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探索大石山区产业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马山县多措并举推进大石山区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先后获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马山县在2019年全区大石山区产业扶贫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同年,马山县“体育+“扶贫模式获《人民日报海外版》选登为“中国九个脱贫传奇”之一。
因地制宜精准选择大石山区特色优势产业。
马山县对全县11个乡镇产业发展进行精准定位,选择发展耐瘠、抗旱、产量高、效益好的多种特色种养项目。建成91个“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生态综合示范村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县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古零镇羊山村近年来以攀岩运动为核心,打造特色体育小镇,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特色道路,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达到27万元,并实现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该村于2016年就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大石山区特色产业发展。
2016年率先出台扶贫产业发展激励办法,将未纳入政策范围的牛、羊、鸡等特色养殖产业纳入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让农户吃下特色发展“定心丸”,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23%。以扶大扶强扶品牌为主思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到“带贫减贫能双赢”,同时大力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有新型经营主体651个,并覆盖75个贫困村。创建79个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在易地扶贫搬迁点、贫困村培育了57家集加工、包装、营销为一体的农特产品“扶贫车间”,直接带动1622名贫困人口就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工作思路,扶持引导全县75个贫困村各建立1-3个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形成了“古朗模式”“小都百模式”和“巴更模式”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助推贫困户贫困村增收脱贫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古寨瑶族乡古朗屯是出了名的“石头缝里的贫困村屯”,着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在“合作社+农户+旅游”模式的引领下,仅三年该屯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两番,成功“让石头戴上了金帽子”,成为大石山区产业扶贫的典范。2019年8月份“马山黑山羊”被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成为南宁市第一个动物地理标志商标和第六个地理标志商标,马山黑山羊成为具有马山区域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
融合发展广开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门路。
“农工衔接”延伸产业链条。引进武汉华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壮大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年贡献产值超过3亿元;扶持培育51家集加工、包装、营销为一体的“扶贫车间”,直接带动1622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依托粤桂扶贫协作,引进“万讯七子”知名电商消费平台,为贫困村开设线上致富商店;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签订合作协议,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天猫优品17家加盟店已全面运营,成为广西第一个天猫优品覆盖所有乡镇的县,全县重点电商企业线上交易额连续三年增速超过20%,其中农产品上行销售累计约1458.3万元。2018年,我县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马山县荣获“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农旅融合”带火乡村旅游。依托成功治理石漠化所带来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成功打造了广西永不落幕的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不断打造形成了148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创建了30个生态综合示范村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县绿色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通过创建生态综合示范村,走“土地租金+劳力薪金+旅游公司股金分红”的发展模式,全屯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3500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12580元,辐射带动整村脱贫,乔老村因此获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体旅联姻”塑造“马山模式”。创造性地把农业、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统一推进,通过建设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持续举办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大赛、环广西(马山赛段)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带动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发展,探索形成的“体育+旅游+扶贫”马山模式获评为“2017广西十大体育新闻”,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刊播,获得广泛认可。近三年来,全县接待游客数从2016年的269.65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603.8万人次,接待游客人数年平均增长率30.82 %,旅游带动脱贫人口超过20%。
来源:马山县扶贫办
编辑:竹 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 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微信号:HC_zhuxi
*你笑起来真好看!马山扶贫路上ZUI美笑脸,一定有你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