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图看懂钢铁中的工艺品——硅钢!

2017-11-21 榜哥 重磅钢铁资讯


热文推荐:




来源:新材料在线


硅钢发展历程


在硅钢出现以前,铁芯一直是用工业纯铁制造的。1886年美国Westinghouse电气公司用杂质含量约0.4%的热轧低碳钢板制成变压器叠片铁芯,但低碳钢的电阻率低,铁芯损耗大,碳和氮的含量高,磁时效严重。1902年德国古姆利奇发现添加硅能使铁的电阻率增高,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降低,磁导率增高,磁时效现象减轻。


1882~1995年主要是热轧硅钢的发展阶段。

1903年美国和德国首先开始生产热轧硅钢。1905年美国(英国在1906年)已经大规模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替代了普通低碳钢板制造电机和变压器。由于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磁感、铁损、冲剪加工性、表面质量和绝缘涂层等质量性能都大大优于热轧硅钢,并且热轧产品不能成卷生产,降低了冲片效率,60年代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都陆续停止生产热轧硅钢。1957年,前西德阿什姆斯在实验室内生产出了双取向硅钢片(立方织构的硅钢)。沿轧向和横向都有很高的磁性,但尚在实验室阶段,未投入工业生产。


1930~1967年主要是冷轧普通取向硅钢(CGO)板的发展阶段

1933年高斯采用两次冷轧和退火方法制成沿轧向磁性高的3%Si钢。1935年美国的Armco钢铁公司利用高斯专利技术与Westinghouse公司合作开始了冷轧取向硅钢的生产。经20年不断发展,Armco公司于50年代中期完善成二次冷轧法晶粒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即Armco工艺,此后,Armco工艺长期垄断了世界冷轧取向硅钢生产,普通取向硅钢(CGO)产量约80%都是按照Armco专利生产的。


1961~1994年主要是高磁感取向硅钢(Hi-B)的发展阶段。

1953年,日本新日铁公司田中悟等证明以AIN为主要抑制剂和一次大压下率冷轧工艺方案有可能制成更高磁性的取向硅钢。1961年在引进Armco专利基础上,首先试制AlN+MnS综合抑制剂的高磁感取向硅钢。1964年开始生产并命名为Hi-B,但磁性不稳定。自1968年新日铁公司开发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后,日本冷轧电工钢在产品质量、制造技术和设备、新技术开发、实验研究及测试技术等方面都已超过美国,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硅钢的发展阶段。

我国太原钢铁厂于1952年首先试制热轧低硅钢板(1%~2%Si),1954年正式生产。1957年由钢铁研究总院研制成功3%Si冷轧取向硅钢,到1973年我国已掌握Armco技术专利要点,鞍钢进行试制但未能生产。1974年武汉钢铁公司从日本新日铁引进冷轧取向硅钢制造装备和专利。1976~1977年,钢铁研究总院在验证和消化日本专利的基础上开发了Hi-B取向硅钢。1979年武钢正式生产取向硅钢,到目前为止武钢仍是我国取向硅钢的主要生产基地。


硅钢牌号表示方法



硅钢发展阶段

近20年来,我国硅钢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以武钢和宝钢、首钢为代表。得益于我国钢铁行业全流程的技术进步,这些企业在控制无取向硅钢整体质量稳定性和取向硅钢方面已经具有较高技术实力。2016年,我国硅钢产能达到了1131万吨,共生产硅钢为864万吨,进口45万吨,出口39万吨。但是,与日本相比我国在高端硅钢领域仍有不小的差距,这集中体现在高磁感无取向硅钢、超低铁损Hi-B取向硅钢和高硅钢等产品上。例如,新日铁公司(现新日铁住金)能够实现0.15~0.35mm系列厚度规格极低铁损Hi-B取向电工钢的稳定供货,引领取向硅钢工艺发展。在特殊用途硅钢方面,日本钢管公司(现JFE)通过气相沉积法(CVD)渗硅的方式实现了高硅钢薄带的供货。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高端硅钢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我国与日韩等钢铁强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国相关科研人员通过革命性创新进行下一代硅钢生产技术的研发,引领世界硅钢技术的发展。


薄规格低铁损、高磁感高效电机用无取向硅钢、薄规格超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硅钢和中高频节能电器用高硅钢是硅钢产业的发展方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为你提供最新钢铁价格、重大行业资讯

如有推广需求或资源采购信息

可在评论区发布



声明:本文来自新材料在线、商合供应链等,重磅钢铁资讯整理发布。本公众平台的信息表述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决策建议,同时,任何人不应单独依据本平台发布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决策并承担风险。


钢铁资讯群

现已开通 建材、板材、钢管、废钢、不锈钢、招聘等群。

申请入群时,请署名类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