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创辉煌 奋起新征程】马山县:攻城拔寨铲“穷根” 奋发有为启新程
漫山的金银花、沃柑树等迎风舞动;田野里黑山羊、生猪、生态鸡竞相生长;镶嵌在大山里的扶贫车间弹奏着欢快的致富乐曲;被绿色层层包裹的山峰岩壁上,运动员们在演绎“岩壁芭蕾”……如今,被大石山区包围的马山县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景象。
“十三五”,是马山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马山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在大石山区间镌刻了一幅幅县域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相互促进、绿水青山与民生幸福和谐优美的生动画卷。
这是改头换面的五年,也是浴火重生的五年。
2019年,马山县GDP总量达到85.84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GDP达到80亿元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被评为2017年度、2019年度广西县域经济分类考核科学发展进步县。
五年间,马山县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75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14个)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零,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五年间,马山县实施道路建设项目1392个,杨圩至上级二级公路、周鹿至凤梧(马山段)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1条二级公路、3条三级公路,全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五年间,马山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并持续深化的“体育+文旅+扶贫+县域发展”马山模式,助推马山县在迈步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行。
尽锐出战交出高质量脱贫答卷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五年来,马山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和“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精细精微精确的“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五年前,加方乡民治村东屯屯村民周振业因父亲身患重病欠下巨额医疗费用,生活一度陷入困顿。这几年,在第一书记、村“两委”等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周振业扎进大山,搞起了黑山羊养殖,经历挫折、尝过苦涩,通过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帮扶,周振业依靠养殖黑山羊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不仅在2018年脱了贫,还办起了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周振业的脱贫致富路,是马山县脱贫攻坚成效的剪影。马山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组建了19个专责小组,实施了一系列关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住房、教育、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行动,补齐脱贫攻坚短板,脱贫攻坚基础不断得到巩固。
五年来,马山县把产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到户扶贫政策措施,培育形成了沃柑、旱藕、金银花、黑山羊、里当鸡等优势产业,同时,建成30个“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生态综合示范村、155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47%,全县75个脱贫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全县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马山县积极推进粤桂协作、农旅融合、找水打井、气象扶贫等多种精准扶贫模式,全县贫困地区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人住安全房、户户吃安全水、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全面实现。
攻坚举措是有力的,脱贫成效是显著的。五年来,马山县7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获得2019年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好”的等次,2020年5月,马山县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目前现行标准下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体育+文旅+扶贫+县域发展”的马山模式,获《人民日报海外版》选登为“中国九个脱贫传奇”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马山的困局在山,优势同样在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破困局开新局,成了马山县在“十三五”期间的紧迫任务。
大明山构筑成脊梁,红水河灌通血脉。马山县森林覆盖率高,山中空气负氧离子远远高于“清新空气”的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坐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怎样把宝贵资源当作产业来开发,使之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这是破除困局、开启新局的密钥所在。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溪一流,都有其明确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都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武器。发展绿色产业马山有基础、有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对于马山县来说,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之需求,更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的责任与担当。
位于古零镇大石山区深处的弄拉屯,如今成为许多游客打卡的休闲度假胜地。但过去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历史原因,弄拉的山林几乎全被砍光,生态遭到破坏。在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后,弄拉人开始封山育林、保护植被,同时栽竹种果、移植中草药。经过不懈努力,弄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药、地上粮桑”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
山林得到休养生息,植被日渐繁茂。弄拉屯变成“生态绿洲”,还成立了马山县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去年,弄拉屯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是合作社成立前的6倍。
为了进一步发展绿色产业、走生态发展路,马山县积极把中央、广西和南宁加快发展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决策部署与脱贫攻坚统筹谋划、统一推进,以“体育旅游”为杠杆,撬动产业融合“大蛋糕”,创造了行之有效的“体育+旅游+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让一个个贫困村蜕变为美丽的桃花源。
被大山环绕的古零镇羊山村曾经是贫困村,过去大多数村民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谁也不曾想到,依托天然的岩壁和绿水青山,国家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于此,带来了以攀岩运动为核心的新产业。
2017年8月,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马山,核心区位于羊山村三甲屯。“目前,我们已开发完成22面岩壁、553条攀岩线路、6条登山栈道、9个攀岩平台、1个攀岩馆、1条10公里登山健身步道,建成露营大草坪、营地主舞台、旅游厕所、汽车营地、民宿、餐厅等配套设施,还建设了大众化体验项目——2条飞拉达线路。”羊山村村支书李振立说,依托丰富的岩壁资源和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三甲屯逐渐成为国内外攀岩爱好者心目中的攀岩胜地。
村庄因攀岩而“重生”。记者在羊山村三甲屯看到,河岸边新建了步道连廊、原乡特色的木桥,硬化路贯通家家户户,“青山绿水就是村里最大的资源,通过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我们在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李振立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山县充分开发本地旅游资源,通过承办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和全国青少年攀岩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推进建设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探索形成了“体育+文旅+扶贫+县域发展”的扶贫新品牌,体育扶贫、文旅扶贫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脱贫率达17%以上,赛事沿线的羊山、安善、乔老等贫困村提前实现整村脱贫。
优化结构点燃奋斗引擎
在白山镇立星村,通过后盾单位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致富带头人潘瑞欢的沃柑基地产量逐年提高,品质越来越好。“头雁”发挥带头作用,贫困户“群雁”紧紧跟随,在潘瑞欢的带动下,目前已有40多户贫困户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到沃柑种植产业中,收入十分可观。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乔利乡的返乡创业大学生罗永翔除了为自己的沃柑注册了商标,还建起了沃柑加工厂和冷库,打造从种植、采收、清洗、包装到销售的“一条龙模式”,为家乡贫困户脱贫致富夯实基础。
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既是马山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文章”的主旨所在。
五年来,马山县以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县三产比由2015年底的35.02∶21.36∶43.62调整为2019年26.61∶23.15∶50.24,“倒金字塔”形的产业结构更加稳定。
马山县立足全县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马山黑山羊”获准注册成为南宁市首个动物类地理标志商标,引进武汉华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获批“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加快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体系和旅游+农特产品产业培育、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五大板块内容,走出了一条产业开发、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赢”的新路子。
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是马山县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主攻招数。“十三五”期间,该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政策引导、优化服务、招商引资为抓手,依托苏博工业园区,顺势而为、借势而进,引进了亚大科技、正茂新材料、万赢茧丝绸等工业项目,亚大科技、博禄德电子等6个项目入围第一批市级“双百双新”项目库。杨圩风电、状元风电、苏仅风电相继并网发电。五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9.034亿元增加到14.16亿元。
同时,马山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首位产业来培育,着力推进金伦洞、水锦·顺庄、弄拉生态自然风景区、三甲攀岩小镇、小都百旅游景区、灵阳寺旅游景区、古朗金银花公园等景区建设。以体育活动赛事引领旅游业发展,全县接待游客数从2016年的269.65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603.82万人次,2019年旅游消费达到44.42亿元。
民生保障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姑娘江畔,阳光明媚。行走在马山县城乡大地,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一条条纵横山乡的柏油路蜿蜒伸展,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山村深处,一幢幢典雅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
这五年,是马山县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改变最大的五年。马山县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扎实推进市政道路、公共设施、城市景观、绿化亮化等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园林化、农村城市化。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完成村屯垃圾池2036个、乡(镇)垃圾转运站13个、村级垃圾转运站10座、片区垃圾处理设施6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0套等设施,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07%,农村改厕改厨项目50200户次。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三五”期间,马山县坚持走以民生为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和谐发展之路,努力做到在促进发展中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事业不断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103所,建筑面积25.7万多平方米,增加学位19684个。白山镇尚德小学、马山电白小学、红旗湖小学、那料教学点、马山岭南中学、里当瑶族乡中心小学分校、白山镇中心幼儿园、金钗电白幼儿园先后投入使用。提前4年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检查,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4.0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37%。
健康马山加快推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综合楼和村(社区)卫生室,新建白山养老院,医疗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9年,全县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19.1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65人。
对四类重点危房存量对象户,通过社会能人代建或统一施工方式解决;对非四类对象户,其中有能力改造的动员改造,确实因“病、残、学、灾”等特殊困难无能力整改的,通过奖补或政府兜底的方式解决。4年来共修缮重建农户C、D级危旧房5558栋,易地扶贫搬迁5217户21800人,全县所有农户实现住房安全保障。
回顾“十三五”,
马山儿女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精彩,
凝聚力量,
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图画。
展望“十四五”,
马山儿女将继续奋斗的征程,
永不停步,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
来源:南宁日报
编辑:竹 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 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微信号:HC_zhuxi
*“一赛一节”圆满落幕,“马山模式”再度升华,期待来年乘风破浪
*“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蓝淋家庭:一针一线 “绣”出壮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