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打破贫困篱笆的人” ——记马山县永州镇亲爱村致富带头人韦世君
韦世君(右)向来客介绍沃柑种植情况。 本报记者杨盛摄
马山县永州镇亲爱村,秀美山乡迎来秋日的第一场雨,气温骤降。清晨,裹上厚外套,换上防水鞋,村委会主任、致富带头人韦世君踩着松软的泥土,钻进了柑橘地里。
“看这柑橘,个头大、汁水足,大伙儿都抢着要,去年卖了70多万元。”手心里捧着刚摘下的柑橘,韦世君小心翼翼地拭去表皮上的露水。
亲爱村是一个壮族村落,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落后的条件扎起了贫困的篱笆,把村民围困在山坳里。2015年,亲爱村被列为贫困村,建档立卡164户762人,贫困人口占比达15.13%。
“我要做打破贫困篱笆的人,带领乡亲们致富。”做过老师,也打过工,但家乡贫困滞后的面貌在韦世君心里始终挥之不去。2015年,韦世君毅然回到家乡创业。
创业要做点啥?看别人种柑橘发了财,韦世君也想跟着种。2015年秋,韦世君到河池市环江县、桂林市荔浦县、南宁市武鸣区等地取经,最终引进晚熟柑橘,并在当年年底率先种植了50多亩沃柑。
2016年,韦世君牵头成立了马山县坡寨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务工,并提供果苗种植和技术培训。合作社由最初的6人扩大到14人,带动贫困户种植近400亩沃柑,多数贫困户当年就摘掉了“穷帽”。
村里的黄月芳是一位高龄老人,带着有智障的儿子韦汉田,这是亲爱村最贫困的家庭之一,韦世君一直惦记着他们,没事就往黄老家里跑。
怎么让黄月芳一家脱贫过上好日子?韦世君就让韦汉田跟着自己干,喷药难度大就负责锄草,剪枝不上手就帮忙清运,每个月给韦汉田1500多元务工费,“你那么勤快,一定能行。”
如今,韦世君的合作社里帮扶了128名贫困户,带动全村种植沃柑近2000亩,预计今年年底全村挂果达150万公斤,亲爱村成为永州镇沃柑种植第一大村。
产量上去了,韦世君扩种的脚步却放慢了,近段时间,他三天两头地往外跑,村民纳闷了:“放着地里的果子不看,往外跑什么?”
“沃柑在广西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价格过几年还能上去吗?”从镇上的培训班学成归来的韦世君给村民解了惑,“只晓得增产量的‘农把式’可不行了,要学会给沃柑增加‘科技含量’。”
说干就干,在韦世君的带动下,合作社为300亩沃柑种植园装备上滴灌系统,还新建了200立方米保鲜冷库和1800米机耕路,“人工造”全换成了“机械臂”,省下的劳动力一头扎进了网络里,捣鼓起电商销售。
“亲们,快来看,这些都是刚从树上摘下的沃柑,皮薄圆润,咬一口汁水甜上心里。”话音刚落,直播间里的观众纷纷刷屏:“能到园子里摘果子吗?”“请主播发个地址。”
冲着沃柑,游客纷至沓来,亲爱村成了“网红村”。近年来,亲爱村以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契机,借助网络销售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扩大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让旅游产业成为撑起村子增收的另一条“胳膊”。
“跟着韦主任干,我的爱人工作有了着落,两个孩子读书也有了保障,他时常到家里看望我,就像亲人一般。”脱贫户蓝瑞民谈起韦世君时,眼眶泛红。
“亲爱村里有亲人,亲人领着致了富……”山乡的秋日,悠悠歌声回荡在大山里。韦世君目送一车车柑橘出了村口,他笑着对记者说:“明年再把路拓一拓,路宽了,致富就更有希望了。”
来源:马山县广播电视台
记者:杨盛
编辑:黎湲
审核:韦绍群
监制: 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微信号:HC_zhuxi
*国庆假期我县游客总数超64万人次 累计旅游收入3848.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