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号外!1500+中国科学家探明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来源!服不服?

2018-02-28 榜哥 重磅钢铁资讯


资料图:北京市民在雾霾中出行。中新社记者刘关关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贺克斌27日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初步探明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来源,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等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的主要来源。

2017年9月14日,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启动。按照“1+X”模式,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主要依托单位,成立了近1500名优秀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形成一支行政管理与技术研发深度融合的攻关队伍,负责攻关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贺克斌介绍,截至目前,项目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了更加精准的污染源排放清单。首先,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2+26”城市在不到全国3%的国土面积上,排放了全国10%以上的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15%以上的氮氧化物和一次颗粒物。其次,初步探明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来源。进一步确定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等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燃煤排放是冬季重污染的主要来源,针对重污染期间燃煤对PM2.5的贡献,个别城市燃煤对重污染的贡献率达到50%。

贺克斌说,第三,进一步深化了大气重污染成因的认识。在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的城市,如石家庄、邯郸、唐山等,一旦出现气象不利条件,首先会形成本地积累型污染;第二种形式是形成高浓度污染气团,会沿着下风向输送,导致下风向城市出现区域传输性污染。第三种形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在一定适宜条件下,会反应生成硫酸盐、硝酸盐,伴随着高湿情况下,会进一步加剧PM2.5污染,形成二次转化型污染。如北京市冬季重污染天气往往是三种形式的叠加。

专家表示,在更精准的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基础上,攻关项目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形成了重污染成因的科学共识,从宏观层面看,排放强度大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主因,气象条件不利是诱因。从中观层面看,PM2.5爆发式增长的成因可概括为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等三种类型。针对“2+26”城市污染物排放强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倍的现状,攻关项目提出了精确有效的重点行业治理方案,提出了冶金行业“一市一策”和钢铁企业“一厂一策”治理方案。

贺克斌表示,根据下一步工作安排,我们将全面深入实施攻关项目,指导“2+26”城市制定“一市一策”的三年作战计划,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为你提供最新钢铁价格、重大行业资讯

如有推广需求或资源采购信息

可在评论区发布



声明:内容来自中新网,重磅钢铁资讯整理编辑。本公众平台的信息表述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决策建议,同时,任何人不应单独依据本平台发布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决策并承担风险。

热文推荐:


钢铁资讯群

现已开通 建材、板材、钢管、废钢、不锈钢、招聘等群。

申请入群时,请署名类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