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故事 | 脱贫路上的“领头羊”
得益于东风日产扶贫资金等“天使投资”的支持,一条瓶装水生产线让马山县的不少乡亲在当地就能找到“赚钱、顾家两不误”的就业机会。未来,天涌山泉水将从马山县的大山中走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风日产在各地的经销商和客户。
致富带头人覃庆财在介绍“东风菌坊”。今年年底正式投产后,它预计每年能带来上百万元的销售收入。
从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汽车研发基地,到马山县立星村的田间地头,方志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作为立星村扶贫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就要沉下心来好好干,发扬东风扶贫精神,把立星村打造成脱贫致富示范村。”
戴着黑框眼镜的方志外表斯文,在旁人眼中,很像一位教书匠。其实,他是村里扶贫工作队的第一书记。
今年7月1日那天,党员方志来到了广西南宁马山县白山镇立星村村委会的宿舍,放下行李箱,支起蚊帐。从那时起,这位立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的桌子上,总能看到泡面、风油精、充电宝、立星村地图,以及一本边缘微微磨破了皮的遍访记录本。
今年10月,随着最后一户人家完成脱贫双认定,这个昔日的国家级贫困村实现了全部脱贫。
千百年来,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让中国人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而在一个个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中,扶贫“筑梦者”、脱贫“追梦者”的行动更是生动诠释了坚持不懈、创新拼搏的新时代精神,展现出一种足以被视为生命底色的韧性与顽强。
来到立星村之前,方志还是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一名汽车工程师,每天与实验数据、数字模型打交道,管理车型项目开发。从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汽车研发基地,到马山县立星村的田间地头,方志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
“老实说,当时我从广州一路开车到马山县,心情还是挺忐忑的。”方志回忆说,当他来到村里,看见沃柑树上饱满的果实和一张张充满期待的笑脸,暗暗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要沉下心来好好干。发扬东风扶贫精神,把立星村打造成脱贫致富示范村。”
由于多山少田,马山县曾经长期面临着“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尴尬。方志想起了村里常说的一句俗话——“村庄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覃庆财是东风公司派驻到立星村第一任书记找到的致富带头人。2015年,刚回到村里不久的覃庆财种植了20亩桑树,随后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已有17户村民加入,种植面积超过60亩。
如今,一座投资140万元的“东风菌坊”成了覃庆财生活的重心。
“食用菌这些年市场前景不错,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还能将桑树采摘后砍伐的桑枝进行再利用。后续通过举行培训班,我们会吸引村民参与到养菌产业中。”覃庆财告诉记者,目前厂房内的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投产前的最后调试,预计正式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上百万元。
“推进项目扶贫,就是要让各类产业扶贫项目有力提质增效,增强马山县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赵书良认为,扶贫项目不仅要眼下效果好,还要“可造血、可持续”。
作为东风公司帮扶广西马山县的助攻单位,东风日产探索出了一条“1(项目扶贫)+3(消费扶贫)+N(创新扶贫)”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据介绍,东风日产在当地已累计投入2200多万元。
事实上,就在扶持壮大特色产业和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在马山县白山镇内学村山脚下的一座厂房内,46岁的覃月平感慨说,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收入跟之前在外打工差不多,还能照顾到家里93岁的公公和还在上学的女儿,“留在村里就有钱赚”。
让她生活发生这些变化的,是一条产能为15000瓶/小时的瓶装水生产线。此前,东风日产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村集体投入185万元,这两笔“天使投资”撬动了天涌山泉水的瓶装水项目。
“尽管喀斯特地貌使当地水资源有些匮乏,但我们发现这里水源不错,这家厂也有桶装水的生产经验。所以东风日产率先投资,后续县里和镇也相继投资了一定资金,一起推动了这个项目的落地。”东风援桂工作队队长、马山县政府副县长刘宏涛透露说,在这家水厂,和覃月平一样的建档立卡贫苦户共有13名。自项目启动以来,这条生产线已经惠及47户贫困家庭。
一方面,马山县的不少乡亲无须背井离乡,在当地就能找到“赚钱、顾家两不误”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天涌山泉水将从马山县的大山中走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风日产在各地的经销商和客户。
“对东风日产而言,助攻广西马山县脱贫,不仅是央企的政治责任,更是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表示,从公司到每一位员工,从供应商、经销商到车主,东风日产的全价值链都参与到了扶贫工作中。
陈昊表态说,为落实“四个不摘”与“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要求,东风日产会一如既往做好扶贫工作。“我们要打造一个开放的扶贫平台,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关注、支持马山县,共同走出一条富裕之路。”
统计数据显示,立星村的村集体经济今年预计将收入59万元,而就在4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不足8000元。据介绍,马山县已于今年5月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立星村党总支书记蓝利敏告诉记者,村里先后来过四位东风扶贫工作队的书记,每一任书记都任劳任怨。“正是有了东风对立星村的大力帮扶,村里这些年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致富“领头羊”用勇气、智慧和坚韧,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踏上脱贫奔小康的道路。那么,不断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则是“拔掉穷根”的根本方法。
有专家指出,在扶贫脱贫的过程中,“智”和“志”是内力、内因。“只有真正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这种内力、内因,才能形成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多建一所学校,就能让一群孩子少走一些弯路”。
在他看来,要根本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亟须从教育入手,因地制宜地制定教育发展策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人口持续脱贫,“只有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才能‘拔除穷根’”。
“这些公益活动、爱心课堂的到来,让孩子们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此外,设置奖学金后,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他们渐渐明白了‘为了理想而努力’的含义。”立星小学校长覃岚至今还记得,东风日产的志愿者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场景。
据介绍,在阳光关爱筑梦课堂中,共有101人次走进立星村小学。许多孩子几乎每天都问:“叔叔阿姨们什么时候再来呢?”
有人说,企业进行教育扶贫通常有3个层次:首先是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其次是通过公益支教提升当地教育软实力,在孩子中培养出积极的学习氛围;最后则是要让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乐观。毕竟,对于刚刚完成脱贫攻坚、追求美好生活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就业才是硬道理。
今年9月,36名孩子走进了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他们全部来自马山县及南宁市所属县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将在这里成为东风南方汽车维修技师班(马山班)的一员。经过3年学习后,他们将被推荐至东风日产各地汽车专营店就业。
事实上,这仅仅是东风日产创新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东风日产在南宁市马山县开展了“阳光关爱·i读计划”。在当地建设了可视听阅读教室,并为乡村教师进行阅读课程教学培训,还捐赠了校服、篮球架和阅读工具礼袋。此外,东风日产销售部分别在马山县开展大客户公益自驾行,开展助学扶贫爱心捐助。
“第一次亲眼见到一块钢板变成一辆新车,就像变魔术似的,太神奇了。”一位刚从“马山班”毕业的00后说,自己拿到第一笔工资后,既感到自豪,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赚钱的不易。
“这种‘教育+就业’的模式实现了就近入学、直通就业和稳固家庭脱贫,体现了“志智双扶”中的创新思维。
在赵书良看来,继续实施创新扶贫,就要从党建引领、发挥优势、教育扶贫和创新方式等四方面入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要切实做好推动马山县实现乡村振兴的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方志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今后的挑战,“一是要防止返贫,动态管理要做得更精细;二是思考在高铁经济来临之际,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实现新的突破;三是要加强村里的乡村文明建设,让精神文明和物质水平同步提升。”
不久前,随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至此完成全部脱贫摘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而“扶贫第一书记”在这片土地上的经历,既是典型的中国扶贫故事,也预示着当代中国青年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竹 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 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微信号:HC_zhuxi
*马山这条旅游风光线参评南宁市乡村道路“十大最美风光线”,快来投票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