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学期,先抓习惯,再谈成绩,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好习惯是成功的助推器,坏习惯则是成功的绊脚石。新学期开始,正是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先从习惯抓起,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哪些习惯值得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家长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篇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下面这5个好习惯,家长和老师如果能让孩子在新学期养成,那么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事都缺乏时间观念。他们做起事情来总想着拖拖拉拉,做一会又玩一会,根本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所以,造成了要完成的作业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匆匆忙忙写完。


其实,拖延症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通病。但是如果每天都有事情拖到第二天再去解决,总有一天会堆积出问题,从而变得焦虑。



因此,家长培养孩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今天的事情绝对不能拖到明天去做。


对待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先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做事最好能够按计划行事,这样孩子也会在一天内做完该做的事情。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只有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孩子才会懂得珍惜时光。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很多家长都会习惯性地陪伴孩子完成作业。


也许很多家长都知道,经常盯着孩子来完成作业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一种行为,也明白这样做对孩子不太好。


但是,他们又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为了完成作业而烦恼。他们会担心孩子的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



所以,很多家长都在孩子做作业时习惯性地陪在孩子身边,看到孩子写得不对就马上指出来,让孩子改正。


其实,这样做会让孩子对家长形成很强的依赖心理。孩子甚至会觉得写作业的事情是家长的责任,检查作业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当孩子觉得家长已经把这份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孩子对待作业,如何写,如何检查,就缺乏责任心了。


所以,家长必须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要总是依赖父母,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阅读大量书籍的习惯


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


让孩子多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件有益于孩子长久发展的事情。所以,家长需要让孩子养成阅读大量书籍的好习惯。


阅读书籍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还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孩子能从书中能够了解和认识很多有趣的事物,还可以提高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破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大量阅读书籍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学习一些好的句子、段落、表达方式。


阅读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因为一个人的气质和魅力可以从他的言行举止看得出来。


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


预习以及复习的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预习。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从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能够对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课后复习对于孩子掌握新的知识同样重要。有一句话说,每天课后用半小时复习,效果要胜过做两个小时习题。


写作业是为了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缺少了复习这个环节,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提醒孩子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好,绝对不能拖拉。



敢于提问、质疑的习惯


质疑就是孩子自己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为什么”,都值得去问。大量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事物都有“为什么”。


所以,家长和老师也要多鼓励孩子去提问,鼓励孩子大胆地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见解和意见。


老师和家长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启发孩子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并逐步形成习惯。


敢于提问和质疑的孩子也很善于思考,父母亲要正确引导,不压制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鼓励孩子敢于提出疑问,敢于质疑老师、质疑家长,这样才能更加出色。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所有的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坏习惯足以毁了孩子的一生,而好的习惯,却能让他受益终生。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比如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


✍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

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游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许多孩子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


这需要家长协助监督,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立即作出调整。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新学期,新的开始,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孩子扬帆起航,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教师e家、小学数学等


往期回顾地方党史微课展播|拥抱欣欣向荣的新滨江,执着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重要提醒!浙江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报名时间有调整!
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坛新秀名单出炉,滨江区两位老师上榜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告诉孩子,这些事一定要铭记 | 特别关注
开学第一课,砺志笃行
近视防控,区教育局出狠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