务局、帮扶单位马山县政协以及县扶贫、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寻求帮助。经过多次沟通联系,29.7万元的修路经费终于有了着落。
克难攻坚 圆群众修路梦
几经周折,修路资金到位后,新的矛盾和问题接踵而来。修路涉及到部分农户的山林地,一些农户三天两头跑到村委反映林地占用补偿问题。个别群众甚至以修路破坏两屯风水为由,强力阻挠道路施工修建。面对如此棘手的由修路引发的系列纠纷,何德蓉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开会商讨对策,同时,她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何德蓉的不懈努力下,“闹事”阻挠修路的农户思想疙瘩全通了,两屯群众表示支持拥护修路。
笃定坚守 领百姓步康庄大道
路通后,当地群众劳作出行更方便了,脱贫致富的意愿更强烈了,内生动力也更足了。群众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积极发展生产,在山头在地里种上了旱藕和玉米。两年来,在何德蓉以及村两委成员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优化调整产业,村里发展了旱藕加工、种桑养蚕、蔬菜种植等多个产业,帮助群众实现了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高,从2018年至今,琴让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万余元。
“在何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越过越好。”下榄屯贫困户曾光美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虹陪(实习)
编辑:竹 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微信号:HC_zhuxi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马山:来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的脱贫小故事
*好消息!马山古零镇上榜南宁市第二批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名单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马山:先锋引领产业发展 峭壁上开出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