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无废公众教育”试点学校 | 浦沿幼儿园无废进行时

浦沿幼儿园自“创建无废校园”活动发起便积极投入其中,一直秉承将环境教育的理念无痕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结合幼儿园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做出了智慧垃圾分类、光盘行动、项目活动、奇葩交流会等大量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探索,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无废”“绿色”等理念已深深影响和改变了浦幼师幼的生活方式,并逐渐成为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



垃圾分类:智慧助力,课程相融

浦幼作为全国垃圾分类样板校,一直把垃圾分类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为了让孩子在愉悦的实践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浦沿幼儿园为每班都配备了大小两款“智能分类垃圾桶”,通过卡片对应游戏、实物对应游戏、生活实际运用的层次设计,推动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习得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浦沿幼儿园还将智慧教育融入垃圾分类教育。例如:在AR智慧课堂《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森林》活动中,孩子们讨论海洋生物、森林小动物生存现状问题,进一步激发环保意识;编程课《海底环卫工》活动,孩子们能自主设计潜水员清理海洋垃圾,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的意愿及行动。



项目活动:变废为宝,多样探索

项目活动将垃圾分类理念与幼儿园课程开展相融合。通过系列的项目探究活动,由点及面,教师带动幼儿,幼儿促动家长,让废物“可见、可减、可用”的“无废”理念得到更广地落实,实现多方卷入,共同培养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

在中班《变废为宝——轨道的诞生》项目活动中,孩子们利用PVC管、硬纸板等材料,搭建出丰富多样的轨道进行探索。

在《废纸都去哪里了?》项目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可回收物垃圾桶时,发现平时幼儿园里最多的可回收物就是废纸,一起探索将废纸变成再生纸的方法,并将这些再生纸投入到日常游戏与作品创作中,并在一年一度科技节活动中开设再生纸竞赛项目:纸飞机、纸船竞速、纸风筝放飞等,让再生理念充分融入日常。



光盘行动:点滴着手,培养习惯

为了改变孩子们挑食、偏食的习惯,老师们想了许多办法:讲述当天午餐中蔬菜、肉类的营养价值;和孩子们聊聊蔬菜们的种植故事,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还会在餐前播放田间劳作视频,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耕作的不易。

不少家庭也都参与其中,制定了家庭节俭公约。爸爸妈妈们以身作则,每天坚决不浪费粮食。吃完饭,爸爸妈妈们还坐下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相关绘本,讲讲食物的知识,既有温馨的亲子时光,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一举两得!

为了更好提升孩子们吃饭光盘的积极性,老师们在教室中添置了“光盘请亮灯”道具。当小朋友成功“光盘”后,便可以亲手摁亮自己的那盏“光盘灯”。点亮这盏灯,成了孩子们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光盘灯”也从最初只亮起几盏逐渐地能亮起一大片。



奇葩交流会:绿色生活,趣味体验

在变废为宝理念的浸润与推动下,浦沿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废物利用、再生制作等方式出产了许多“创意无废作品”,一米田中孩子们自己耕种的作物也都成熟。

浦沿幼儿园每学期会开启一次“奇葩交流会”,孩子们能用日常兑换的“星币”在集市上买卖自己的作品与作物,旨在让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体验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萌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的“无废”理念。


经过“无废校园”的一系列创建活动,“无废”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个浦幼人的心中。浦沿幼儿园将一直秉持生态文明的理念,自觉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继续将“无废”进行到底,让校园中的每一份资源都能“可见、可减、可用、可消”,积极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发展,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供稿:浦沿幼儿园




推荐阅读
亚运有我 | 童画视界看亚运
区教育系统服务企业人才专项活动,家长学校大讲堂《爱的技能:听与说的艺术》
喜迎二十大,听!童心的告白!
扫码即可观看,滨江区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课堂多平台上线~
全国“‘无废公众教育’试点学校” | 春晖小学无废校园这样创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