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孩子的心,我们这样做

在滨和中学,有一台能“读心”的机器:通过VR技术、大数据、生物反馈技术与传统的放松、音乐、催眠训练相结合,让个体置身具体情境中,提升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专注力。根据已有的工作干预,在缓解学业焦虑和工作压力,自有它的能量。同时,还可以对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筛查和评估。

滨江教育不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功能场地、创新模式,培养先进典型,更是立足于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的理念,引进诸多先进企业资源,滨和中学的虚拟现实师生心理减压设备就是典型的案例。在滨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合拳越打越有章法。


❉❉❉❉❉❉❉❉❉❉




高新实验学校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情绪冲动易变,也进入了青春期,正是与家长矛盾特别激烈的年龄段。针对亲子关系较薄弱的学生,高新实验这么做:

★在现有的电脑机测筛查中,重点关注亲子关系较弱的学生;然后由德育分管领导带头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进行逐一排查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名单。再结合专业的脑科学仪器测试学生具体的成因,如情绪控制能力、敏感度等。

★心理老师除了在班级开设常规的心理课程之外,对于个别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同时,编写规范的“心理委员工作手册”,规定了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原则、评价机制等,充分调动这支同伴队伍在日常的学习中关注、帮助到这类学生。

★高新实验每个班级除了配有班主任、副班主任外,还配有一位心理老师,重点去关注特殊学生的近况。开设多年的“家长学习成长沙龙”每日更新亲子教育观点,并定期结合家长的需求开设沙龙活动,让家长也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亲子相处能力。

★学生掌握着自己心门的开关。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引导学生记录情绪日记,观测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角色扮演,体会父母的难处;学着开展家庭会议,说出自己的心声等形式,从自身的角度上提高与父母相处的能力。

高新实验每年会依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节活动。比如今年开展的“超级大脑——等你来挑战” 心理节活动。活动从大脑结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大脑功能(左脑、右脑)、三重脑(理性脑、情绪脑、爬虫脑)三个维度设计相应的10多个脑科学游戏,如神奇的神经传导、VR虚拟世界、橡胶手实验、用眼睛切水果等等。学生在闯关中参与这10多个心理游戏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大脑的了解,普及大脑的相关知识;更能让学生学会良好、科学的用脑方法。

去年学校针对初中生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压力较大的问题,策划了“远方悦读•学习心理”心理节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学习心理,学会时间管理,寻找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心理观念。





春晖小学





学校心理团队由两位来自国内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专职教师组成。在专业团队的带领下,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个案辅导及主题活动,通过每学期的心理筛查时时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做好心理预警和干预工作,家校联动全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学生均处于中低年级阶段,针对该阶段学生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学生的基本特点,学校创立了“会诊制度”。即当学生在某方面表现出困难时,心理团队在随班观察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牵头组织各方“专家”进行会谈,“专家”团队包括且不限于家长、校长、班主任及所有任课教师。“专家”们在会谈中就各自对学生的了解充分交流看法,以便对学生的了解更加真实全面。在此基础上,心理团队从专业角度给予解释和建议,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帮助孩子更加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除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春晖还特别注重家长的健康与成长。学校专设家长课程中心,旨在用产品思维做课程,链接家校成长,通过家长教育和家长参与这两大路径,为家长的养育攻略创造价值,进而助力孩子的成长。家长教育系列课程包括云阅读推送和线上微课。

每周春晖云阅读目的在于通过科普的方式给家长们提供一些教养策略、学生学业指导以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学习资源;而线上课程资源包括疫情后复课返校家校攻略、幼小衔接课程包等,在特殊的时期或阶段给家长提供支持和力量。而家长参与系列课程则给家长们更多的线下学习机会,比如参与家长学堂聆听专家讲座,与大咖们真实地交流与互动养育困惑;或者参加到聚焦于普遍家庭困惑的face to face主题圆桌论坛中,大家一起发现问题、寻找共鸣,在团体动力中智慧碰撞,从而相互影响和进步。





丹枫实验小学





从“陪伴”和“展示”来说说丹枫激励孩子展现自信、积极向上的做法。

※爱的传递——教师爱心团

学校老师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还没有成家,老师们自发组成教师爱心团,成为一名名可爱的心辅老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将一些需要特别关心、关注的学生集合起来开展关爱活动。

如:白塔公园之约,老师带孩子们乘坐期待已久的绿皮火车,行驶在绿意盎然中,无比欢畅快乐!晴好的周末,老师和孩子们一大早便在学校操场集合,沐浴着舒适的阳光,开始了欢快的运动游戏。障碍运球接力跑、三人两足大比拼,简单的游戏,收获的是无限的快乐。

还有博物馆之旅,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博物馆里寻找知识,感受宇宙的广袤无垠,认识远古时代各种各样的恐龙,了解热带雨林中许许多多的植物和海底世界中丰富的鱼类,感慨原来大自然是这样的奇妙……

每一次的相约,每一个相伴的时刻,爱心团的老师用温柔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温暖的动作传达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孩子们特别喜欢,进步也非常大,变得自信了,学习也有劲道。

“剧”枫令——人人是主角

给学生创作展现自己的机会。“剧”枫令的召集,让学生通过编剧、道剧、说剧等过程,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等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剧本走向舞台,给学生一个舞台,秀出自己的才能与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表演配音等能力。

让学生通过海报节目,其纪念邮票等的制作,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意与表演融合,运用各种知识,考虑各个环节,联通各种要素,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另一种攀升;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主角,让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能成为舞台。





钱塘实验小学





■ 学生课堂

开设“性教育”课,全员来谈性

一二年级“保护自己的小秘密”

男生、女生,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青春护航学生性教育课堂告诉你——我的“秘密”我做主。在暖身活动中,理解了隐私部位的定义;在课堂上,对“坏人模样”的激烈讨论,明白坏人不一定长得坏,有可能是你身边的熟悉的人;在实操环节,孩子们学习了面对坏人,我们要严肃、大声地说“不”去拒绝,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三四年级“蝌蚪+荷包蛋=BABY”

“我是从哪儿来的”,这句话几乎每个孩子都问过这个问题,青春护航学生性教育课堂揭开了这好奇的“面纱”。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性教育课不再羞于启齿;在课堂上,孩子们了解到了我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来,又为自己在精子的时候是因为游了第一名才能有了一个这样的优秀的我而骄傲;在讨论环节,他们大胆提问,有问为什么我是女宝宝,他是男宝,又有的问为什么会有双胞胎,还有的问为什么我是哥哥,怎么还会有一个小我好几岁的妹妹,如果我是第一名,那么我妹妹是第几名……

五六年级“走进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走进青春期”的课堂,帮助五六年级的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学会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形成健康的心态。

■ 家长学堂

开设“沟通之道”课  全员学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是与青春期孩子顺利沟通的保证,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寻求帮助的有力支撑。

开设家长学堂后,父母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发现,原来当我们减少很多“冲突”时,就能享受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 时刻守护你

“温馨提醒:特殊日子,如需帮助,可前往校医室!”这样的标语贴在钱塘实验小学的卫生间。

校医室内不仅有卫生巾、护垫,还有暖身子的暖宝宝、姜茶和一次性内裤,为学生的特殊日子保驾护航。在校园的走廊和医务室内更有健康教育的宣传册,让孩子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 





滨兰实验学校





首推特色案例解决:面对每年初三准备中考的孩子们,学校会做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来帮助孩子们释放压力,助力中考。

♥ 每周三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整个初三年段一起做拓展游戏;

♥ 学校阳光室开展初三学生心理讲座;

♥ 学校阳光室开展初三家长心理讲座,共同助力孩子中考;

♥ 学校阳光室开放解压团辅,每次6-10人,可以通过心理委员、班主任预约;(目前有多少预约量)

♥ 学校阳光室会在考前两周给初三年段的学生做心理拓展活动,释放压力,增强信心;

♥ 学校阳光室开放每周五晚7:00-9:00家长预约咨询,和有困惑的家长面对面咨询;

滨兰实验学校的心理委员们一直是阳光室心理老师的得力助手。他们时刻关注班里同学的心理状况,每周填写晴雨表来反馈同学们的心理状况。











2021年4月,滨江区教育局出台了《滨江区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教育系统“立交桥”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用三年时间,科学规划教育系统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发挥我区高新技术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服务“立交桥”,系统构建一整套“健康促进——问题预防——转介支持”多层立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便利性、针对性与科学性,促进我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盘棋推进的良好局面:



建构心理智能“服务体系”

建构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系统,对滨江区中小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助力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快速、提前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和趋势,兼顾广度和深度,为进一步提供标准化、科学化、体系化、差异化、定向性的心理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推进心理健康“阳光工程”,架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7月,成立“身心健康数据支持中心”,推出区心理健康家长72课,打造心育智慧平台,设有“一键求助”、“百事百问”、“人机互动”的功能,家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心理测评、提问和转介,由平台推荐相应的咨询师或医生进行线上或线下辅导,并向相关方提供全流程反馈。同时挖掘儿童青少年行为特征,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预测、预警和干预的动态化、精准化、智能化。推出的家长课堂,以阅读手册和线上微课的方式,针对中小学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中常见的72个困惑,进行科学解说和合理建议,联家校心,暖彼此情。


打好学校心理“工作地基”

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每学期组织心理专兼职教师开展系统培训、个案督导和课例研讨活动,帮助心理教师提高对危机学生的识别、干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有功底有战斗力的区域心育师资队伍。

◇ 区中小学心理立交桥研修共同体之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聚焦心理教师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学习。滨江区中小学“心理立交桥”研修共同体每学期聚焦一一个主题开展深度和系统培训, 如个案咨询五步法、GPMC个案咨询技术、青春期生命教育的研讨与实践、绘画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等,为专职心理教师提供应对学生负面情绪缓解、特定心理困扰疏导、危机事件干预的技术支持。学员们学以致用,边实践边成长。

◇ 区中小学心理立交桥研修共同体之个案督导

个案督导聚焦心理教师个别辅导和咨询的能力的提升。每学期我们组织5次区级的小组个案督导,邀请省级中小学心理咨询督导师为申请督导的学校和教师进行上级督导,通过对个案问题的科学分析,帮助被督导者和组员更好地理解个案、反思个案与操作个案,进一步清晰了后续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同时,每学期共有70—80人次作为小组成员接受同侪督导,同质小组彼此陪伴,相互反馈,一起见证专业上的突破,在问题引领下得到了成长。

◇ 区中小学心理立交桥研修共同体之课例研讨

课例研讨聚焦心理教师团体辅导技能的培训。每学期有20—40位教师开设心理示范公开课,包括云连线研讨和线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通过观摩、交流、点评、讨论、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提高团辅技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了解改进的方向,同时达成全区资源共享。


联合社会资源“医教结合”

联合各级各类社会专业心理医疗单位和机构,建立医教结合模式下的心理康复体系,整合医疗机构与学校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对心理问题学生的综合干预,全面提升全区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精准度、干预有效性、转介顺畅度,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目前,我区江南实验学校、高新实验学校、滨和中学成为省首批医教结合试点学校,并积极与坐落我区的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探讨合作的机制,推进医教结合在全区中小学的深入开展。


创建危机干预“联动平台”

◆ 心理热线联通化

建立区级层面的心理热线联合平台,向全区学生家长公布我区各个中小学心理热线,提供一体化贯通式线上综合心理咨询服务。

◆ 心理筛查常规化

每年4月和9月,我区各中小学进行两次筛查,建立从班级同学、班主任、校心理辅导站、学校行政的快速危机干预反应机制,制定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实施方案。运用PHQ9三轮筛查:心理软件高危筛查、个别访谈、班主任意见和个辅情况结合进一步筛查,确定高危人群,重点关注学生“一人一案”,针对性地启动危机干预方案,家校联通,指导转介;上报高危名单和干预情况,并持续进行学校心理工作的情况周报。

各中小学在主动追踪筛查发现的心理高危学生的基础上,根据筛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通过系列公众号推文向学生和家长推送心理健康知识。

◆ 危机干预动态化

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危机识别的相关培训,组织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全体学生开展家访和谈话,结合日常观察,进行动态信息上报。尤其是在考试前后等关键时间点,提醒班主任关注高危学生,动态观察、危机上报。



供稿:区教育研究院、高新实验学校、钱塘实验小学、春晖小学、丹枫实验小学、滨和中学、滨兰实验学校


推荐阅读
假日小队 | 建设美丽滨江,有我一份
经典诵读,滨和学子获浙江省一等奖
云上走十城 | 与奥运同步,滨江娃组团运动热
童心向党 | 暑期里,跟着滨江学子追寻红色记忆
百名党员的初心故事 | 精业敬业,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