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万平方米,西宁湟水河大变样

2017-12-06 西宁晚报

30万平方米的连续景观大水面碧波荡漾,

西宁人的母亲河惊艳巨变!

     记者12月5日从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悉,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这一让湟水河面貌直接发生了惊艳巨变的工程全面完成,目前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建成了一明一暗两个河道

  “干净清澈的大水面,空气湿润,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广大市民这样评价令人惊艳的湟水河。然而,广大市民可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大水面是湟水河的景观河道,而另外还有一条暗河在河道北岸的泄洪排沙槽中流淌着。


  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达4.3亿元,于2016年4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由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建设。由于项目设计构思巧妙,匠心独具,湟水河综合整治后效果显著。在海湖桥上游100米处重建了分水闸,修建了14级液压升降坝,续建2.8公里泄洪排沙槽,实现内外两个河道,河水清浊分流。在海湖桥(第二自来水厂)附近,湟水河被分为一主一副两个河道,主河道为景观河道,副河道为泄洪河道。从海湖桥至长江桥(原报社桥)段,市民们可以看到,一主一副两条河相伴而行。而到了长江桥,副河道就不见了,因为从这里至火车站附近,副河道转入地下,成为暗涵。

减泥沙,湟水河逐渐清澈

  问渠哪得清如许?多措并举,西宁正本清源,大力减少泥沙总量。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在让“黄水河”变成“清水河”上下了大功夫。


  曾经,随着城市骨架的不断拉升、城市工业的粗放成长、居民用水的与日俱增,湟水河的水量日见下降,且携带着无数泥沙奔流而下,昔日的湟水河变成了市民口中的“黄水河”。让“黄水河”变成“清水河”,过去是市民们难以想象的事情,也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想了不少办法,请专家把脉问诊、寻根探底,集中调研寻原因,专题研究找良方,实施了湟水河综合治理工程,锲而不舍地攻克难关,市民群众终于圆了“清水入城”的梦想。


  在实施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前,我市对原河床淤泥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外运淤泥近50万方。大力开展重点河道防洪治理,多年来已治理河道110.1公里。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截至2016年底已经完成小流域治理14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64.93平方公里等。

补水量,中水成为景观水

  行走在湟水河畔,我们可曾想到,这清澈的河水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第四污水处理厂的中水。


  我市多措并举,增加河流水量。在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中,我市铺设管道6.6公里,引用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进行河道补水,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进程中,我市把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来对待,将中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地治理水环境。为了保证湟水河景观水水质,我市还将南川河的水、火烧沟的水、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导入左岸泄洪排沙槽,解决南川河、火烧沟退水及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接排入湟水河的现状。

提景观,湟水河北岸绿道贯通

  同时,我们综合施策,提升景观质量。


  曾经,湟水河北岸(报社桥到火车站路口)环境不仅没有进行绿化,而且由于乱倾倒垃圾,环境脏乱差,此次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了4处小游园,在长江路至共和路桥北岸泄洪排沙槽上栽植乔木、灌木、色带绿篱等40余类植物,凸显植物整体层次感,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带,同时贯通了湟水河北岸绿道,湟水河成为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24小时数字化监控大水面

  鼠标一点,14处液压升降坝或升获降,对大水面水质实行24小时网络监控,对湟水河我们实现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我市加大了对湟水河西宁段全流域、全时段水面垃圾、漂浮物的监测,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四级“河长”对河道进行全面管理,以严的态度、严的行动确保湟水河的清洁、清澈。同时,完成了瓦窑沟、铁骑沟、大寺沟等30条直接危害居民安全的灾害性沟道治理,令广大市民交口称赞。


这3篇文章你看了吗?

期待!西宁这条高铁若开通,3个小时到九寨沟!还有这么多...


一点食盐就能解决的事,你却花了那么多冤枉钱!


百年不遇!青海乐都惊现极品白色太岁!


记者:小言  摄影:黎晓刚

编辑:孙喜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